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战中,苏联控制各个东欧卫星国的方式非常简单粗暴,你只要不听话,第一步先警告,把领导人交到莫斯科挨训,要是还不听话就直接出兵镇压,然后更换一个更加亲苏的领导人上来,“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是既有胡萝卜也有大棒,但是到了苏联这里就变成了全是大棒,没有胡萝卜,这要是没人反抗就奇怪了。

在1944年苏联反攻德国之后,占领了东欧各国的大片领土,按照俄国人的传统,吃进嘴里的就不可能吐出来,而在1945年2月份的雅尔塔会议上更是被英美正式承认了苏联对于东欧各国的控制权,战争结束后苏联得以在这些国家堂而皇之的建立亲苏政权,组建各国共产党。
这些国家涉及到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另外还有一个南斯拉夫是自己单独解放的,苏联的控制力不强。苏联在战后为了更好的控制这些国家,重点清洗了一批“本土派”共产党员,这些本土派分子更加注重本国的利益,而不是莫斯科的利益,这当然不能被苏联所容忍,很多东欧共产党元老级人物都被清洗了。
在1955年为了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苏联牵头,在波兰首都华沙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从此冷战集团正式形成。虽然苏联在初期清洗了一批东欧共产党,但是到底不是自己的领土,各个卫星国的老百姓普遍对苏联保持怀疑和冷淡的态度。按道理来说苏联此时最应该做的就是“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给一部分利益,然后打击一批反对派,但是很可惜,苏联当时没这个资本。

苏联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当然也有一些,比如在战后帮助波兰重建华沙城,援助波兰的大量的粮食,但是很显然波兰老百姓并不领情,他们说苏联援助的粮食太粗劣,很多都发霉了,但他们不知道此时的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正在爆发大饥荒,苏联是用乌克兰农民的口粮援助波兰,此时苏联国内的情况糟糕透顶。
虽然二战苏联是胜利了,但是代价实在是过于惨重,苏联损失人口高达2700万人,超过300万人永久残疾,受过伤的更是超过2000万人,全国有七万多个城镇和乡村被摧毁,西部地区找不到任何一个建筑完整的城市,斯大林格勒完全就是一个鬼城,城市内满目疮痍,后边等着苏联要完成的重建工作一个接着一个,老百姓正在遭受严重的折磨。但苏联此时还需要去援助东欧各国。

在二战后美国大笔一挥,直接向欧洲提供了131亿美元的支持,其中90%以上是直接赠予,另外美国还向西欧各国提供了大量的机械设备、粮食、副食品、玩具、汽车等等物资,让西欧国家在短短三年之内完全恢复,战后更是实现了20年的经济高增长阶段。东欧的国家眼巴巴看着也想要,但苏联说不行,我们不能接受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我们来执行一个经互会计划,大家取长补短,各取所需。
听着是很美好,但实际执行的时候却是问题一大堆,生产的产品质量极差,对苏联的依赖性提高,百姓生活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贪污腐败非常严重,匈牙利看着喜欢的奥地利老乡生活一年一个样,于是在1956年爆发了游行,苏联也不含糊,直接重拳出击,在布达佩斯屠杀了1000多人,之后在1968年日子过不下去的捷克斯洛伐克也爆发了布拉格之春,苏军直接出兵镇压,苏联在东欧各国形成了一种“白色恐怖”的氛围。

苏联老百姓排队买面包
为什么苏联在冷战中一直不能获得盟友们的帮助,而一直在维持高压统治?原因就在于自己国力太差,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希望,但是苏联做不到,很多人无法想象苏联为什么没办法生产出来一条牛仔裤,说实话我也不理解。别看苏联在冷战中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这都是假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才是真的,苏联自己都不够吃,自然也就不可能援助东欧国家,就算下血本援助和西边一对比也会觉得自己是个小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条道路一直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