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死后,为何展昭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看看包拯临终前说了什么

梦里花知秋韵 2025-04-14 16:46:26

1062年7月份的第3天,开封府的居民听到了一个令人难过的消息:大好人“包青天”去世了。

老百姓们那会儿都伤心得不行,眼泪哗哗地流,嘴里不停地讲着包拯活着时候那些厉害的事儿。可奇怪的是,平时总和包拯形影不离的展昭,这时候却没了踪影,连他的葬礼都没露面。

展昭咋就突然不见了呢?大家伙儿琢磨着,这事儿肯定和包拯死前说的那番话脱不了干系。那展昭到底为啥消失?包拯在快不行的时候,到底嘟囔了啥?

【葬礼上的蒙面人】

包拯的丧礼办得非常庄严,朝中大臣、普通老百姓,还有皇上宋仁宗本人,都到场来送别。

他跟大伙讲:“包大人啊,一辈子清清白白,在朝廷上刚正不阿。现在他走了,我心里真是难过,希望大家都能以他为榜样,接着干他未竟的事业,成为咱们大宋的顶梁柱。”

讲完之后,宋仁宗走到包拯遗体旁,认认真真地上了三炷香,接着就过去跟亲属们一一打招呼,表达慰问。

慰问那会儿,宋仁宗左等右等等不来展昭,心里直犯嘀咕,便开口问道:“展昭跑哪儿去了?咋一直没见着他的人影呢?”

皇上这一问,大家才反应过来,展昭一整天都没露面了。从昨天包拯离世后,他就没了踪影。

皇帝离开后没多久,一帮脸蒙黑布的人闯了进来。他们围着包拯的家人,追问展昭藏在哪里,但家人就是不开口。这些人折腾了半天,啥也没问到。后来,他们不甘心,把整个开封府翻了个底朝天,结果还是没找到展昭的影子。

那这些戴着面具的家伙究竟是啥身份?他们为啥偏偏要找上展昭呢?

这事得追溯到二十年前的一个案件。那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具体点说,就是一个案件,让很多人都记住了。那个案件挺复杂的,不过咱们长话短说,不讲那些细节了。反正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一系列的事情就跟着发生了。二十年前的那个案件,就像一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从那之后,很多相关的人和事都被卷了进来,整个故事也就这么展开了。

【铡国舅案】

这一年,陈州遭了大旱,地里几乎没长出啥粮食。朝廷知道了,就赶紧拨了一百万石粮食过来,打算救济一下受灾的百姓。

然而,那些粮食最终没能送到灾民手里,导致大量百姓活活饿死,这引起了百姓的极大愤怒,不少地方因此爆发了民众反抗。

皇上听到这事儿后,火冒三丈。为了不让事情越闹越大,他琢磨着得派包拯去陈州查一查。

包拯一到陈州,立马就忙开了,没顾上歇口气,直接就开始查赈灾的事儿。他东奔西跑,问了好多人,找了好多证据,最后发现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国舅爷庞昱。

包拯打算平息大家的怒火,就决定把这个案子公开来审。他让人贴出通知,告诉百姓们都可以到大堂来申诉冤情。

三天后,老百姓成群结队地跑到包拯的公堂上,都喊着要处决那个管粮食的庞昱,还要打开粮仓救济大家。

包拯瞅着人证物证都齐全了,立马就叫庞昱过来问话。庞昱到了大堂,非但没觉得自个儿有错,还仗着自己是皇家的亲戚,明目张胆地不把公堂放在眼里,对所有指控都不认账。

包拯火了,瞪着眼说:“铁证如山,你竟还敢抵赖,快,叫人把他绑了,扔进牢里。”

包拯发了话,可当地的衙役却没人敢上前动手抓人。庞昱一看这架势,立马得意忘形了,扯着嗓子喊:“来来来,你们试试看,谁敢动我一根汗毛,我可是皇上的亲舅舅!”

