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美国偷偷打捞苏联潜艇,没想到潜艇裂缝中掉出一枚核弹

史在没有弦 2024-11-29 07:54:4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前言

1974年,美国悄然启动了一个代号为“AZORIAN”的秘密行动,目的只有一个——打捞一艘沉没六年的苏联核潜艇。表面上这只是一场普通的深海矿产勘探,而背后却藏着无法言说的秘密。潜艇残骸在升起的瞬间,裂缝中滑出一枚核弹头,消失在深不见底的海洋中。这个意外究竟揭开了怎样的历史谜团?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946年,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大学的演讲中说:“铁幕,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地区缓缓降下。”这一宣言成为冷战的象征,标志着两大超级大国——美国与苏联——的对立正式开启。

斯大林在1946年2月9日的讲话,往往被认为是冷战的真正起点。在这次发言中,斯大林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还强调了苏联在经济与军事上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在抵御纳粹侵略的卫国战争中的胜利。这场讲话向外界展示了苏联扩张意识形态的决心,为冷战的全面爆发埋下了伏笔。

与传统的“热战”不同,冷战是通过各领域的角力来争夺全球主导权。美苏两国不仅在军事上暗中较量,还通过间谍、外交和科技竞赛等手段争夺全球影响力。为了压制对方,它们不断在全球范围内施压,逼迫其他国家站队,许多国家在这场对抗中失去了自主权,只能作为“棋子”或“棋盘”生存。

这种角力逐渐激化,最终形成了冷战的两极格局。美国和苏联通过代理战争、经济援助、间谍活动等多种手段,试图扩大各自的阵营。这也是我们故事发生的大背景。

K-129号潜艇是苏联红海军当时装备的最先进的潜艇之一,装备有三枚兆吨级核弹道导弹(SS-N-5)和六枚鱼雷,其中包括两枚核鱼雷。1968年2月28日,K-129号潜艇从位于堪察加半岛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海军基地出发,进入太平洋深海,开始了它的常规战斗巡逻任务。按照计划,潜艇将在3月22日进入指定的任务海域,并计划于5月5日返回基地。返回时艇员们原本还打算在基地享受一顿温暖的中午饭。

K-129号潜艇的任务本应是例行公事。事实上,它已经执行过类似的任务并顺利完成,甚至在前一年10月,K-129号就代替一艘故障潜艇完成了类似的巡逻任务,并按时安全返回。这艘潜艇并不缺乏经验——虽然有15名临时顶替的水兵和10名实习水兵,但艇上依旧拥有一支由经验丰富的军官组成的骨干团队,特别是艇长科布扎里上校,他是一位在海军服役多年的资深指挥官,深得军方信任。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为这次任务会像以往一样顺利时,3月12日,K-129号潜艇突然失联了。按照海军规定,潜艇必须在固定时间向舰队司令部报告位置和状况。3月12日,司令部按时向K-129号发出了询问,但得不到任何回复。

最初指挥部认为潜艇可能遇到了一些技术故障,或许只是通讯出了问题,于是决定暂时等待。然而几天过去了,K-129号仍然没有任何消息。潜艇本应在这时进入战斗巡逻海域,却依然音讯全无。

苏联海军的高级指挥官开始变得紧张起来。随着失联时间的延长,司令部的不安情绪愈发加剧。潜艇携带着三枚核导弹和两枚核鱼雷,任何意外都可能对苏联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最为担心的,莫过于潜艇可能被敌方所控制,或者最坏的情况——它叛逃到美国。

就在大家焦虑不安时,来自日本的克格勃情报局传来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美国的“剑鱼号”潜艇在3月17日回到横须贺基地时,出现了严重损伤,且维修过程的安保措施被提升到最高级别。美国潜艇遭到攻击并回到基地,这一切似乎和K-129号失联的时间几乎重合。苏联海军怀疑,“剑鱼号”潜艇可能在执行任务时与K-129号发生了碰撞,导致了后者的失踪。

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上将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立刻下令太平洋舰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找到K-129号潜艇的下落。舰队调动了所有可用的资源,包括潜艇搜寻队、侦察机和各种海上追踪设备,展开了大规模的搜索行动。

美国中情局早在苏联K-129潜艇失踪之后,就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虽然苏联军方开展了大规模搜寻,直到无法找到潜艇的踪迹才宣布放弃,但这并没有逃过美国的眼睛。美国中情局通过先进的海洋情报监测系统,迅速定位了潜艇的具体位置,甚至通过潜艇拍摄到的照片确认了K-129依然完好无损,冷战期间的这场“海底争夺战”悄然拉开序幕。

1968年8月20日,美国海军确认了K-129潜艇的下落,这一发现让美国情报界兴奋不已。众所周知潜艇内极可能携带了大量苏联的军事机密,包括核武器和高端技术。因此美国中情局决定采取行动,秘密打捞潜艇,并通过这一机会,窃取潜艇上所有的军事情报,进一步揭开苏联的军事实力和核武器研发的神秘面纱。

