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退休带孙天伦乐,
岁月静好心平和。
夕阳正红写华章,
推送战友共高歌!
有位战友写了一篇带孙子的文章,很合我胃口,很像当前许多中国老人的生活现状,作者心态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年华,但年岁不饶人,人的衰老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要珍惜当下。
《孙总》陈石 撰文(原供职国有银行)雨,淅淅沥沥整整下了一个月。
那天雨挺大,爷爷奶奶们和往常一样,打着大伞,拧着小伞,早早地顺着幼儿园院墙排好队,默默地等候着宝宝们放学。
瞧这一溜退休的老头老太太,看着他们在大雨中执着的身姿,心里挺感慨!这代人经历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风云变幻,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当中哪一位不是尝遍人间烟火的过来人。
人老了,儿孙绕膝、含饴弄孙是最大的幸福。但他们和一代代中国老人一样,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在孩子父母背后担负起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责任。
有人调侃,老朋友相遇打招呼:“嘿!老哥!退休了,干什么呐?”答曰:“升官了,当‘孙总’呢!” 别小瞧这管孙的差事,它可是家庭这部机器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尽管是纯粹付出、心甘情愿的“本职工作”,但要做好还真不容易。 ”家有“孙总”,年轻的“董事长”就可以安心工作,没什么后顾之忧了。
接送孩子是“孙总”的基本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风雨无阻。每天准时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又早早地把他们接回家。咱们中一班那几位“孙总”,每天总是提早半个小时排队,雷打不动。宝宝们在班上是同学,老人在院墙之外同是天涯接孙人。寒暄问候,闲扯聊天,打发的是时间,偶尔也聊聊带孙真经。宝宝怎么吃?怎么养?怎么调教?吃喝拉撒,事无巨细。当他们说起第三代的时候,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过去或因经济条件不好,工作太忙,曾经对子女的亏欠,如今都恶补到第三代身上。
天真无邪的孩子哪里知道,有些爷爷奶奶是忍着伤痛,甚至吊着绷带,坚持站在队伍最前列;挎包里准备的点心,满满都是无私的爱;风雨里撑伞遮的是孩子,哪里顾得了他们自己!
放学了,看着一个个人类幼崽萌萌地、叽叽喳喳地扑向他们,看着那一双双饱经风霜的老手紧紧地牵着一双双稚嫩的小手,祖孙俩在黄昏时节进行着跨世纪的隔代沟通,快乐地走在回家路上,谁说这不是人世间最美丽、最和谐的景色。
这一代孩子生逢太平盛世,我们对他们的将来充满期望,希望他们有朝一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但在教育问题上,老人要有清醒认识。那就是,爸爸妈妈才是孩子教育的主体,是第一责任人。他们的理念更科学,对孩子管控更有效;幼儿园老师才是教育的主角,家中那位小女生的惊人进步已经充分证明了老师的专业和敬业。
有一种观点有点消极,却颇有市场。认为在孩子学习分工上,“爸爸妈妈是负责教的,爷爷奶奶是负责宠的”。此话有戏说之嫌,公嬷宠孙乃人之常情,惟尺度须把握好,过度宠溺或一推六二五,均不可取。
老人是配角。可以出力,可以贴补,可以灌输正确的道德意识,有意识地提供正能量引导。但不宜越位,不可揠苗助长,太勉强孩子。
老人应与孩子父母形成默契。首先,鼓励小朋友积极参与班级各项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自习任务,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和协作精神。其次,针对孩子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适当参加一两项艺术或体育类课外培训,多接触大自然,提高孩子综合素质。注意切勿额外施压,避免逆反生厌。
元代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有一首诗《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老翁年已迈,含笑弄孙子。老妪惠且慈,白发被两耳。” 这首诗颇似我们退休后的生活写照,虽年岁渐大,两鬓染霜,仍慈祥贤惠,逗弄孙儿。这样的晚年生活,夫复何求!
奉幼儿园老师之命完成家庭作业,老眼昏花,词不达意,拙文博大伙儿一笑。谨此向同在院墙外排队的“孙总”们致敬!向为宝宝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