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雨桐,今年 32 岁,在一家私企做人力资源管理,月薪一万出头。
老公周明宇比我大两岁,在汽修厂当维修工人,每个月工资五千多。
我们结婚五年,没要孩子,在城郊供着一套八十平的二手房,月供两千八。
这是来自一个姐姐的讲述,让人感到原生家庭的亲情和现实之间确实很难做到平衡。
那天下午,我刚从会议室出来,手机震了好几下。
点开微信,是我妈发来的语音,“雨桐啊,你弟那房子的事,你可得帮衬帮衬。”
我弟叫陈嘉乐,比我小五岁,去年刚结婚,在市区买了套一百二十平的新房,首付凑了三十万,贷款三十年,月供六千多。
弟媳在幼儿园当老师,工资三千五,我弟在工地做水电工,收入不稳定,赶上活多的时候能拿七八千,活少的时候就只有三四千。
我给我妈回了电话,“妈,我也没啥钱啊,我和明宇每个月还完房贷,剩下的钱也就刚够生活开销。”
我妈叹了口气,“你这当姐的,总不能看着你弟被房贷压垮吧。你每个月帮他还三千,等他以后手头宽裕了,再还给你。”
我心里一紧,三千块不是小数目,相当于我工资的三分之一了。
“妈,这事我得和明宇商量商量,毕竟家里的钱是两个人一起管的。” 我妈语气有些不耐烦,“商量啥啊,你是姐,这点担当都没有?你弟可是跟你一个妈生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挂了电话,我坐在工位上发呆。
说起来,我家条件一直不好,我爸走得早,我妈一个人把我和弟弟拉扯大。
我辛辛苦苦地学习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才找到现在这份还算不错的工作。
但弟弟高中没读完就出去打工了,这些年也吃了不少苦,我一直觉得我对不住她。
现在他好不容易成了家,买了房,我心里其实挺替他高兴的,但要让我每个月拿出三千块帮他还房贷,我还真得好好想想。
下班回家,我把这事跟周明宇说了。
他正在厨房炒菜,手里的铲子顿了顿,“每个月三千?你妈怎么想的?咱们每个月房贷两千八,生活费怎么也得三千多,再加上人情往来、头疼脑热的,一个月一万五的收入根本不够花。再说了,你弟都结婚了,有自己的家庭,凭啥让咱们帮他还房贷,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为什么要买120平那么大的房子?”
我站在厨房门口,看着他后背,小声说,“我妈说等他以后有钱了再还。”
周明宇转过身,眉头皱得紧紧的,“以后是啥时候?三年?五年?还是十年?再说了,就算他想还,到时候有没有钱还还是回事呢。”
那天晚上,我们俩谁也没再提这事,但气氛明显有些不对劲。
周明宇吃完饭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收拾完碗筷,坐在他旁边,想跟他说点别的缓和一下气氛,可他却一直盯着电视屏幕,没怎么搭理我。
接下来的几天,我妈隔三差五就给我打电话,催我给弟弟转钱。
我每次都找借口说还在跟周明宇商量,其实心里也很纠结。
一方面是亲妈和弟弟,我从小就疼他,看不得他吃苦;另一方面是自己的小家,我和周明宇结婚这么多年,一直省吃俭用,就想攒点钱换套大点的房子,要是每个月拿出三千块给弟弟还房贷,这个计划不知道要推迟到啥时候。
周五晚上,我下班刚到家,就看到我妈坐在沙发上,旁边还放着一个大行李箱。
“妈,你咋来了?” 我赶紧换了鞋,走过去。我妈脸色不太好,“我来问问你,到底啥时候给你弟转钱。你弟昨天跟我哭了,说银行打电话催房贷了,他实在是凑不齐。”
我心里一酸,弟弟从小到大就没怎么让我妈省心,现在结了婚,反而让我妈跟着操心。“妈,我不是不想帮,只是这事真的得跟明宇商量好,毕竟这是咱们两个人的钱。”
正说着,周明宇回来了。他看到我妈坐在沙发上,愣了一下,“妈,您来了。”
我妈没好气地说,“我再不来,你们都要把我儿子逼死了。雨桐,你今天必须给我个准话,到底帮不帮你弟还房贷。”
周明宇皱了皱眉,“妈,不是我们不帮,是我们真的没这个能力。您看看我们家,啥时候买过一件像样的家具?我跟雨桐结婚五年了,连个孩子都不敢要,不就是因为手头紧吗?”
我妈冷笑一声,“没钱?我可听说雨桐每个月工资一万多呢,你一个月也有五千多,加起来一万五,帮你弟还三千房贷怎么了?你们这是不想管你弟了是吧?行,以后我也不管你们了,就当没生过你这个女儿。” 说完,她拿起行李箱就往外走。
我急了,赶紧追上去,“妈,您这是干啥呀,有话好好说不行吗?”
周明宇也跟了出来,“妈,您别这样,我们不是不帮,只是得慢慢来,您让我们再想想办法行不行?”
我妈甩开我的手,“想啥办法?我看你们就是不想帮。行,从今天起,咱们断绝母女关系,你也别认我这个妈了。” 说完,她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站在门口,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周明宇叹了口气,把我拉回屋里,“别难过了,你妈就是一时气话,过两天就好了。”
我坐在沙发上,心里乱糟糟的,“明宇,你说咱们是不是太自私了?我弟现在都快过不下去了,咱们真的能眼睁睁看着不管吗?”
周明宇坐在我旁边,握住我的手,“雨桐,我知道你心疼你弟,但咱们也得为咱们自己的日子考虑啊。再说了,就算咱们帮他这一次,以后呢?他要是一直还不上房贷,难道咱们要帮他一辈子?”
最后,我们商量的结果是:每个月给我弟弟转1500,如果还不够的话就让他自己想办法,而且只要他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我们就不给他转钱了,让他自力更生。
结语陈雨桐心疼弟弟,想帮他一把,这是人之常情;周明宇考虑小家的未来,不想承担太多压力,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无论是帮助亲人还是守护小家,都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
过度的帮扶可能会拖垮自己的生活,而一味地拒绝也可能会伤害亲情。
最好的做法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亲人适当的帮助,同时也要给自己和小家留有余地。
毕竟,只有自己的生活稳定了,才能更好地去关爱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