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开心、不顺利的时候,通常都喜欢将原因归咎于“假想敌”。
但我们也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相关的提问:假如你同时养了猫和鱼,忽然有一天鱼被猫吃掉了,应该怪谁呢?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猫,但猫吃鱼是本性,这是作为饲养者已知的事实。
同理可得,人性也是有弱点的。
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向内求,因为“自我”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01
曾经有读者跟我说过,她因为父亲的原因,很害怕男生接近自己,总觉得对方心怀鬼胎,对男生很排斥。
她之前谈过一个3年的男朋友,由于彼此不信任,两个人都在消耗关系,最后她带着愧疚跟对方提了分手,觉得对方值得被另外一个好女孩温柔对待。
她经历了一段很消极的时间,然后自律运动了一个多星期之后,将热情找回来了一点。
但她现在发现自己总喜欢跟自己对着干,明明知道自己有很重要的事情必须去做,但就是不做,故意跟自己作对、给自己使绊子。
看到她的描述,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这个好男生值得被另外一个好女孩温柔对待。
仔细观察,这里面有两个剧情很有意思:
第一个剧情叫做:我不是一个好女孩,我就应该呆在泥潭里。
第二个剧情叫做:男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
这两个剧情如果不改写,上述女生很难走向一个幸福的人生,因为她只有这样的剧情,她必须要这样做下去。
好比她最后说到的“因为自己是个坏女孩,自律运动了一个多星期之后,热情找回来了一点,但是忽然发现,自己又要开始跟自己对着干了”。
上述女生要做的改变就是改变这个剧情本身。
而且,女生自律之后能够将热情找回来,说明她自己可以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在我看来,只要她愿意改变自己的剧本,从手上的剧情中走出来,允许自己找到一个新剧情,一切就都会有转机。
当她的想法从“我是一个坏女孩”换成“我是一个好女孩”;从“男人靠不住”换成“这世界上也有靠得住的男人,我可以去连接那些靠得住的人”,那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02
“起初,我们是爱人关系;后来,我们是爱恨关系”。
大多数情侣爱到最后,都在认知“固化”中作茧自缚,往往缠住别人,困住自己。
曾经有读者跟我说过,她有过两段恋情,都是在认识两个月左右在一起、一个月不到就分手。
男方的说辞一般就是“在一起没有恋爱的感觉”、“觉得更适合做朋友”、“觉得不合适”。
她很奇怪地跟我说“在一起不合适,当初干嘛要在一起呢,相处的时候也大概了解自己的性格啊!”
她也觉得自己有问题——缺爱、没有安全感、多疑、偏激,所以在谈第二段恋情时很小心。
但还是没忍住和对方争吵,对方说:“给不了你想要的,自己做错了,一开始就觉得我们不fit,就想跟你试试”。
她感到很生气,心里想:难道只有自信且甜美的女孩才能被人好好对待吗?
除了这个,她也跟男生说过:“你找一个能给你甜甜撒娇、保护欲的小女生,或者找一个成熟的、高能量的女生”。
其实女生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已经产生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甜甜女生是自己的假想敌。
也就是说,女生在恨自己无能,她想要激起男生的保护欲,但她做不到,也得不到,所以将这类女孩当作了自己的假想敌。
第二个问题:把对方当作敌人,也就失去了向对方学习的可能。
我一直讲「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就应该是努力的女生才能得到幸福。
第三个问题:女生说的“我就奇了怪了,不合适干嘛要在一起呢”是一种固化思维。
原因很简单:在一起,才知道合适不合适。
很多时候两个人只靠远观是不够的,大家一开始也许都带着一种美丽的面纱。
我们的生活,要允许别人有再选择的权利,也允许自己有再选择的权利。
生活是动态的,两个人在一起百年好合、海枯石烂、天长地久当然好,但与此同时,我们要允许、接受两人在一起发现彼此不合适,然后决定各奔前程。
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是动态的,我们一定要去接受人生是应该允许选择的,这样才会活得比较容易。
03
人生所有的限制,其实都是自我设限。
会思考的人,看见的是无限可能;而自我设限的人,看见的只是一个答案。
同样来自读者的故事,她是一个不善于交际的人,看到周围“左右逢源”的人既难以认同,又不得不承认别人的交际圈更大。
可见,这位读者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喜欢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所谓的难以认同的“左右逢源”,其实恰恰是她现在缺少的一种东西。
所说的“左右逢源”的人,是能够给其他人提供自身的一些价值的,这些价值包括情感或物质上价值的交换。
在生活当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某些人抱怨的时候,TA抱怨的本质是羡慕。
他们得不到那些能力,所以就贬低那些能力。而事实上,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能力能给TA带来更多东西。
所以,在说别人左右逢源的时候,上述女主就已经进入了自我设限的困境。
因为给别人下了一个定义,她正透过一种有色眼镜去看对方。
“左右逢源”,其实是带有一点点贬义的,也许对方分析能力很强,但是却被说为“左右逢源”。
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自我设限。
只有不自我设限的时候,才能够从自己贬低的、甚至是自己完全讨厌的人身上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要学会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才能够从自己的“敌人”身上学到东西。
如果还像现在这样一味地自我设限,只会受到自己情绪的引导,我们要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不要让情绪去左右自己的行为。
毕竟,社交能力强也是一种优势。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那个社交圈很大的人,成为社交网络的热点,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人,也才能更好地给别人提供价值。
我们所说的“凡事向内求”不是责怪自己,而是把幸福的源头放在自己身上,自己决定自己的幸福。
好比上述的自我逃避、自我固化、自我设限,在向内求的过程,就是了解的过程。
在“自我”的这道人生题上,是做加法还是减法,可以顺由本心。
本文的插画,未经授权,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