老百姓们一个个唉声叹气,嘀咕道:“唉,谁让他是皇亲国戚呢,咱们哪斗得过他啊,还是算了吧,都回家吧!”

包拯火冒三丈地说:“外头都传我包拯不怕有权有势的人,办事公正不阿,你难道觉得这些都是瞎扯吗?展护卫?”

展昭早就在大厅外面候着了,一听包拯叫他,立马就冲了进来,一把就把庞昱给逮住了。可巧的是,就在这时候,外面有人扯开嗓子大喊:“皇上的旨意来啦!”

庞太师一听说包拯要来查他儿子的案子,吓得不行,就赶紧去找皇上求情。皇上呢,就给包拯下了道命令,让他把庞昱带回京城来审判。

庞昱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觉得这回算是捡回一条命。只要他能回到京城,那小命就算是保住了。这么一想,他又开始得意忘形,嚣张跋扈起来。

他拿起自己的金锤子,朝包拯晃了晃说:“瞧瞧,这可是皇上亲手赏给我的金锤子。甭管我贪没贪赈灾粮,就算我真杀了人,你也拿我没辙,。”

包拯瞅瞅老百姓那失望透顶的眼神,心里头那个难受啊,他猛地一嗓子喊出来:“你个皇亲国戚,不给大家树榜样,反倒胡作非为,随便害人,这也太过分了!展护卫,把龙头铡拿来!”

庞昱瞅见那龙头铡,立马吓得腿都软了,直接瘫倒在地上。展昭见状,赶紧把他拽到铡刀下面,手起刀落,一下子就要了他的命,总算是给老百姓出了口恶气。

老百姓亲眼目睹国舅被就地正法,一下子炸开了锅,大声喊着:“包大人英明,包大人万岁。”

包拯带着大伙儿走到粮仓那儿,一声令下,粮仓大门敞开,让大伙儿都能免费拿到足够的粮食救急。

百姓们粮食到手,高兴得眼泪直流,都趴在地上感谢包拯救了他们的命。各地的暴乱也很快就平息了,接着包拯就返回京城去交差了。

【与太师结仇】

包拯刚到京城,没想到就被庞太师直接扔进了大牢里。庞太师一得知包拯害死了自己的儿子,心里那个恨啊,简直是要把他生吞活剥了。

他拉拢了一帮同伙,编造了一大堆罪名,接着就向皇上告状,想要陷害包拯。不过呢,后来一查,发现庞太师那些指控全都是瞎扯,根本没影的事儿。

包拯从牢里出来后,庞太师还是不甘心,他花了大价钱,在江湖上找了个特别厉害的高手,叫锦毛鼠,指派他去暗杀包拯。

不过,锦毛鼠在搞偷袭那会儿,碰上了展昭,他们俩你来我往地打了整整一百个回合,谁也没能把谁给打败。

展昭对锦毛鼠讲道:“我晓得你是个爱管闲事、行善积德的好汉,咋就帮着坏人,对我上司下手呢?”

锦毛鼠好奇地问:“你家长官是哪位?”展昭回答说:“我家大人就是包拯,老百姓口中的包青天。”锦毛鼠一听,才知道自己误杀的人竟是包拯,心里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找包拯认错道歉。

包拯非但没责怪他,还向皇上举荐。皇上便让他和展昭比试武艺,结果两人打得难分高下,皇上见状十分开心,于是也授予他四品带刀侍卫的职位。

庞太师这回可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但没能除掉包拯,反而还给他添了个得力帮手当护卫。

