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问陈毅之子陈丹淮:你父亲是干什么工作的?陈:他是个处长

历史小书生短视频 2024-02-04 10:17:33

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1940年,陈毅和张茜结婚,此后,两人共养育了4个孩子,长子陈昊苏,次子陈丹淮、三子陈小鲁,最小的也是唯一的女儿陈珊珊。

陈家的三个儿子都出生在战争年代,由于长年南征北战,陈毅在给儿子们取名字时是根据出生地取的。陈昊苏出生在江苏,陈丹淮出生在安徽,陈小鲁出生在山东。

女儿陈珊珊则因为姗姗来迟,家里人很是期盼她的到来,为她取名珊珊,直到参军时才改名为丛军。

这里,关于女儿陈珊珊和三子陈小鲁之间还有一个小插曲。

张茜在怀陈小鲁的时候,由于家中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夫妻俩都非常期盼这胎是个女儿。结果,生下来又是个男孩。这让张茜十分失落,她索性把儿子拿被单包裹起来放在了门口。

恰好这天军部负责家属工作的助理员陈阿姨来探望刚刚生产完的张茜和孩子,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小孩被放在门口。她好奇地问道:“怎么回事?怎么把孩子放在门口了呢?”

张茜说道:“我不要他了,你们谁想要就抱走。”

陈阿姨当即数落了她一通,并把孩子抱回了床上。

就这样,这个差点因为是男孩而被送人的小孩后来成为了陈毅夫妇最为疼爱的孩子。

陈毅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在家庭教育方面十分严格,要求家里的孩子们不能利用自己的身份搞特殊。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的次子陈丹淮进入小学读书,上学前,陈毅十分严肃地对儿子说道:“陈丹淮,老师问你爸爸是谁的时候你怎么回答?”

“陈毅,你叫陈毅。”陈丹淮看着父亲,实话实说道。

陈毅听后,摇摇头,交代他说:“不,如果以后有人问起你,爸爸是谁,你就说陈雪清,要是问你干什么的,你就回答是个处长。一定不能说陈毅这个名字,记住没有?”

小小年纪的陈丹淮并不能理解父亲的做法,他好奇地问道:“爸爸,为什么不能说你的名字呢?你不是不让我们撒谎吗?”

“新中国是人人平等的,不管爸爸是将军,还是农民,都跟其他人的父亲一样,没有比谁更高一级的说法。”

这句话是陈毅经常给孩子们说的话,紧接着,他又继续说道:“但如果别人知道爸爸是将军,大家还是不可避免地可能更高看你一些,这样会给大家带来不便,同时也对其他同学不公平。因此,你不能提爸爸的名字。”

陈丹淮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意思,但他却将父亲的叮嘱牢牢记在了心中。

于是,进入小学时,陈丹淮在填写家庭关系表“父亲”那一栏时,便写下了“陈雪清”三个字。

当时,老师并没有怀疑。但随着跟孩子们的相处,老师发现陈丹淮有时候在提及父亲时总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矛盾的地方。这让她对陈丹淮的情况产生了怀疑。

一天,老师将陈丹淮单独叫了出来,问道:“丹淮,你跟老师说实话,你爸爸是谁?他是干什么工作的?”

陈丹淮低声说道:“我爸爸是个处长,他叫陈雪清。”

老师摸了摸陈丹淮,再次确认道:“真的吗?”

陈丹淮点点头。老师见状,也不再追问孩子,他知道陈丹淮可能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陈丹淮是陈家唯一一个一直在部队的人,他还是位少将。从外貌上看,他又跟父亲陈毅长相相似,且同样亲切随和。

陈家其他的孩子们虽然并没有一直待在部队,但他们同样深受父亲的影响,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成绩。

陈昊苏出生于1942年,上海解放时他只有7岁。陈毅担任上海首任市长期间,陈昊苏在学校上学时从不透露父亲的名字,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斗争还很复杂,很怕敌人借此搞破坏,另一方面,陈昊苏并没有被父亲送到军营长大,是因为作为首长的孩子,如果在军营里成长很容易滋生傲慢的情绪。因此,陈昊苏被送到了上海一所普通的学校学习。