为了避免苏联察觉,美国中情局谨慎地制定了一个代号为“亚速尔”的秘密打捞计划。考虑到苏联情报机关的高效运作,尤其是克格勃的监视和反间谍能力,美国深知,若不采取隐秘措施,打捞任务将难以顺利完成。

因此美国情报部门决定通过合作伙伴——亿万富翁霍华德·休斯的公司,掩护这次秘密行动。霍华德·休斯虽然是商界巨头,名下拥有石油开采和海洋勘探企业,但他与美国中情局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他的名义下,美国以海洋资源勘探为幌子,开展了与苏联潜艇打捞相关的海底探测工作。

于是在1970年美国中情局与霍华德·休斯签订了一个保密协议,启动了名为“亚速尔岛人”计划的打捞行动。为了不让苏联起疑心,中情局要求将打捞船的建造工作分散到多个公司进行,每个公司只负责生产船只的某一部分,避免任何细节泄露出去。

打捞潜艇的技术难度极大,美国中情局需要设计一艘适合深海作业的打捞船。这艘特殊的打捞船需要具备在海底深达4880米的环境下,精准操作和提取沉船物品的能力。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设计团队花费了两年的时间,才终于制造出符合要求的打捞设备。这一切都极其保密,只有少数核心人员知道计划的具体内容。

1972年7月,这艘专门设计的打捞船终于准备就绪,开始了为期数月的海底作业。为了避免引起苏联的怀疑,美国中情局巧妙地伪装,利用石油勘探和海底资源调查作为掩护,假装进行常规的商业活动。这一策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成功地降低了苏联的警觉性。即使克格勃注意到了美国的异常举动,也未能完全判断出美国真正的目的,认为美国的技术能力尚不足以打捞如此庞大的潜艇。

1972年7月26日,打捞船终于开始了真正的行动。美国的技术和工业制造能力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打捞船的机械臂精准地伸向深海,开始进行潜艇的打捞作业。这一切似乎都进行得顺利,K-129潜艇似乎要被成功提取,正当一切看似已经成竹在胸时,意外发生了。在打捞过程中,一枚核导弹由于操作失误滑入海底,沉没至更深的海域。

这一意外让美国中情局的计划一度陷入停滞。尽管如此他们并未轻易放弃,计划的下一步——第二次打捞随即开始筹备。美国通过更加精细的操作和调度,准备再次出动,力图把这颗关键性的核导弹打捞上来。

1974年7月,终于到了决定性的一刻。中情局决定启动打捞K-129号潜艇的计划。在经历了数年紧张的准备后,他们终于开始了这场潜艇打捞的行动,尽管美国人将K-129号成功从海底打捞上来,然而却面临了一个巨大的失望——指挥舱内没有任何有价值的通讯器材。经过进一步调查,才得知潜艇的通讯系统原本并没有安装在指挥舱,而是被转移到了潜艇的尾部,这一改动原本是为了解决艇长在操作时的不适问题。

然而打捞行动虽然成功地将潜艇的主体部分带回,但潜艇的尾部随后再次沉入深海,再也无法被捞起。美国人此时显得极为沮丧,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意识到这一次的失败只是暂时的,他们决定稍作休整,待到苏联的警觉减弱后,重新出击。

1975年2月,美国《洛杉矶时报》头版突然刊登了关于“中情局成功打捞苏联潜艇”的头条新闻,尽管文章内容对事件的具体细节有所误报,但总体上与实际发生的事情非常相似。这一消息可谓是让苏联“后背发凉”。

而这一切的背后,竟是一次巧合的盗窃事件。霍华德·休斯的办公室在当晚被两拨小偷同时盯上,原本为了抢劫而火拼的他们,在警察临近时选择合作,顺利洗劫了休斯的办公室。而其中最具价值的文件,正是涉及美国与中情局合作打捞苏联潜艇的机密合同。这些文件在黑市中流传,最终被一个小偷拿去威胁霍华德·休斯索要巨额赎金,但失败后他选择将文件卖给了报社,导致了新闻的曝光。

尽管美国中情局严密封锁消息,但苏联还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获知了这一事件。1975年7月,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宣布,苏联将在勘察加半岛附近海域进行名为“战斗友谊”的军事演习,任何不明船只将遭到击沉。最终,这场历时七年的打捞行动不得不宣告终止,巨额的资金投入与上千名工作人员的努力也未能换来预期的成果。

尽管美国中情局的打捞行动取得了部分成果,但关于K-129潜艇事故的真正原因仍然没有定论。有人猜测潜艇可能是在充电过程中发生氢气爆炸,也有分析认为它可能与美国的剑鱼号潜艇发生了碰撞,或者是导弹舱出现故障导致爆炸。至今,关于这次“偷潜艇”的行动,大部分文件、照片、录像和其他材料仍然被中情局严密封锁。

只有2010年,一部纪录片首次公开了K-129部分残骸的图像,为这段长久未解的谜团增添了些许线索。这次打捞行动虽然没有达到完全的预期目标,但它揭示了冷战时期美苏之间错综复杂的博弈,也为之后两国间的情报战、海洋探索以及技术角逐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与深刻的影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