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下为盛唐最负盛名的十一首山水田园诗:
一、《汉江临泛》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处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飘动,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
襄阳的风景天气好,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点评
诗中名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勾勒出汉江的形势全貌;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写江水浩荡,一泻千里,流泻出人们的视野,当得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评语: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颈联从动荡的船中用错觉描写郡邑的浮动以及江天相接处天空的动摇;尾联直抒胸臆,点明诗人此刻的情志,好比作画上题字。
二、《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
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住所临近。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点评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这里指的是终南山。

诗中名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诗的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渲染出其高耸入云、连绵不绝的巍峨苍茫景象;颔联由远及近,写诗人登山途中的感受:我在深山前行,缭绕的云雾分向两边,回头望去,白云又在身后合成了茫茫的一片。我朝濛濛的青霭走去,一到面前却杳然不见。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历的人并不陌生。

颈联由高而下,写登上山巅的观感,突出终南山的辽阔幽深。尾联勾勒出一幅深山问路图,写出高山大壑带给人的荒远幽深之感。
诗中写景由远及近,移步换形,有声有色,描摹了终南山景物的千形万态。
全诗笔力雄健,气韵生动,意境高远,宛若一幅清新脱俗美妙无比的山水画。
三、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一场新雨过后,空山秋意渐浓,明月穿透松林,洒下一片月辉;清泉漫过石头,静静地流淌在山间。前面竹林传来一阵喧阵,原来是妇女们洗完衣服要回家去;荷叶轻轻摇动,原来是有渔船划了过来。春芳已不着痕迹地自然消逝了,这无边的秋色实在令人流连忘返。


简评:动静相生的画境中,"明月""清泉"已成永恒意象。尾联凸显隐逸之趣,展现天人合一的禅意美学。
四、《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空寂的山中不见人影,只闻人声回荡。落日余晖透入深林,斑驳光影映在青苔。
简评:以声衬寂,以光写幽。二十字构建多层空间,创造"有声的寂静"艺术境界。
五、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老朋友备好以鸡和小米为主的农家饭,邀我来到田舍。绿树环抱村庄,青山斜倚城郭。开窗面对谷场,把酒闲话农事。约定重阳时节,再来共赏菊花。
简评:以白描手法展现田园生活本真,"绿树""青山"一联成为乡村图景的经典范式。
六、《宿建德江 》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简评:
《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诗人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思忆往昔,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抒发感情的归宿,流露出羁旅之思。
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细腻地表现了景物特点,其格调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七、《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相对的山岩和松间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简评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全诗笔法顺畅,语言平和质朴,结构自然,点染疏豁,情感真挚。
八、《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
中年以后(我)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有时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有时坐看上升的云雾变化万千。
偶然在林间遇见一两个乡村父老,(我)与他谈笑聊天(十分开心和惬意)常常忘了回家。

简评
此诗描写诗人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生活,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突出表现了其淡泊、豁达的襟怀和抱负。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就好像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行到水的尽头便坐看行云变幻。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为诗文增添了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变得更为真切可亲。
全诗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把一位隐者的闲适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九、《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幽深的山林中没有人知道(我的日常生活),只有那天边一轮皎洁的月亮静静地与我相伴。
简评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和情趣,描绘了诗人在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诗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其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篇幅极短,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体现。
十、《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深之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简评
破山寺又名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是南齐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是一首题壁诗。诗歌抒写诗人清晨游寺后禅院的感受,以凝炼简洁的诗笔营造了一个风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远离世俗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是唐代山水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十一、《钓鱼湾》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译文
春天在绿水湾垂钓,春意已浓,一朵朵杏花开得又密又大。
潭水是多么清澈啊,真让我觉得水是很浅的(这是我的错觉,其实潭水是很深的),有时谭中的荷叶会突然摇动起来,(仔细观察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大群鱼儿聚集在一起又突然散开游向四方。
天快黑下来了,可是我约好的知心人迟迟未到,我只好解开船上的缆绳将小船系靠在绿杨岸边。
简评
这首诗作于储光羲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山别业之时。小诗描绘了一幅由杏花春水和潭荷游鱼构成的春深杏鱼潭荷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感受和怡静心情,完美地把春天、春水、春花、春树和美好的青春融为一体。
诗中明丽的意象、清逸的兴致,构成了透彻玲珑的意境。
全诗格调清新,既富天趣、构思巧妙,情趣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称得上是“格高调逸,趣远情深”,耐人寻味,颇值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