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两次遭电诈:普通人应该如何防范?

海峰看科技 2025-01-14 16:39:43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年底将至,电诈格外猖狂。近日,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在微博上分享了他遇到的两次电诈骚扰经历,对方谎称是抖音直播客服,需要扣除老胡每天2000元的直播间费用。

基于上述事件,老胡提出了一大困惑:电诈集团能够获得犯罪用的最基本工具——手机号码,而中国三大运营商都采取实名制,那些sim卡是如何流到国外的?又是如何通过注册验证,最终进入国内通信网络的?同时,老胡也希望中移动等有必要做一个公开回应。

作为普通老百姓,你是否也有老胡的同款疑问?究竟什么是电诈?为何电诈屡禁不止?运营商又做了哪些工作?普通老百姓又该如何防范?我们今天来聊聊。

电信网络诈骗为何屡禁不止?

我们平时所说的电诈,它的全称是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像前段时间张艺兴主演的电影《孤注一掷》,就是揭露了电信网络诈骗的黑暗内幕,该诈骗集团利用先进的电信网络技术,从网络上操作各种网页,对受害者发布海外高薪招聘的虚假承诺,诱惑受害者落入缅北诈骗工厂的陷阱,从而对全球各地的人实施诈骗。

你是否也好奇,我们的手机卡都已经实名制了,为何诈骗却能用虚拟号进行犯罪?对于该问题,笔者看到浙江移动葛长伟在微博中给出了专业的解答。

尽管实名制得到了有效执行,诈骗分子仍能获取大量手机号码。原因在于当前的实名制仅保证实名开卡,无法保证实名使用。一些人因利益诱使,将自己实名开办的手机卡和银行卡卖给诈骗分子,甚至存在诈骗分子勾结社会渠道,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用户身份信息开卡的现象,尤其是老年人群体较为容易上当。

对于虚拟号码和虚拟运营商的区别,葛长伟表示虚拟号码与虚拟运营商号码不同,虚拟运营商号码涉诈情况较少。常被误认为虚拟号码的是固话号码池,主要用于企业外呼,如快递通知,占骚扰电话比重高,但需企业身份验证,诈骗分子利用的可能性低。真正用于诈骗的虚拟号码是VOIP电话(互联网协议语音电话),过去有非法落地案例,但近年来已少见。目前被认为的虚拟号码多为号码池号码,主要涉及广告骚扰,鲜少涉及诈骗。

那么问题来了,排除了实名制和虚拟号码,电诈是通过什么手段?其实诈骗集团主要通过虚拟拨号技术进行伪装。

简单来说,虚拟拨号技术使得诈骗分子可以从境外拨打伪装成国内号码的电话,实现这一操作需要诈骗分子在国内架设虚拟拨号设备,并插入国内手机卡或接入固定电话。这些号码虽然是真实存在且实名认证的,但虚拟拨号使得电话号码看起来像是来自其他地区。

运营商反诈投入不少于20亿元

为了打击电诈,公安部从2020年开始部署“断网行动”,三家运营商都在反诈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运营商配合断网可以分成三个方面:

一是针对公安部门每天传送过来的涉诈号码清单,运营商每天都在按要求停机处理;二是进行信令监控,第一时间发现涉诈嫌疑,跟公安联动及时制止诈骗。大家接完电话就收到的涉诈短信提醒,公安那边的电话和上门提醒,就属于这一类;三是反诈大数据模型,根据号码的基础信息和消费行为来判定该号码是否被用于诈骗。

以浙江移动为例,涉诈嫌疑模型识别出的涉诈嫌疑达到249万次,涉及200多万号码,经过进一步处理后,对9万号码进行了管理停机,对38万号码进行了呼叫限制。

“这个数据背后是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若折算成钱,三家运营商在反诈方面一年的投入不会少于20亿。”葛长伟强调道。

再比如,山东电信利用互联网宣传渠道,进行防范通讯信息网络诈骗宣传,并在网上营业厅设置防诈专区,开展全民防诈考试抽奖、有奖问答,浏览参与人数达20余万,省市公司视频平台积极开展防诈骗直播,累计开展23场,观看人数超41万人次。

此外,中国移动还于2024年推出了中国移动防诈宝业务,具体服务内容如下:为用户提供防电诈保障服务,若用户遭遇电诈造成资金财产损失,在正式立案且30天内未追回的情况下,可申请最高5万元的补偿。

同时,中国移动防诈宝还能提供来电零漏接服务,关机、遇忙等时,和留言以文语双显形式提醒未接来电。此外,用户可享100分钟超清视话,视频通话不占流量、画质超清。

后记:普通人努力守好钱袋子

电信防诈一直宣传,但又无法彻底杜绝,究其根本是因为诈骗分子产业链属于暴利,无数的聪明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伪装成很正常的信息和电话,让人防不胜防,那么多大学教授、大学生都被骗了,普通人又该如何应对?

在笔者看来,普通用户只能谨慎再谨慎,多方求证,不要转账,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对于朋友圈转的那些贴图,应该及时识别假信息,不要四处转来转去,避免“被诈骗”。

防诈骗,需谨慎,不贪小便宜,才能守护好钱袋子!

0 阅读:77
评论列表

海峰看科技

简介:关注5G、手机、AI、云等技术和产业发展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