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关"神行术"的记载,看罢才知,世上果真有如戴宗之奇人

白晴聊历史 2025-04-25 11:42:41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你以为“神行太保”戴宗只是《水浒传》中的传奇人物?其实,在古代正史与野史中,确实有关于“神行术”的神秘记载——那些人,日行千里、夜走百山,脚下生风,踪迹难寻,令人匪夷所思。

更惊人的是,这些奇人不仅真实存在,有些还曾被皇帝亲自召见、秘密任用。

难道真有超越常理的身法流传于世?亦或是千年未解的古老轻功?

水浒传中的"神行太保"戴宗

在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有一位绰号为"神行太保"的戴宗。

他最为著名的本领就是日行八百里,速度堪比良驹。

据说,戴宗每次出发前都会制作四个"甲马",绑在双腿上,再念动特殊的道家咒语,就能够健步如飞,所向披靡。

这个"甲马"并非真正的马,而是一种用纸制成的符咒,上面画有马的图案,因此也被称为"纸马"。

在古代祭祀活动中,这种纸马经常与纸钱一同出现,用于祭拜神明。

有趣的是,戴宗的神行之术并非他独有,梁山上的其他好汉如果使用甲马,也能拥有日行百里的本领。

据说有一次,梁山遇到紧急情况,戴宗需要带着李逵去蓟州请公孙胜出山相助。

临行前,戴宗特意嘱咐李逵不要吃荤腥,以免影响甲马符咒的效力。

可是爱吃的李逵哪里听得进去,当晚就大吃大喝了一通。

第二天,戴宗为李逵绑上甲马,念动咒语,不料李逵竟然也能够健步如飞,与戴宗并驾齐驱。

戴宗见状,便故意哄骗李逵说,因为他昨晚吃了荤腥,现在跑起来就停不下来了,必须跑够八百里才能解除符咒。

结果李逵真的一路狂奔,直到日落西山才饥肠辘辘地停下脚步。

南北朝时期的神力盗贼麦铁杖

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做麦铁杖的人,他不仅臂力惊人,还能日行五百里,堪称是个神力非凡的奇人。

然而,麦铁杖并没有把这身本事用在正道上,而是成了一名盗贼,专门靠偷盗为生。

某一次行窃后,麦铁杖被官兵抓获,押送到当时的刺史面前。

刺史见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又有一身惊人的本领,便心生一计,没有治他的罪,反而将他送到陈后主身边,让他做了近侍侍卫。

