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就你最合适做我的秘书了,你就是我想要的‘笔杆子’!”胡宗南大肆赞赏着眼前这位年轻人,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让他现在就来到自己身边工作,好好帮着自己大展宏图成就一番伟业。

然而让他不知道的事,眼前这位年轻人竟然在日后会依靠着区区三张小纸条,就将国民党的八十多万大军尽数消灭。这位年轻人究竟是何身份?他又是怎样做到这样的壮举的?
肩负着的特殊责任熊向晖是山东掖县人,他的父亲在当地做县长,所以家中的条件相当不错了。而熊向晖作为家中的第五个孩子,从小在父亲和兄长的教育下也十分出色,十七岁这年她就考上了清华大学。

在这里,熊向晖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共同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为国家的未来而忧心忡忡。而熊向晖也怀揣着一腔热血,想要为国效力。所以他参加了学校里的进步社团,与同学们一起宣传抗日思想,组织爱国活动。
也就在这时,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到了只有这条路才能救赎如今的中国。后来又因为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这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学业。学校南迁,学生们也跟着辗转来到长沙。在这里,他遇到了那个改变他一生的人。

第一次遇到周恩来时,他就被对方不俗的谈吐和儒雅的气质所吸引,给熊向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方在见到他时也对这位热血青年有所耳闻,两人就着革命一事情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而在周恩来的鼓励和引导下,他提出了自己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
1938 年,在周恩来的介绍下,熊向晖加入我党。但考虑到他的家庭背景,决定先不向任何人公开他的党员身份,让他利用自己学生的身份潜入国民党内部,收集情报。

很快,一个机会给到熊向晖。当时胡宗南想要为自己选聘一位秘书,熊向晖应声而去,凭借着自己聪明的才智获得了对方的青睐,胡宗南当场定下了就让他做自己的秘书。毕竟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父亲当过法院院长现在是县长的清白年轻人,这样的人才实在不可多得。
随着熊向晖的身份被定下,关于他的一切档案也就消失在了组织中。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他现在的身份特殊,日后的所有行动都是单线的,也就是他没有战友,并且不能告诉任何人他的身份,家人都不行,需要一个人在国民政府中危险潜伏。

胡宗南为了培养他,特别将他送到黄埔军校进行培养和历练,出来之后就成为了他身边不可替代的存在。但熊向晖的心中已然有了红色信仰,他将胡宗南平时的一言一行都整理下来,作为突破线索。
之后胡宗南对他的信任更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连老蒋给他发来的电报都是先过熊向晖的眼,所以他的潜伏是十分成功的。

“他一个人能抵好几个师了!”这是伟人对他毫不吝啬的赞叹。原因就出在1947 年的那场险事。当时国民党军队准备对我党根据地发起进攻,如若此次计划成功,那对于我们来说面临的将是致命的打击。
然而这份情报却被熊向晖在胡办公室里意外发现,他深知这份情报的重要性,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将其传递出去。也许真是天天助他也,当时办公室里只有他自己。
所以熊向晖眼见四下无人就小心的打开了这份文件,文件当然不能被带走,不然将会引起极大的轰动,于是他紧张的研究了详细的作战方案。随后凭借着记忆,将作战方案的内容一字不差地牢记在心。

最后,他将一切恢复原样,次日,照常跟随胡宗南前往西安出差。一路上,他心中忐忑不安,找了个借口离开了休息的住所,匆匆赶往与接头人王石坚约定的地点。
两人见面后,熊向晖迅速将记忆中的作战方案内容告诉了王石坚。王石坚听后,立刻通过秘密电台将情报发到了延安。
最终这份情报也发挥了它极大的作用,国民军按照早已布置好的计划赶到根据地,准备突袭,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所有的准备和努力全都付之一炬。当然这也引起了国民党内部的警觉,计划被泄露,内部肯定出了很大的问题。

而熊向晖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怀疑,但在这之前他就已经被胡定下要前往美国留学。其实这时国民政府内部已经开始调查关于这次机密泄露的事情。
当时的熊向晖已经在国民政府潜伏十年有余,身为胡宗南的亲信,对于胡来说,怀疑到自己秘书头上跟怀疑到自己头上是没有区别的。胡当然没有“通共”,但如若调查到自己秘书的身上,那他作为领导也是难逃一劫的。

于是他找到熊向晖,提前安排了他出国的时间。这也刚好合了熊向晖的心意,毕竟这次的调查事件惹得政府上下都人人自危,这下有了名正言顺避难的理由,可不是天赐良机吗!
苦苦埋伏终见胜利于是熊向晖去往美国,顺利躲过了这次的追查,而他也没有浪费自己在美国的时间,一直在攻读硕士。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带着他来到中南海,将其引荐给其他当时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人员。而这些人员见到他时先是一振,随后相视一笑,纷纷夸赞熊向晖瞒着所有人起义的行为。

然而总理两人听了之后却欣然解释,他并非是起义成功,而他早就是我党的成员,一直埋伏的很深罢了!众人听罢只觉得十分敬佩,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事就连他的家人都一直不知晓,熊夫人在得知后还曾经心酸流泪,但也为其骄傲。
之后在组织中,他继续为建设国家而工作,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尊敬和爱戴。一直到2005年,熊向晖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五岁,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