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朱元璋很牛。因为朱元璋是一个历史的BUG,历朝历代的皇帝,没有一个有他这样的人生经历,开局是父母的“一张草席两条遗体”,结局是位居九五。包括他当皇帝时,雷厉风行的肃贪手段,确实给人打了一剂鸡血,看的人热血沸腾。
问题是,皇帝是一个正规职业,不能因为他的起点之低、肃贪之梦,而完全无视他对历史和臣民带来的巨大破坏力。皇帝的肩膀,一边挑着家族的荣华富贵,一边挑着天下苍生的生活生机。
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元璋不具备当皇帝的素养,他对明朝老百姓生活的破坏力,超过历朝历代的君王。某种意义上说,明朝社会的腰包,完全是被朱元璋榨干了。
毫不客气的说,历朝历代的改革中,关于重发货币的问题没有一个是成功的,甚至是“祸国殃民”的,包括后来的所谓大明首辅张居正的改革。
朱元璋的货币改革是印发“大明宝钞”,朱元璋的初衷是善意的,但朱元璋与所有重发货币的封建改革一样,忽略了“钞本”的问题。
纸币不同于铜币、金币、银币,它本身就是一张纸,发行它的成本实在太低,如果没有贵金属或者贵重的绫罗绸缎作为价值参照、自由兑换的“钞本”的话,纸币除了纸质好一点,其他没有任何意义。
发行纸币是一件风险极高的改革措施,一要有“钞本”稳定它的价值,二是必须要控制数量,这东西成本太低,一旦滥发就等于是变相的掠夺民众。
所有的纸币在发行时,是不可以直接灌入社会。它需要开设自由兑换的通道,包括朝廷发俸禄军饷或者向民间采购物资,还得是以旧币的形式,先发到老百姓手中,再由老百姓向官府兑换,然后新币才能流入市场。
这样的好处是,朝廷发出去多少新币,对应的会回收多少旧币,两者可以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防止造成过度发行,进而导致剧烈的通膨。
朱元璋恰恰相反,他是直接把印出来的“大明宝钞”投入到社会。洪武九年,赐北平守御及听征官军,钞五千万八千七百余锭,布帛八万二千余匹”。这仅仅一波向社会灌入58700锭宝钞,此时,一锭折铜钱五贯,相当于投放了293500贯钱。再挑几个比较猛的年份说,洪武十九年1500万惯,洪武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总共6000万贯以上。洪武时期的税收,最高的时候也不过2700万贯,其数额之大,大家自由发挥想象吧。
疯狂投放的结果是,大明宝钞的迅速贬值,而且是一贬再贬。官府规定的一锭钞兑换一贯1000文钱,民间只能兑换到250文钱,只有实际价值的25%。洪武二十七年时,一锭钞只能兑换160文钱,只剩下实际价值的16%。
大明宝钞的急速贬值,说明老百姓在民间不认可这东西,朱元璋一看,那好办,直接以官方的名义严令禁止金银流通,并且作废了铜钱。也就是说,不再让民间使用金银,整个明朝也不再认可铜钱的购买价值。
这很有朱元璋的风格,不得不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真正喜欢朱元璋的人,绝对都是没有生活在明朝的后来人。当时的人,简直是“骂娘”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江南士绅讨厌朱明江山,因为他们手里有钱,经过朱元璋的一系列操作,他们手里的钱迅速蒸发80%以上,你说恨人不恨人?
普通老百姓也好过不到哪去,因为大家的遭遇是一样的。你手里原本有一百块钱,实打实的一百块钱的购买力,到朱元璋来当皇帝时,你这一百块钱只能买16块钱的东西,你能不“骂娘”吗?除非你是他们家的皇室亲王,朝廷供养着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