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洞房花烛夜,本应是新人缠绵悱恻、耳鬓厮磨的良宵,但苏轼却在新婚之夜提笔写下了一首诗。
没有浓情蜜意的誓言,也无旖旎缠绵的描写,却以几句看似平淡的诗句,道出了情感的深沉与人生的豁达。

这首“洞房诗”竟在千年之后依旧被人传诵,被誉为绝世佳作。
那么,苏轼为何在最私密的良夜动笔吟诗?他写下的到底是对佳人柔情款款,还是另有深意?
天作之合、神交心契公元1037年1月8日,著名文学家苏洵的长子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
这个当时已负盛名的书香门第,为苏轼铺就了广阔的天地。
自幼天资聪颖的苏轼,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下,很快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学。
1056年,年仅19岁的苏轼,随父亲进京赴考。

初入仕途的他,在殿试时写下的名篇《刑赏忠厚之至论》,惊艳了文坛,连当世大家欧阳修也惊叹不已。
欧阳修力排众议,极力赏识这个后起之秀。
也正是这一年,苏轼在王弗父亲的书院中,与年方16岁的王弗初次相遇。
两人因题诗"唤鱼池"而心意相通,堪称天作之合。
在王弗父亲的撮合下,他们很快喜结连理,成就了一段佳话。
从青涩懵懂到两情相悦,从论诗唱和到白头偕老,这对神交已久的伉俪,注定要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每每回想起与爱妻相识、相恋的点点滴滴,苏轼内心总是涌动着幸福的暖流。
恩爱夫妻、举案齐眉新婚燕尔,沉浸在甜蜜爱情中的苏轼,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词《南乡子》。
"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豆蔻花梢二月初",词中这些精巧细腻的比喻,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少女的美丽。
而"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功夫"的感慨,则充满了对美好婚姻生活的憧憬。
婚后十年间,苏轼与王弗琴瑟和鸣,相敬如宾。
作为苏轼的贤内助,王弗不仅持家有道,还常为夫君的仕途出谋划策。

苏轼潇洒豁达,王弗温婉贤惠,夫唱妇随,堪称天作之合。
1060年,苏轼再次参加科举,一举夺魁。
然而,天妒英才,好景不长。
1066年,苏轼的父亲去世,母亲也相继离世。
苏轼不得不回乡守孝三年。
这一变故,令苏轼的仕途和生活,陷入了低谷。
《江城子》千古绝唱命运无常,悲欢离合,原是人生常态。

但苏轼万万没想到,1069年,年仅26岁的爱妻王弗竟也香消玉殒,撒手人寰。
痛失挚爱,苏轼万念俱灰,肝肠寸断。
在流放密州的一个雪夜,苏轼梦见早逝的爱妻,悲从中来,写下了那首哀婉凄美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跌宕起伏的词句,字字血泪,诉说着苏轼内心深沉的思念和哀伤。
这首承载着无尽愁绪的千古绝唱,表达了苏轼对爱妻刻骨铭心的情意。
词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一句,更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籍《节妇吟》中的名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离别的悲恸。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词人以老翁之貌,自喻伤心之甚,不胜悲凉。
这首词也成为苏轼一生婉转悱恻的绝唱。
生命不息、创作不止失去了心爱的女子,此后漫长岁月里,苏轼独自面对人生的苦难。
1071年,他因议论变法新政,触怒权贵,被贬为汝州团练副使。
文人学士,沦落至此,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但苏轼并未被磨难击垮。

他积极乐观,豁达洒脱。
诗歌、散文、书法、绘画,他在流放途中留下了众多千古名篇。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乌台诗案"惊动朝野,苏轼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抱负,始终光芒四射。
这位北宋文坛巨匠,以顽强的意志和旺盛的创造力,谱写着波澜壮阔的人生乐章。
艰难坎坷人生路晚年的苏轼,仍然不得安宁。
1079年,他再次被贬官,发配至密州、黄州、儋州等地。

苏轼在《江城子》中写道:"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丧妻之痛,家国之恨,交织成一曲哀婉的挽歌。
他曾坦言:"乌台诗案惊风雨,人世都看冷眼深。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仕途多舛,亲故离散,这位文坛巨擘的晚年,充满了孤寂和凄凉。
在流放期间,苏轼虽然身处逆境,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他曾在《定风波》中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种旷达豁达的人生态度,让他在艰难困苦中,依然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
对苏轼来说,人生如梦,聚散无常。
但他始终以一颗淡泊明志的心,去面对命运的捉弄。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这句诗,道出了他对人生的通透领悟。
无论是爱情的失而复得,还是仕途的坎坷沉浮,他已看淡世事沧桑,心无挂碍。

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他对爱情、对人生的感悟。
悲欢离合本是常态,圆缺盈亏皆是景观。
珍惜眼前人,才是人生至真至善的境界。
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与日俱增。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中银钩一般的月光,映照出孤独老人的惆怅身影。
直到1101年,这位集大成者的一生,终于在常州划上了句点。
纵然人生坎坷,苏轼却以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襟怀,将苦难化为了创作的源泉。

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峰,照耀着后世。
结语:回望苏轼与王弗十年的风雨同舟,虽然爱情最终凋零,但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已深深铭刻在苏轼的心中,成为他一生的慰藉。
短暂而炽烈的爱,跨越生死,穿透时光,令人动容,亦令人敬佩。
这份情感,不仅成就了苏轼非凡的文学创作,也照亮了他坎坷的人生历程。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关于爱情的故事。
有的如露水般短暂,有的却如石壁般恒久。

刹那芳华,岁月沧桑,都难以湮灭那曾经拥有过的感动。
苏轼和王弗虽未能携手到老,但这段感情已在苏轼心中永志不忘。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驻足吟咏。
这是洞房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