麦铁杖一下子从盗贼变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按理说应该改过自新,奋发向上。

可他却死性不改,依然我行我素。

凭借日行五百里的神力,麦铁杖每天下班后就从南京飞奔到徐州行窃,然后在天亮前再返回南京,神不知鬼不觉。

时间一长,徐州的官员终于察觉到了麦铁杖的所作所为,向南京方面告了状。

然而朝中的大臣都为麦铁杖作证,说他不可能是盗贼,因为每天早上都能准时上班。

双方各执一词,真相难辨。

一位机智的大臣出了一个主意。

他建议陈后主发布悬赏令,重金招募能在一夜之间从南京送信到徐州的人,借此来验证麦铁杖的清白。

麦铁杖见到告示后,随口就应了下来。

等他兴高采烈地完成任务,准备领赏时,早有官兵恭候多时,将他当场拿下。

陈后主知道真相后,并没有严惩麦铁杖,只是警告了他一番就放他离去。

后来隋朝灭陈,麦铁杖被编入隋军,在名将杨素麾下屡立战功,最后战死沙场。

隋炀帝听闻后,特意下诏褒奖他的忠勇,追封其为宿国公、光禄大夫。

一代神行者,虽然出身不光彩,但结局还算是死得其所。

唐朝时期的脚力奇人张俨

在唐朝宪宗年间,有一个叫做张俨的送信官。

一次,他奉命要将公文送往长安,在路上结识了一位同乡的年轻人。

张俨心里有些发愁,因为按照他的脚力,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目的地。

这位同乡看出了张俨的烦恼,主动提出愿意传授他一个神奇的秘方,可以让人日行百里。

张俨闻言大喜,连连点头称是。

同乡让张俨在地上挖了两个小坑,脚跟露在外面,然后从怀中掏出两根银针,分别在张俨的双脚脚跟上扎了一下。

霎时间,黑紫色的血液渗入坑中,可张俨却感觉不到丝毫的疼痛,反而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果然,在同乡的秘法施展后,张俨的脚步变得轻盈无比,速度大大提升。

等他们到达汴州歇脚时,同乡提议晚上就赶往陕州住宿。

张俨一算路程,摇了摇头,说自己恐怕走不到。

同乡神秘一笑,说自己还有一个更高明的法子,如果张俨敢尝试,不但可以日行八百里,而且不会感到任何疲惫。

张俨听得心动,连忙请他赐教。

这位同乡说,他可以帮张俨把膝盖骨拆卸下来,然后在上面施加特殊的道家符咒,保管可以健步如飞,日行八百里。

张俨一听这法子,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摆手说不敢尝试。

同乡也不勉强,只说自己还有急事在身,要连夜赶往陕州,就此别过,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现实中的"飞毛腿"邓世昌

在近代史上,也不乏脚力惊人的奇人。

民国时期,有一位被誉为"飞毛腿"的邓世昌,他的事迹同样令人啧啧称奇。

邓世昌出生在四川省万县,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脚力。

据说他上学时,从不骑马坐轿,总是徒步前往学堂。

即便同学们骑着高头大马,也常常被他远远地甩在身后。

邓世昌最令人称道的壮举,是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期间,他为了将北京学生的请愿书送到南京,竟然不眠不休地从北京一路跑到了南京,用时仅仅三天!这个消息传开后,举国上下无不为之震惊。

当时的报纸还特意刊登了邓世昌的事迹,称他为"民国第一飞毛腿"。

一时间,他的大名响彻全国,就连国父孙中山也对他赞不绝口,亲自接见了这位年轻的时代楷模。

神行术的奥秘

围绕着神行者的种种传说,自古以来就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和探究。

这些拥有逆天脚力的奇人们,到底是如何做到日行千里的呢?是修炼了什么神秘的道家仙术,还是天生异禀,先天禀赋过人?

在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神行秘籍。

有的说是要在脚底穴位上做文章,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提升速度;有的说是要服用特殊的丹药,借助外物来激发身体的潜能;还有的说是要念动神秘的咒语,请来上天的助力。

然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说法恐怕都难以证实。

人体的运动能力终归是有限的,过度的负荷反而会适得其反。

即便是当今世界顶级的马拉松选手,也不可能做到日行千里的地步。

那么,古代那些神行者的传说,是否就是无稽之谈了呢?未必尽然。

在那个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的年代,人们对于遥远事物的认知本就容易产生偏差和夸大。

一个人可以日行百里,在当时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传到后世,不知不觉就被渲染成了日行千里的神话。

更重要的是,这些神行者的故事,折射出了古人对于自由驰骋、突破束缚的美好向往。

在他们的心中,神行术就象征着一种摆脱现实桎梏、追寻心灵自由的精神力量。

哪怕只是想象一下,自己也能像神行者那样,纵横四海,所向无敌,就足以让人热血澎湃,心驰神往了。

结语

神行者的传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抹亮色。

它们代表着人类对于超越自我、突破极限的永恒追求。

虽然现实中可能并没有真正的"日行千里",但那种敢于挑战不可能、勇于追逐梦想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每个人去铭记和学习。

信息来源:

《水浒传》,施耐庵著。

《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六引《仙传拾遗》,李昉等编。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司马光编著。

《邓世昌在"五四"》,《世纪》2003年第5期,陈学文著。

《神行:追寻超越自我的力量》,《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第18期,李思睿著。

1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