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体验三折叠直呼不可思议,到访中国深意何在?

海峰看科技 2025-01-21 23:57:20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1月19日,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北京出席了英伟达答谢迎春会。在本次活动中,黄仁勋体验了华为的三折叠手机,夸赞其不可思议和难以置信。

在这份热点的背后,我们关心的是:黄仁勋缺席特朗普就职典礼,到访中国的深意何在?面对新的出口限令,如何看待英伟达在中国的机会和挑战?禁令的频频发布,对英伟达在中国的业绩表现带来哪些影响?我们一起来聊聊。

5天3城,黄仁勋访华透露哪些信息?

同是美国科技巨头,相比马斯克携儿子在特朗普就职典礼上为其站台,黄仁勋选择了近日低调访华。通过梳理,我们发现黄仁勋的访华行程紧凑且内容丰富:

1月15日,黄仁勋参加了英伟达深圳分公司的年会。在本次活动中,黄仁勋透露,英伟达目前正处于Blackwell项目的快速发展阶段,并已经全面投产。

1月16日,黄仁勋在台中市出席了矽品精密的新工厂启用活动。矽品精密是全球第三大专业封装测试厂,其与英伟达在GPU、机器人等领域合作。此外,基于矽品精密在CoWoS技术方面的优势,其承接了英伟达从台积电产能外溢的CoWoS订单。

1月17日,黄仁勋与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共进午餐,并参与了纬创的小年夜庆典及中国台湾地区分公司的尾牙活动。黄仁勋表示:“我们正在与台积电合作开发硅光技术,但它仍然需要几年时间(落地)。”此言一出,即引得A股铜缆高速连接相关概念股大涨。

1月18日,黄仁勋与35位中国台湾地区的供应链高层进行了会面,主要包含了台积电、鸿海集团、广达、纬创、纬颖、英业达、英业达、华硕、华硕、和硕、矽品、宏碁等企业。

1月19日,黄仁勋现身英伟达北京迎春会。黄仁勋表示:“我们有很多合作伙伴在中国,我们在这里工作了约25年,有4000名员工,所以我们还是将继续这样(合作)。我们有很优秀的合作伙伴,我们还有很多项目在这里”。

目前,字节跳动、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都是英伟达的重要客户。根据全球技术咨询公司Omdia以AI芯片采购量估算,字节跳动和腾讯在2024年跻身英伟达的前五大客户,两家公司分别在2024年采购了约23万块芯片,超越了谷歌和亚马逊。

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中国市场营收下滑14%

过去两年,美国不断在半导体领域对中国进行无理打压,使得全球产业链备受伤害。英伟达作为被政令波及的一方(限制用于超级计算GPU的A100和H100),即使为绕开管制在中国推出特供版产品(A800和H800),仍被美方紧盯不放。

根据笔者统计,英伟达的产品线丰富,包含GeForce(提供高性能图形处理能力)、Quadro(专业级GPU)、Tesla(专为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任务设计)等七个系列。

目前,由于美国的出口限制,英伟达部分高性能计算芯片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受到限制,如高性能计算芯片A100\H100\H800,高端显卡RTX 4090 TI,数据中心加速卡L40\L40S。

但英伟达仍有部分产品可以在中国销售,如消费级显卡RTX 4090、RTX 30系列、GTX系列,专业级显卡A800部分型号仍可销售,“阉割版”GPU的H20仍具备市场竞争力,数据中心产品如A10、V100等未受限制。

1月13日,美国针对AI芯片的出口管制措施再次升级。根据新规显示,被列为高风险国家的中国,无法通过任何渠道进口英伟达的先进AI芯片。根据英伟达财报,在数据中心业务上,英伟达来自中国客户的营收占比已经从2023财年的19%,降低至2024财年的5%。

与此同时,英伟达最新一代AI芯片Blackwell在部署至数据中心时遇到了技术问题,主要包括服务器机架过热和芯片连接异常。

据汇丰全球技术硬件和半导体研究团队发布报告称,预计英伟达GB200芯片供应链问题将延续到2026财年上半年(即2025年2月-7月),导致英伟达上半财年的“超预期”增长空间有限,下半财年(即2025年8月-2026年1月)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然而,中国AI技术的崛起,特别是大模型的训练参数由百亿走向千亿、万亿,显著增加了对算力的需求。在英伟达芯片受限的大背景下,中国本土企业如阿里、百度、华为等加速自主研发AI芯片,为客户提供澎湃的AI算力。

例如,华为通过构建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新的选择。具体来说,昇腾910B性能接近英伟达A100,昇腾910C性能在某些方面超越H200, Atlas 800对标A100,基于鲲鹏处理器(ARM架构)和昇腾芯片的AI服务器,例如“8卡昇腾910B”服务器,与英伟达的GPU服务器相比,在功耗和性能上具有优势。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除了华为,寒武纪思元590系列、壁仞科技BR100系列、景嘉微JM9系列、砺算科技G100等国产产品已经能够对标英伟达主流产品,随着国产技术的不断精进,国产GPU有望在高端市场实现突破。

国产算力的崛起就像一场接力赛,从早期的艰难崛起到如今的关键领域突破,一个个国产企业不断刷新着中国算力的成绩单,但仅仅依靠单个企业的技术突破是不够的,还需要国产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驱动。未来,希望我国算力在全球舞台上实现弯道超车。

0 阅读:13

海峰看科技

简介:关注5G、手机、AI、云等技术和产业发展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