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一笔封禅
作者@何鲸洛
近日。
网传寰球工程项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胡某勇在闹市与一名女子逛街,两人举止亲密,被一名街拍摄影师拍下后发到网上。
引发网友关注。
事情的本身没什么好讨论的。
无非是国企领导搞婚外情,被人意外拍到并发到网上。
只是媒体和地方的反应却很有意思。
①反腐也要给街拍让道?▽街拍发端于国外时装周的秀场之外。
最初是摄影师们为了记录时装周上盛装打扮的编辑、模特们的穿搭造型而拍摄的照片。
这种“行为艺术”能够火起来的原因。
是因为它在无形之中。
拉近了普通大众与高端时尚之间的距离。
近十几年来。
街拍在中国渐渐兴起。
一方面街头大众的时尚风潮构成了城市文化的一道风景线;
2018年左右。
国内涌现出一大批街拍福地。
除了“街拍宇宙中心”的上海安福路。
还有北京三里屯、杭州银泰、成都太古里、重庆天街等,都是潮人聚集的时尚标地。
但与此同时。
街拍也存在“灰色地带”。
街拍又称street snap,精髓是捕捉,更多情况下被摄者并不知情。
这种捕捉方式。
一直游走在侵犯个人肖像权的边缘。
就好比这次的成都太古里事件。
事发后。
涉事男主免职后几乎隐身。
但是女主几乎被挖地三尺。
甚至在不少视频中。
男主直接被剪掉。
只留下被放大的女性身体部位,供看客们细细咂摸。
评论区里全是“货真价实,领导品位真好”的品头论足,更证明了在男性凝视下,女性被作为“附属物”的现状。
最终。
在男性视角的主导下。
女性的胸部、长腿、走光部位、吊带、短裙等成为街拍照片的重点。
不知不觉之中。
这些被拍的女性。
除了被评头论足之外。
甚至一度成为了某些人的性幻想对象。
这不。
已经有人对当事女性的穿着、相貌等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口无遮拦”,不乏黄色羞辱的网暴措辞;
涉事女主已经以肖像权为名光明正大的维权。
当然。
涉事女主的社交生活奢华。
也是大家产生联想的原因。
除此之外。
还有人开始杜撰“女下属与领导”之类三观尽碎的段子……
同一天。
中铁三局已经辟谣。
事情发展到这里。
其实已经歪楼了。
已经有媒体注意到了网友过度“吃瓜”的危害。
不过。
还有那么一两个媒体“记得”这次事件的核心——贪腐。
在贪腐面前提倡隐私?
甚至给无意拍到的人上纲上线、施加压力则更加耐人寻味?
目前。
拍摄该段视频的摄影师表示:
视频发布后被举报,当事人私信了他,他就把视频删掉了,因为街拍本来就应该尊重出镜人的意愿。
②商拍有罪从太古里到三里屯?▽有意思的是。
早在2019年7月。
太古里就曾发布街拍提示。
成都远洋太古里不支持任何侵犯消费者肖像权的拍摄以及未经我司许可的商业拍摄。
事发后。
成都太古里再一次。
让大家感觉到了它的“存在感”。
除了一纸通告。
太古里在电梯口等地。
设立了 " 提高防范意识,保护个人肖像权 " 的告示牌。
告示牌上标明 " 不支持任何侵犯消费者肖像权、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的拍摄;不允许任何未经我司许可的商业拍摄;不允许任何遮挡租户店铺视线范围的拍摄。"
与此同时。
6月9日。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发出 " 街拍提示 ":
三里屯太古里在公共区域的醒目位置设有多个提示牌,提醒广大顾客提高防范意识,保护个人肖像权,物业工作人员亦会进行提示。三里屯太古里不支持任何未经许可的商业拍摄行为,并设有正规的商业拍摄申请渠道。
真这么关注肖像权?
人脸识别就不会那么泛滥了?
还是网友看得开。
因为灰色地带。
街拍确实很容易比较敏感。
2019年。
《新京报》曾曝光了北京三里屯的街拍乱象。
并揭露了一条网络营利的产业链——拍摄者将路人照片上传,一般有两个目的:
一是利用街拍视频、照片创造流量,吸引广告商来投放广告;
二是链接路人的穿搭,当网友点击购物链接,拍摄者就获得带货提成。
更有甚者。
借街拍之名。
专门拍摄一些低俗画面,以此赚取流量,乃至暴利。
但遇到什么问题就一刀切。
真的很容易让地方和媒体成为资本和权利的工具。
就好比这次的街拍事件。
地方拿隐私说事;
媒体抛开贪腐不谈。
反而大张旗鼓追究起了拍摄者街拍的合法性,以及网友是不是过分热情?
这是不是有些避重就轻了。
不止是国企。
国内很多地方官员。
不是出现贪污腐败,就是生活作风问题。
每隔不久就有贪官被揪出。
但这也不能阻挡它们前赴后继。
因为啥?
2023年4月。
央视主持人张泽群发微博质疑:
董事长私分2.6亿判5年,大学生掏鸟窝判10年,给人锁上铁链的判6年,人和人咋就差别这么大呢?还要问:《宪法》的精神是什么?《刑法》的目的是什么?
随后。
成都一律师直言刑事实务有三大倾向:
1、重典治民;
2、宽典待吏;
3、罪名之间良性不均衡。
事情发展到这里。
成都太古里,北京三里屯有多大的权限和执行力,限制大家街拍暂且另说。
这件事情若只是这样结束。
其实和哈尔滨禁烧冥币、山西禁止烧烤、上海容不下卖崽青蛙差不多。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为什么一些问题永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因为解决问题的人,
很可能就是这个问题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