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曝光频发,食品安全问题缘何愈演愈烈?

清醒剂 2025-03-16 13:30:35

每年的 315 晚会,都如同一面照妖镜,无情地揭露诸多令人咋舌的质量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领域,劣质原料、违规生产、虚假标识等乱象频频被曝光。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尽管 315 持续发力,食品安全问题却未见明显改善,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以 2024 年 315 晚会曝光的预制菜使用劣质槽头肉事件为例,阜阳市春天食品有限公司等涉事企业,在生产车间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利用预制菜特性,将劣质、不卫生的槽头肉加工成梅菜扣肉预制菜。这些企业最终虽受到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高额罚款等处罚,但劣质产品已波及下游产业,众多消费者权益受损。

今年 315 晚会,食品安全问题依旧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的保水虾仁磷酸盐超标,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此外,如翻新卫生巾流入网店、不灭菌的一次性内裤等非食品类的生活用品质量问题也被曝光,反映出整个消费市场质量把控的严峻形势。

为何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从经营者角度看,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一心追逐利润,全然不顾食品质量。在农村牧区等地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不足,使得一些不法商家有了可乘之机,将城区过期或劣质食品倾销到这些地方。

从监管层面分析,监管职能分散是一大难题。“农田到餐桌” 的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工商、卫生、质监、农牧等多个部门,管理体制不同,协调困难,导致在监管时出现 “各唱各调” 的情况,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同时,政府对食品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检测设备老化、抽检经费短缺,制约了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而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难度较大,一些小作坊、小商店经营户流动性大,食品来源不明,进货渠道混乱,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绝非偶然。要想彻底扭转这一局面,需要经营者增强自律意识,消费者提升食品安全意识,更需要监管部门整合力量、加大投入、强化执法,多方协同,才能真正守护好百姓 “舌尖上的安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