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元宇宙是一个很特殊的词汇,它既不是词汇本身的简称,也不是一个虚构的概念,而是用来表达人类文明的文化传承,意在“回归真实”。通过语言学等等学科的研究发现,语言与物质具有同步的传承传承特性,所谓“回归真实”,就是指人类文化的同步传承传承效应。所以,“元宇宙”也就是“人类文明传承”,也就是“语言与物质具有同步传承传承特性”。“元宇宙”是一个关于我们的文明的新的认知。那么,“元宇宙”具体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看相关的几个概念的原书,即可看出一些明确的概念了。物质学里面的“元宇宙”,指的是宇宙中所围绕的物质的总和,物质既不是某种实物,也不是抽象的空间概念。

在现代物理学里面,关于物质的定义基本上是不能再套用上一代物理学里面,物质的定义了。因为从高度上说,大部分定义已经被物理学界所否定。物质学里面的“元宇宙”或者说宇宙,可以理解为,宇宙由人类思想构成,人类思想又分为意识思维和物种意识两个层次。意识思维在物种意识之上,具有能动性、唯心性,甚至有的意识思维根据观测者对于意识的理解与运用还能创造物种意识。意识思维与物种意识对现实的影响不是从本质上有联系的,但是因为思想具有能动性,物种意识在意识思维到来之前就已经存在,它与物种意识之间的关系是一定的。也因此,我们将意识思维的理解视为“元宇宙”。

“元宇宙”或“元宇宙”的认知,也是相对于物体来说的,物体存在即物质存在,物质存在即意识存在。在这种意义上说,物质的世界是本质,意识的世界是表象。“万物有灵”不仅仅是从“物自体”角度理解“意识”的本质,更是从意识从来之处就是世界的角度,去理解的。意识有物质的存在,并不是意识依靠物质所存在,而是意识依靠物质所产生,是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联系。另外,从意识的本质来看,物质与意识是相互依存的。人,可以看作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意识的产物,是一个意识意在观察另一个意识的状态。
如何理解相互依存,举一个简单例子,拿电脑来说,“人”在观察“电脑”的时候,也需要其他部件来运作才能运行电脑吧?比如我们的心念,是意念与观察客体之间的中介。如果物和意都不存在了,电脑是否已经失去观测客体的能力呢?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再深挖一下。这里需要强调一下,人不一定是一个“物”的概念,我们可以从物的概念里面跳出来。还是拿显示器来举例子,我们一般所见到的显示器,应该属于意,那我们看到的这张图片,上面的“人”是观察之物。当我们认为这是一张显示器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