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60后已经步入晚年了。
我们这一代人,兄弟姐妹好几个,日子闹腾腾的。
可是我们的下一代,子女的数量,也许是断崖式减少。
一批60后,家中只有一个儿子。
这过年了,我们是盼星星、盼月亮,就看儿子回来,吃一顿团圆饭。
可是我们别忘了,根据实际情况去安排过年,及时改变待人的方式,避免家庭内耗。
01
一不说,不评不怨。
大家相聚的时候,聊天是不能避免的。
老人们喜欢嘘寒问暖,甚至对一些事情,打破砂锅问到底。
也喜欢对一些事情,进行评价,说到不舒服的事情,怨气就来了。
但是老人一定要记住:不说儿媳坏。
你只有一个儿子,那顺理成章,你也只有一个儿媳。
往后,我们更老了,走不动了,儿子总是要承担起尽孝的任务的。儿子是否孝顺,很大程度上,看儿媳的态度。
儿子是亲骨肉,不管我们如何批评,都不会走散。儿媳不一样,被公公婆婆责骂了,也许就一拍两散了。
我们对儿媳不友善,还会连累儿子,导致小夫妻的日子,鸡飞狗跳。
聪明的老人,早已把儿媳当女儿来养了。婆婆和儿媳都可以促成闺蜜。
在儿子回来过年之前,问一问儿媳,需要什么,主动表达善意。
在儿媳来了之后,多看她的好处。就是儿子对妻子骂骂咧咧,我们都要马上批评儿子,心要向着儿媳。
只要儿媳不是小人、罪人,那就可以拉拢,是婆家的贵人。
人是最容易有偏见的,从自己的角度看他人,也喜欢偏心,把内外分得清清楚楚。但是对于家里的人,就不应该这样了。
就算儿媳有缺点,也要学会包容。比方说,儿媳睡懒觉,这是好好休假。换一种思维,待人就有了亲和力。
02
二不帮,各有各家。
俗话说:“亲不亲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从广义上来说,父母儿女都是一家人,永远都不变。
但是从狭义上来说,儿女长大结婚之后,就分家了,不是一家人。
在我的老家,一旦儿子结婚,就要和父母分开住。儿子有什么事情,需要钱,也只能是向父母借钱,而不是“拿钱”。
反过来,父母有困难,需要钱,也是向儿子借钱。这也是要还的,避免其他的儿女互相扯皮。
严格地把赡养费、借钱区分开来,这体现了“明算账”的持家方法。
言归正传,60后的夫妻,只有一个儿子,往往会把儿子的小家,父母的家搞混淆。并且吃亏的,往往是父母。
我们往后看,如果儿子一直依赖父母,这就是溺爱,是祸害。唯有逼着儿子独立,才是硬道理。
其一,儿子回来了,如果经济困顿,父母都不要答应帮他还债。
这年头,承担房贷车贷的人多了。
要是父母心疼儿子,把房贷承担了,这压力真的不小。
最怕的是,儿子还欠了赌债,胡乱创业的债。父母也去承担,就是助纣为虐。
看看小说《活着》里的福贵,赌债来了,家业都败光。我们要引以为戒。
可以告诉儿子如何赚钱,帮助儿子去赚钱,但是不要直接承担他的债务。
其二,儿子回来了,不要帮他招待亲戚朋友。
儿子的亲戚,是父母的亲戚吗?不一定。唯有亲家是儿子带来的亲戚,其他的亲戚,也许是儿媳的亲戚。
儿子的朋友,就多半不是父母的朋友了。
一些年轻人,狐朋狗友特别多。儿子要请客吃饭,自己买菜做饭,到饭店去,都是他的事情,父母是旁观者。
当然,我们也要和儿子说清楚,待客有规矩,不要什么人都往家里拉。
03
三不想,没烦没恼。
农村有句土话:“想多 了,是病,得治。”
人生很多的烦恼,都是想出来的。想法很多,但是现实达不到预期。
不想了,一切都会轻松。
第一,不想儿子每年在自家过年,容许儿子去儿媳的娘家过年。
这些年,独生子找独生女结婚的情况,比比皆是。
到了过年,去哪一方呢?这让小夫妻是很为难的。
通情达理的父母,会告诉儿子,过年的时候,去娘家,也是对的。不要总是用老传统去看问题。
这样做,儿媳也会对公公婆婆更加敬佩,从而促进家庭和谐。
人真的不要自私,多想一想亲家的感受。
如果儿媳的娘家很近,婆家夫家一起聚餐,也是可以的。
第二,不想儿子给多少过年费用,养老的费用,还靠我们自己。
一个儿子,小家庭的开销不少,如要把老父母的一切费用承担,是有难度的。
通常,一个儿子的家庭,夫妻还是要退休才好。哪怕是自己缴纳社保,也是有必要的。
60后,不要总是指望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依靠儿子,我们往往会晚景凄凉,起码在经济上,靠自己。
过年了,有退休金的夫妻,自己安排好,儿子回来,就是好好休息。
第三,不想儿子去所有亲戚家拜年,尊重年轻人的走亲观点。
很多外出的年轻人,过年就七八天假。回家路上,耗费两三天。
如果还到处去拜年,这过年就忙乱了。
还是体谅年轻人的难处,别非要他到处去拜年。我们自己去拜年,也不是不可以。
04
60后的一代人,看过了很多传统习俗,也要看看新时代的东西,别活成了老顽固。
过年了,儿子来了,是希望回到了“温馨的港湾”,不是来听父母唠叨,抱怨的,更不要增加经济压力。
多站在儿子的角度看问题,促进儿子的未来,家庭就有了新面貌。
新年里,一家人包容、理解和尊重,什么都好。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