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西大同 “订婚强奸案”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表面看,这是法律与习俗的冲突;实则背后,彩礼问题已成为诸多婚姻纠纷的导火索。这一事件,无疑为所有准备步入恋爱生活、婚姻殿堂的男性敲响了警钟 —— 在婚姻中,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陷入可能的困境。
如今的彩礼,在有些地方早已背离了 “礼轻情意重” 的初衷。它不再是简单的美好祝福,而是逐渐演变成沉重的负担,甚至被一些人当作敛财手段。
现实里,因彩礼引发的悲剧和纠纷屡见不鲜。有的家庭为凑彩礼倾家荡产,最终却婚姻破裂、人财两空。
但婚姻绝不是交易,更不应成为止损工具。在一些案例里,人们错误地把婚姻当作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这种心态往往是悲剧的根源。真正健康的婚姻,应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相互理解之上,而非金钱交易。

在最高人民法院在 2025 年 2 月发布的第二批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中,明确了彩礼的相关规则。比如孙某在近四年中涉及三起离婚诉讼,每次均收取较高彩礼,且婚姻存续时间短,婚后无夫妻之实、回娘家居住等情况一致,法院认定孙某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判令其返还全部彩礼 8.6 万元。
这为打击 “骗婚” 行为提供了有力依据。
最高法还规定,未领证但同居生娃,彩礼按比例退;共同生活超三年,基本不用退。这些政策,有效打击了 “骗婚流水线” 这类不良现象。
民政部也出台新规,从 2025 年 5 月起,实现全国通办结婚登记,让异地情侣免受回老家面对彩礼压力的困扰。同时,开展婚前辅导,从源头上减少因彩礼问题导致的婚姻矛盾。这些政策,犹如给婚姻市场装上了 “杀毒软件”,为健康婚姻保驾护航。
对于广大男性而言,在面对彩礼与婚姻相关事宜时,要保持警惕与理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自己。

一是谨慎选择婚介服务:若通过婚介所找伴侣,务必仔细查验其资质。在签订服务合同前,前往裁判文书网查询该婚介所是否涉及大量彩礼纠纷案件。若有问题,果断放弃。
比如最高法发布的林某诉某婚介公司服务合同纠纷案中,某婚介机构以提供 “闪婚” 服务为名收取林某 17 万元服务费,后林某 “闪离” 提起诉讼,法院综合考虑婚介机构履行合同情况、林某自身过错等因素,判令婚介机构返还 15 万元。
二是稳步推进亲密关系:恋爱中,切勿因冲动快速给予大额钱财。也不要冲动过早有亲密关系,因为感情培养需要时间,过于急切付出或者得到,可能让别有用心之人有机可乘。要秉持 “慢炖” 原则,逐步加深了解,稳固感情基础。
三是完善证据留存:涉及彩礼等大额资金往来,一定要做好证据留存。转账时明确备注款项用途为 “结婚专用”,保留双方关于彩礼用途的聊天记录,如 “彩礼用于买房” 等约定。
四是依法依规处理问题:倘若遭遇类似 “仙人跳” 等可疑情况,不要意气用事,盲目采取过激行为。应第一时间报警,依靠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在婚姻关系中的性行为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 20 号白俊峰强奸案中指出,在正常的婚姻期间,强行与妻子发生性关系,不构成强奸罪 。但在王卫明强奸案(《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第 51 号 )中,法院判决处于离婚诉讼期间的王卫明强行与妻子发生性关系构成强奸罪。这表明,婚姻关系是否正常是判断婚内性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的重要标准。
婚姻,本质上应是基于爱情与信任的合伙创业,夫妻携手,共同经营未来。

山西案二审维持原判时,法官明确指出 “性同意权与婚姻状态无关”。这表明,法律保护个体合法权益,而非不合理交易。
处理彩礼及婚姻相关事务时,要做到谈钱不伤感情,谈感情不避钱,清楚出现纠纷时如何借助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婚姻这场人生旅程,不是单纯比拼投入筹码多少,更重要的是凭借智慧与理性,将可能的困境转化为幸福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