可是,杀子的深仇大恨真的很难放下。他琢磨着:要是单凭现实里的本事没法要你的命,那我就借助那些神秘莫测的力量来对付你。

他费了好大劲,四处询问,最后终于碰到了一个道行很深的道士,这家伙擅长用邪术害人。

那个道士做了法事后,包拯没过多久就生病了。请了好多医生来看,也吃了大堆的药,但就是没好转。

展昭一番追查后,发现这事又是庞太师在背后搞鬼。他一怒之下,自己一个人就跑到了太师府。

展昭一再追问,庞太师没办法,只好坦白自己多次设计害包拯的事情,还赶紧让道士别再搞那些法术了。这样一来,包拯没过多久身体就恢复了。

展昭把太师招供的东西交给了皇上,皇上一看,火冒三丈,立马把太师的所有官职都给撤了。后来庞妃出面求情,皇上这才松了口,没把他的太师名号和俸禄给收走。

【临终遗言】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几十年就溜走了,包拯也已经迈过了六十岁的大关。有次不小心着了凉,之后身体就一直不太好,躺在床上起不来。他心里头明白,自己可能时日无多了。

他叫齐了所有人,一个一个地仔细安排了任务,到最后,就只剩下展昭还没安排。包拯叹了口气,紧紧抓着展昭的手,说:“我最牵挂的就是你呀。”展昭一听,眼泪立马就流了下来。

包拯问展昭说:“等我走了,你往后有啥打算?”展昭回答说:“我打算接着干你的事业,继续跟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斗,给老百姓当靠山。”

包拯摆摆手说道:“我就担心你会这样。实话告诉你,我现在才算明白,恶人是除不尽的。你跟了我这么多年,做的已经足够了,我希望你能安安稳稳地过个幸福的晚年。”

展昭又开始不停地掉眼泪,包拯叹了口气,说道:“我近来老是在琢磨,当初留你在身边,这事儿做得对不对。你为了我,扔掉了自由自在的日子,甘愿被朝廷的规矩给框住,这些年,你肯定过得不容易吧?”

展昭声音有些颤抖地说:“跟着大人这么些年,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日子。要是没大人的赏识,我可能到死都只是个混江湖的小角色。”

包拯满意地点点头,笑着问展昭:“展护卫,你今年高寿啊?”展昭回道:“过了生日,就满六十岁了。”

包拯感叹道:“时间过得太快了,想想以前,展护卫那时候可真是帅气逼人,现在却已经一头白发了。”

展昭点头同意道:“没错,以前咱们年轻那会儿,根本不知道啥叫累,啥叫苦。现在啊,稍微多走几步路,第二天就全身酸痛。前几天,我下个台阶,没留神,直接摔一跤,看来是真的老了。”

包拯心里挺不是滋味,赶紧安慰展昭说:“展大侠,人上了年纪,身子骨就不比当年了。往后啊,你得好好照顾自己,能干的活儿就干,干不了的千万别硬撑。”

展昭心里头挺不是滋味,他问包拯:“老爷,您还有啥心愿没达成不?”包拯琢磨了一会儿,答道:“我就想再跟展护卫你喝一顿酒。”

展昭赶紧去搬了一坛美酒过来,他俩边喝边聊起了过去的事儿。两人有说有笑的,那感觉就像是又回到了十八岁那时候。

第二天夜里,包拯病情危重,他又把展昭喊到身边,跟他说:“我要是没了,你得赶紧离开开封府,千万别让人知道你的行踪,我的丧事你也别去参加了。”

展昭眼泪哗哗地说:“头儿,你可是我心里最亲近的人,就让我送送你,不行吗?”

包拯斩钉截铁地讲:“绝对不行,你还记得庞太师吗?要是我走了,他肯定会把火气撒到你头上。你现在年纪大了,斗不过他们了,你得听我的。”

展昭心里疼得要命,啥也说不出来,只是对包拯使劲点了点头。包拯瞧见展昭点了头,一下子就放松了,然后就没了气息。

【结语】

事情真的就像包拯预想的那样,他一咽气,庞太师立马就派了杀手找上门。那些杀手在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愣是没找到展昭,他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包拯离世那天,整个开封府都炸了锅,不管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全都跑来为他送最后一程。可遗憾的是,他最亲近的展昭却没能到场送他。

说到展昭后来怎么样了,谁也说不上来。不过有这么个说法,每年清明时节,都会有个老爷子,抱着一大坛酒,到包拯的坟头,一个人静静地坐上整整一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