其实,不管是小时候还是再长大些,陈家的孩子们都不会同外人说起父亲,这除了是陈毅的要求外,同样也是孩子们自己不愿意讲。

1954年9月,陈毅被调往北京工作,陈家一家迁往北京生活。虽然孩子们结束了动荡的生活,但跟父亲团聚的时间并没有增多。相反,陈毅却因为更加繁忙的工作顾不得孩子们。但只要有休息的时候,陈毅总会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1959年,陈昊苏高中毕业后,继续去苏联留学,又由于中苏关系恶化未能成行。1969年9月,陈昊苏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无线电物理专业。

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陈昊苏还曾询问过父亲的意见。陈昊苏深受父亲的影响,对文学和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不过,陈毅却建议儿子学习工科。他说:“一代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要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就是科技人才。”

陈昊苏几经考虑后,最终采纳了父亲的建议。大学毕业后,陈昊苏进入了航天部门工作。不过,由于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陈昊苏所在部门让他改行搞起了政治工作。

就这样,陈昊苏开始从政,先后担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等职。在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期间,陈昊苏在民间外交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1968年4月,陈小鲁被送入部队。自此,他开始了艰苦的部队生活,针对没有怎么受过苦的陈小鲁来说是真正的锻炼。

不过,令父母担心的陈小鲁来到部队后,展现出了强大的吃苦精神。他跟战士们一起训练、吃饭、做班务,做起任务来比老战士还要努力。

来部队两年间,陈小鲁被评为五好战士,但由于不在编制,他既没有津贴也没有口粮。两年间仅靠着离家时父母给的100元生活,但也只花了16元。

陈小鲁所在连队得知他的情况后,向团里作了汇报,这才解决了陈小鲁的窘境。1970年,陈小鲁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1年,陈小鲁第一次被批准回家探亲,阔别三年多后,陈小鲁终于又见到了父母。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陈小鲁原本能够在部队有更大的作为,但他却从来没有“当官”的想法,先后拒绝了很多机会。

1991年,陈小鲁从部队转业,下海经商。

再来看看陈毅元帅唯一的女儿陈珊珊。不少老一辈革命家、外交官们在看到丛军(原名陈珊珊)时,都能够从她的身上依稀看到陈毅的影子。

丛军升初中时,母亲张茜希望女儿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因为女儿从小便学习了弹钢琴、小提琴。

然而,陈毅却不赞同,他希望女儿学习外语,并表示新中国需要外语人才。

最后,丛军进入了刚刚开办的外语学院附中学习,这样的选择也直接影响了她未来的人生。

后来,由于国内环境的变化,陈珊珊学习外语的计划也一再被搁置,1968年,丛军当了一名护士。但这时,父亲仍然鼓励女儿不能放弃学习外语。

1972年,陈珊珊、王光亚等人被送往国外留学,这批留学生在日后成为了国家最重要的外交人才。

陈毅逝世后不久,张茜便被查出患有癌症,临终前,她特意交代三个儿子说:“一定要等到妹妹结婚后,你们才能够分家。”

1974年,丛军留学回来,母亲也已经病逝。当时,大哥陈昊苏带着妹妹去看望邓小平叔叔,谈话中,邓小平说道:“以后,就让珊珊到我们家来住。”陈昊苏和珊珊知道,小平叔叔的意思是让珊珊以后跟他们一家生活。

陈昊苏说道:“我们三兄弟能够养活妹妹,不会给组织添麻烦的。”

不久,丛军去看望邓颖超妈妈时,也被她邀请来家里一起住。丛军没有接话,但她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感谢。

1977年,丛军和一同留学回来的王光亚正式结婚,陈家三兄弟一起为妹妹准备了婚礼。丛军和王光亚回国后都从事外交工作,她更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女大使之一。

丛军也骄傲地表示:“一直以来,我和哥哥们都是靠自己奋斗”。作为陈毅元帅的子女,他们从不利用这一身份为自己谋取私利,始终铭记父母的教导,做一个正派、正直的人。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4 阅读: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