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王张作霖墓地:破败寒酸,张学良至死没来祭拜,令他抱憾终身

夜色温柔如水清 2025-04-01 10:39:57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去世,终年101岁。按照他的生前安排,后事从简,家人将他与赵一荻安葬在夏威夷,未能实现归葬故土的愿望。从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结束起,张学良就失去自由,直到1990年6月才重获自由,这段监禁生活持续了50多年。晚年他始终没有回到中国大陆。

90岁生日时,张学良感慨道:"活到这把年纪,我算是看明白了。36岁之后,我的人生就像按了暂停键。21岁到36岁那15年,才是我真正活过的时光。"很多人觉得,这位少帅最终没能重返故土,实在令人惋惜。

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也提到:"大伯临终前始终惦记着祖国大陆。没能活着回去看看,成了他这辈子最遗憾的事。"到了晚年,每逢春节,张学良总跟亲友说想找机会回东北老家,特别想去给父亲张作霖上坟。

张学良表示:"我已经远离政坛多年,希望大家别把我的回乡祭祖活动和政治挂钩。"他生前未能亲自为父亲扫墓,这让他深感遗憾。值得一提的是,张学良当初耗资修建的墓园最终成了空坟,而张作霖的遗体在去世近十年后才得以安葬。

1928年6月4日黎明时分,东北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专列行驶至京奉与南满铁路交汇处的三洞桥时突遭爆炸袭击。爆炸导致张作霖身受致命伤,在紧急送往大帅府救治途中不幸离世,这一震惊中外的事件被后世称为"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离世之际,张学良还在天津,大帅府上下乱作一团。危急时刻,张作霖的五太太寿氏果断出面主持大局。她第一时间要求府里封锁消息,同时火速派人赶往天津接回张学良,让他立即赶回沈阳处理后事。

半个月后,张学良赶回沈阳,为父亲张作霖操办了隆重的丧事。考虑到父亲猝然离世,他决定暂缓下葬,先寻找合适的墓址。经过风水师在东北三省的仔细勘察,最终选定了抚顺市大伙房水库东北岸作为张作霖的长眠之地。

为了让父亲的墓更符合其地位,张学良花了大价钱,甚至从北京运来明清石刻,建成了元帅林。虽然名字带"林",实际是座陵墓,完全参照明清皇陵的规格建造。

根据历史记载,元帅林占地面积约800亩,整体朝南,建设资金投入高达1400万银元。但就在主体工程即将完工时,九一八事变突然发生,导致工程被迫中断。日军占领沈阳后,很快就把张作霖的棺木从大帅府移出,暂时安放在小东门外的珠林寺内。

关东军当时态度很直接:只要张学良接受他们的要求,就允许把张作霖安葬在元帅林。但张学良坚决不同意。到了1937年,距离张作霖离世已有9年,他的遗体仍未入土。不过,他昔日的部下始终在想办法完成这件事。

经过多方周旋,关东军终于松口允许安葬张作霖,但提出了两个硬性要求:一是禁止使用元帅林作为墓地,必须另寻他处;二是整个安葬过程需在日军监督下完成,且不得组织任何大型悼念仪式。

经过讨论,张作霖最终被安葬在锦州凌海石山镇南驿马坊村西侧的张氏家族墓地,与他母亲和第一任妻子赵氏长眠一处。按照葬礼安排,他的棺木先由火车从沈阳送至锦县石山站,随后转乘日本"协和会"提供的卡车,最终抵达驿马坊村。

在张作霖老部下的组织下,附近村民早就在坟地边上搭好了临时祭奠场所。灵堂门口挂着写有"神游乐土"和"王道不外乎人情,本乎天,达乎地"的条幅。仪式完成后,张作霖的棺木被安葬进原配夫人赵氏的墓中,这位离世九年的军阀总算有了归宿。

2007年春天,张作霖有个孙子回到了东北老家,他叫张闾实。张闾实是张学浚的儿子,而张学浚是张作霖和五太太寿夫人生的第六个孩子,也就是张学良的弟弟。1949年之前,寿夫人就带着孩子们搬去了台湾生活。

张闾实从小就知道爷爷张作霖是个大人物,奶奶寿氏常叮嘱他以后要去东北给祖父扫墓。他没想到这个心愿直到2000年后才实现,这次回东北主要是为了帮已故的大伯和父亲完成他们的遗愿。

照片里,张闾实跪在爷爷坟前久久不愿起来。等他站起身时,脸上已满是泪水。张闾实说,来东北前妈妈给他讲了不少爷爷和大伯的事,可当他在玉米地里发现爷爷的坟墓时,那荒凉的场景让他忍不住痛哭失声。

张闾实提到:"家里以前孩子不少,可自从祖父去世后,竟没人去祭拜他......(我这次回来)就是想告诉爷爷,辽宁还有亲人惦记着他,不是让他孤零零待在这儿。"

时至今日,张作霖家族的往事仍是人们闲聊时常提起的话题。至于张学良能否落叶归根回到东北安葬,这还得看将来的发展。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