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吒之魔童闹海》是哪吒系列的第二部力作,这部片子票房口碑双双爆棚,火得一塌糊涂。
而在这背后,为影片提供特效制作的3D特效公司原力数字,也已经重新开启了它的第二次上市冲刺之路。
领先原力数字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南京,是一家在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3D数字内容制作商,同时也是《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特效供应商之一。
这家公司不仅为动画片制作3D内容,也承接游戏领域的3D制作业务。
除了参与《哪吒之魔童闹海》外,原力数字这些年还做过动画片《凡人修仙传》、《遮天》、《魔法大师:世外桃源的传说》,游戏《FIFA22》、《FIFA23》、《王者荣耀》等大型项目。
从2024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它在游戏方面的3D受托制作业务赚了1.38亿元,占公司收入比达到56.39%,动画3D内容受托制作业务收入则为1.04亿元,占比42.61%。
凭借其业务实力,原力数字吸引了包括腾讯集团、网易集团、索尼集团、美国艺电公司、2K Sports、华纳游戏、Meta等国内外知名客户,境内外收入基本各占半壁江山。
回头看自2020年以来的这几年,原力数字的收入增速虽有波动,但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2020年到2023年的收入复合增速有14.09%,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为4.59%。
同时,它的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绝大部分时期保持了正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0.63亿元,毛利率39.88%,净利率17.59%。盈利规模不算大,但利润率水平总体良好。
腾讯很重要从原力数字的客户构成来说,国内最大的网络游戏商腾讯给它们赚的钱确实不少。
拿2024年上半年来说,期间原力数字从腾讯集团这儿赚了4476.88万元,占公司收入比高达18.26%。
同时以2021年到2024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腾讯集团坐在这个“第一大客户”的位置上就没挪过窝,对其收入贡献保持在13%到20%之间这一相对较高的水平上。
腾讯愿意与其保持长期的积极合作,一方面可以说是腾讯认可其业务能力,一方面其实也因为有更深一层的关系。
实际上,腾讯不仅是原力数字的客户,也是原力数字的股东。
在原力数字的股东表里,以12.13%持股比例排名第三的林芝利创,是由腾讯控股下属公司深圳利通100%控股的一家企业。
不过,尽管其与作为重要客户的腾讯关系密切,但从企业经营潜在风险的角度来说,单一客户收入权重达到了15%左右甚至接近20%的水平,还是偏高了一些,这并不是一个太好的现象。
败走作为一家得到国内第一大游戏商认可,并且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3D特效制作商,原力数字其实早在2021年就推动过上市进程,但2022年时,它却又主动撤回了申请。
上一次上市为何没有最终成行?
从公开的信息来看,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2018年初上映的原创动画电影票房惨败,这导致原力数字不得不大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最终使得其当年归母净利润亏损高达2.86亿元。
这个数字对当时的原力数字来说无疑是损失非常惨重的,毕竟其当时的年利润不过一两千万,这场失败让其财务报表显得非常难看。
这次失利也让外界看到了原力数字在原创动画领域的短板,暴露了它在这一领域判断能力的严重不足。
自那以后,其逐步收缩了在原创数字内容和原创投资业务上的投入,重新把重心放回到它更擅长的3D内容受托制作业务上。
挑战当然,专注3D特效代工本身并没有问题。
国内3D数字内容制作行业相比美国和日本而言起步比较晚,目前,行业内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集中度也较低,但近几年行业整体上发展很快。
与此同时,下游影视剧集和游戏行业的3D特效需求丰富,即便这些需求时有波动,但未来随着制作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的3D特效企业不仅能够继续开拓国内市场,还有望进一步争夺海外市场的份额。
但也不得不说的是,这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至于原力数字能否在这一向上发展的浪潮中实现持续增长,关键还是要看企业自身的实力和经营。
对原力数字来说,当前的局面并不轻松。
一方面,它对腾讯集团的依赖度不低,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个潜在风险点,另一方面,3D特效制作行业本身技术迭代速度很快,这给其技术研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再则,其股权较为分散也是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
原力数字实际控制人赵锐的持股比例仅为30.26%,这无疑使得公司在控制权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可以说,尽管原力数字目前在国内3D特效制作领域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未来其在保持公司技术优势、保持公司长期平稳发展上需要完善和努力之处,一点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