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之旅尾声——穿梭古民居,寻迹一线天

踩一脚哈看 2025-03-15 05:44:14

下梅古民居原没打算安排在此次武夷之行,只因订的回家火车票是下午的,就寻思着一上午总不能就这样浪费在酒店、高铁站吧,在高德地图上一搜附近,还就找到了这个上梅古民居。

下梅古民居——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居历史悠久,隋朝时村落始建,宋朝里坊兴起,清朝街市兴隆。清朝初年进入鼎盛期,成为武夷山重要茶叶集散地,茶商富户大兴土木,建有众多豪宅。

900多米的人工运河(当溪)穿村而过,沿河两岸建有凉亭、阑杆和美人靠,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再加上古风淳朴的民情风俗,共同构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当溪头的祖师桥

邹氏宗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占地约 200 多平方米,砖木结构。祠门以幔亭造型,有梯式砖雕图案,祠内供有祠规等碑刻,主厅敞开,两侧厢房,楼上为观戏台,风火墙为双波造型。

砖石结构的门框、院墙,透着古朴厚重。石板铺就的巷道,延伸向远处拱形门洞,营造出幽深静谧的氛围,整体充满历史韵味。

大夫第——因屋主获朝廷诰封 “中宪大夫”而 得名。大门上布满题材丰富,造型精美的砖雕。

邹氏大夫第已经传到二十七世了,至今仍然居住在老宅内。

独有的后院小花园。

很有特点的建筑构造:中间部分为夯土,上下为砖——这种结构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坚固耐用、维护相对简单,从中体现出先民们的智慧。

这个门框的形状是不是有点奇特——这就是所谓的婆婆门,据说是当年邹氏为娶到身材姣好的媳妇而特制,也就是该凸凸,该凹凹。[偷笑] 又叫芭蕉门,象征着招财进宝。

武夷行到此就该说BYEBYE了,但好像漏了点什么?

对了,怎么把它给忘了——一线天。一线天所在叫伏羲洞。

进入伏羲洞入内

抬头右望,可见岩顶裂开一罅,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天光从中漏下一线,故而得名。

这是洞中最窄处,仅宽30厘米左右,游人几乎都只能侧身而过。

胖子就别进去了,真会过不去![捂脸]

游人进伏羲洞在导游的指引下都右行去体验那最窄的岩缝带来的惊讶。而这左行就几乎没人。

更显静谧。

伏羲洞南边正对着的楼阁岩——岩壁上有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壁坑,宛若楼阁。

虽所见就这么简单,但名声却不小!

很多景区都有这种所谓一线天,它都是岩层的节理因后期的风化侵蚀而成。

亿万年的地质作用,成就了如今这让人叹为观止的景致。

0 阅读:0

踩一脚哈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