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春节前,陈毅元帅带着家人在中南海永福堂拍了一张难得的全家福。这张照片显得格外珍贵,因为陈毅一家在中南海留下的影像记录非常少见。照片里从左到右依次站着:陈毅本人、二儿子陈丹淮、妻子张茜、大儿子陈昊苏、女儿陈丛军以及小儿子陈小鲁。
照片里有个小细节:陈昊苏和陈小鲁都套着夹克,唯独陈丹淮裹着厚棉袄。原来他刚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放假回来,刚踏进家门就被妈妈拉着拍全家福,连衣服都来不及换。
1958年,陈毅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并兼任外交部长。为推进外交事务,他不得不请夫人张茜协助开展"夫人外交"工作。建国之初,我国外交处于起步阶段,外国政要常携配偶来访,但国内缺乏固定的领导人家属参与接待。这一安排实属无奈之举。
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在世界上特别有吸引力,不少外国人都想来看看。外国元首带着夫人来访时,如果只招待男宾不招待女宾,就显得不够周到。人家会觉得,一个革命国家怎么不重视妇女地位呢?
陈毅起初想说服张茜加入,但被她婉拒了。张茜表示可以偶尔帮忙接待工作,但不愿全职投入。当时她觉得自己孩子都大了,应该追求个人事业,特别想在俄语翻译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根据记载,陈毅尝试说服张茜未果后,转而向周恩来寻求帮助。最终在邓颖超的反复开导下,张茜才答应专职从事外交事务。从西花厅回来后,她默默收起了床头的中俄词典和多年整理的百余本单词笔记。
陈毅见状十分不解,疑惑地问道:"这些重要资料怎么都收起来了?难道为了外事工作,连俄语资料都不要了吗?"张茜轻叹一声,解释道:"眼下这些都不急用,现在英文资料才是当务之急。"
张茜无奈地表示:"为了你,我已经换了三份工作,现在连本专业都丢了。"她是个做事认真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拼尽全力。从英语开始学起,她还专门钻研起中国传统文化。
付出终有回报,张茜在外交舞台上的出色表现让她赢得了"首席外交夫人"的美誉。陈毅目睹妻子的成就,内心充满感动。他在《流水日记》中坦言:"结婚十多年来,多亏有她相助。好妻子能让丈夫少走弯路,这话一点不假。"
陈毅与张茜在抗战时期相遇。张茜来自武汉,性格独立果断。15岁时目睹日军侵略,她毅然放弃学业,偷偷加入新四军。当时部队刚组建战地服务团,正缺文艺工作者开展抗日宣传。
张茜本名张掌珠,加入新四军时改了名字。她解释改名的原因:"茜草根能染出红色,我愿用鲜血为世界增添红色。"
自那以后,新四军迎来了一位信念坚定的女性革命者。她用充满激情的文字写道:"我热爱这充满斗争的春天,也热爱春天里的每一场战斗。"1939年妇女节当天,新四军召开纪念大会。副军长项英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我们的女战士》的长篇讲话,他指出:
新四军女战士如今活跃在抗战前线与后方……经过两年战火洗礼和革命队伍磨砺,这些女性已成长为新时代的革命者。她们思想进步,吃苦耐劳,作风严谨,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充满战斗激情。每个人都坚守岗位,履行责任,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妇女自身权益而奋斗。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分为戏剧、歌唱、美术和舞蹈等多个小组,张茜加入了戏剧表演队。这个团队不仅在云岭周边开展宣传活动,还会派出小分队到各部队巡演,既为官兵表演节目,又向当地百姓传播抗日思想。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在军部礼堂表演抗日话剧《一年间》时,张茜饰演女主角。她精彩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人,一支队司令陈毅也被她的演技吸引。可以说,陈毅第一次见到张茜就被她迷住了。
没过多久,陈毅和张茜就约着见面了。见面时,陈毅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过去的经历和两次婚姻都告诉了张茜。他这种坦率真诚的态度让张茜深受感动。1940年2月,两人在江苏溧阳竹箦镇水西村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举行了婚礼。当时陈毅39岁,张茜刚满18岁。
陈毅与张茜结婚后感情深厚,两人互相尊重,是公认的革命夫妻典范,共同度过了许多困难时期。1972年1月陈毅因病离世,张茜深受打击,随后被查出患有肺癌。1974年3月,张茜因病去世,年仅5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