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农村许多儿媳妇不愿意回家过年,即使回来,除夕来初二就走

幸运女孩二一六 2025-02-04 09:44:35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过年本该是一家人热热闹闹团聚的日子,但是在农村,有一个现象挺让人纳闷的:就是好多儿媳妇都不愿意回家过年了,就算回来了,也是除夕当天晚上到,大年初二就匆匆收拾东西走了,多一天都不想在家待。

今年大年初一,我们村里许多人家门口都停了一两辆车,今年大年初三,车就少了很多,那些在城里买房成家的人,已经带着老婆孩子返程了。

老家的父母难得过年和儿孙聚一起,结果还没待两天就要送他们走,虽然不舍,可又不好好什么。

以前,过年是家里的头等大事,不管人在哪里,都会想尽办法往家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放鞭炮、唠家常,年味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可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因为一家人过年也聚不齐了。

不少农村家庭因为儿媳妇过年回不回家的事儿,闹得不太愉快。儿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一边是盼着阖家团圆的父母,一边是满脸不情愿的媳妇。

有的当丈夫的,为了劝媳妇回家过年,好话都说尽了:“你回家啥也不用做,就往门口一站,让别人知道咱们没离婚就行。”

可即便这样,有些媳妇还是不乐意。这到底是为啥呢?是儿媳妇不懂事,不体谅老人盼团圆的心,还是另有原因呢?

其实站在儿媳妇的立场,她们不愿意回家过年,并不是无理取闹。

就说生活习惯这一块儿,城里和农村的差别就挺大。儿媳妇们在城里生活久了,习惯了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有独立的卫生间,冬天有暖气。

可一回到农村老家,上厕所要去外面的旱厕,洗澡也不方便,没有浴霸和独立的卫生间,有的卧室里也没有装空调,被子要是不暖和,睡觉都冷飕飕的。

家里也没有热水器,刷牙洗脸都要烧水,要是没有热水,洗脸都冻手,所以回老家过年,让不少儿媳妇心里犯怵。

除了生活习惯和习俗,家庭关系也是个大问题。农村里,亲戚之间走动频繁,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到过年就聚在一起。儿媳妇们难免会被问东问西,工作咋样、工资多少、啥时候要二胎…… 这些问题,要是回答的不合他们心意,就要开始被上课了,听着那些话心里就烦。

她们自己家的日子过得一地鸡毛,还爱管别人家的事,动不动就评头论足,指手画脚的。

而且,和公婆相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两代人的观念不同,生活方式也不一样,住在一起,难免会有矛盾。

儿媳妇睡懒觉了,不做饭了,婆婆就觉得她懒,自家儿子平时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就忍不住抱怨起来。

儿媳妇听了那些花,心里不舒服,自然会觉得婆婆管得太多、太唠叨,烦人。这些小摩擦日积月累,就会让儿媳妇对回农村过年这件事越来越反感。

从儿媳妇的角度来看,她们也有自己的委屈。在城里,她们自己的父母也盼着她们回去过年。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好不容易有个假期,谁不想陪陪自己的爸妈呢?

而且,她们在婆家,大多是个外人,融入不进去。丈夫回老家可以串门走亲戚,可儿媳妇回去,身边没有熟悉的朋友,出门又不方便,只能天天待在家里打发时间。

儿媳妇不回家过年呢,丈夫又夹在中间为难。

一边是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父母,盼着过年能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一边是自己深爱的妻子,为了这个家也付出了很多。他们想让两边都满意,可往往两边都不讨好。有的丈夫为了让媳妇回家过年,不惜和媳妇吵架,结果弄得家里鸡飞狗跳,年也过不好。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得互相体谅。公婆要多理解儿媳妇的难处,不要总是用老眼光、老观念去要求她们。

过年的时候,也别给儿媳妇太大压力,少说话,少唠叨,家里的卫生条件,也可以尽量改善一下,让儿媳妇住得舒服一点。

儿媳妇们呢,也应该多站在公婆的角度想一想。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就盼着过年能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就算生活习惯和观念有差异,也可以试着去包容、去适应。毕竟,家和才能万事兴嘛。

做丈夫的,更是要发挥好桥梁的作用。在父母和妻子之间,要多沟通、多协调。既要让父母知道媳妇的好,也要让媳妇明白父母的不容易。过年回家,主动承担起家务,多陪陪妻子,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

过年,本是个团圆喜庆的日子,不应该因为这些琐事,让一家人的关系变得紧张。农村的儿媳妇们不愿意回家过年,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城乡差异、家庭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

只有大家都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才能让这个年过得和和美美、热热闹闹。

希望来年的春节,农村的每个家庭都能充满欢声笑语,不再因为过年回不回家的事儿闹别扭。毕竟,家,才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无论走多远,都割舍不下那份浓浓的亲情。

0 阅读:0

幸运女孩二一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