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母发展困境,对中国有何启示?

安景阳说 2025-03-27 12:07:20

想必许多人都听闻了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首舰“尼米兹”号即将退役的消息。依据美军规划,在完成今年最后一次部署后,这艘1968年开工、1975年服役的“超级航母”,将于2026年举行退役仪式。然而,令美军头疼的是,新一代核动力航母“福特”级2号舰“肯尼迪”号的建造进度不尽人意。截至去年12月,该舰4部电磁弹射器仅有2部安装到位。目前“肯尼迪”号飞行甲板上仍有大量工棚和脚手架,表明外舾工作远未结束。

“肯尼迪”号能否如期接棒存疑

受此影响,有人猜测,待“尼米兹”号退役时,“肯尼迪”号或许无法如期服役并接棒,这将导致美国海军现役航母数量少于11艘的底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美国实体制造业空心化,尤其是造船工业产能难以满足海军对新装备的需求。另一方面,美国海军过于激进地选择了航空母舰100%核动力化。

核动力航母成为美国霸权象征

很多人觉得,两位数的核动力“超级航母”是美国海上乃至全球霸权的重要象征。但实际上,美国海军航母全部由核航母组成这一现象,是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后期才出现的,距今不到20年,即上一艘“肯尼迪”号航母退役后才形成。2007年,“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4号舰“肯尼迪”号退役,结束40年服役生涯,也宣告美国海军彻底告别常规动力航母,迈入100%核动力化时代。这看似是技术和战力强大的体现,实则埋下了致命隐患。

常规动力航母在航率更高

时至今日,不少人盲目认为核动力航母在综合战力和效能上完全碾压常规动力航母。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忽略了常规动力航母在全服役周期内的在航率显著高于核动力航母。美军核动力航母中期大修时,核反应堆换料就得让航母在船厂趴3年,无法出海执行任务。而常规动力航母即便更换主机锅炉,也不至于停航3年。冷战期间大部分时间,美国海军常规动力航母数量多于核动力航母。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再到海湾战争,实现高效致命海空战力投射的主要是在航率更高的常规动力航母,因为核动力航母换料期间确实无法执行任务。

核动力航母的轮换机制

当然,美国海军当初选择100%核动力化并非一定错误。若核动力航母数量足够多,形成良好轮换机制,就能解决在航率低的问题,确保必要时有多艘状态良好的航母可用。但这对造船工业的新舰建造和舰艇维护产能要求极高。一旦这方面能力下降,原本良好的轮换机制就会陷入“A拖累B,B拖累C,C再拖累D”的恶性循环,导致美国海军航母数量不够用,“航母空窗期”现象愈发频繁。

对中国航母发展的启示

对于在航母领域快速崛起的中国而言,美国海军如今的处境是个警示。不要盲目激进追求航母100%核动力化,毕竟谁也无法预知未来几十年自身实体制造业的发展状况。美国海军21世纪第一个10年后期设定的“理想核动力航母轮换机制”,不到20年就濒临失败,这是个直白的教训。常规动力航母和核动力航母并非绝对谁强谁弱,二者是并行的技术发展方向,共同发展或许才是中国海军的最佳选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