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5年,宋神宗去世,司马光被被启用为相。此时的王安石正闲居金陵,听说朝廷要废除新法,王安石颇不在意。此后,王安石又听说司马光废除了募役法,王安石才无奈地感叹道:“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了”。眼见自己和神宗多年心血推行的变法被一一废除,王安石终于被气得一病不起。第二年,王安石去世。司马光不知道的是:自己虽然击败了王安石,但是也葬送了一个王朝。
一,空谈误国的司马光1067年,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宋神宗上台了。当时的北宋早已陷入了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困境之中。想大干一番的宋神宗决定重用王安石,发动了改革,史称“熙宁变法”或者“王安石变法”。总体来说,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其中复国就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主要的措施就是增加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然而,据此必然会损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司马光显然是其中的代表。
农民起义
改革之初,宋神宗让王安石和司马光辩论,其辩论的主题是如何增加财政收入。王安石认为,增加财政收入就要理财,也就是国家加强对社会财富的管理、分配。但是司马光提出不同的意见,他认为理财就是剥夺民间财富,增加国家财富,不可取。
表面上看,司马光说得很有道理。但是考虑到北宋的实际情况却不是这么回事。首先,司马光所谓的民间财富,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财富,占据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哪里有财富。其次,北宋的官僚地主和商人还在加大对农民的剥削,引发了一连串的农民起义。司马光的意思,就是保护既得利益者的特权。而王安石则认为应该打击这些既得利益者,将部分利益转移给农民和国家。
宋神宗看破不说破,他又问司马光:既然不能理财,那如何才能增加收入。司马光提出,推行精简机构,裁汰官员,如此就能够减少支出。宋神宗深表赞同,第二天就设置了裁减局,并且要司马光来担任长官。不过,司马光是个老狐狸,他竟然以编写《资治通鉴》为理由,坚决不上任。说白了,就是司马光根本就不想改革,也不想得罪同僚。
司马光
第二年,发生了黄河泛滥,司马光再次提出裁减官员,不过宋神宗没有搭理这个老狐狸。实际上,经过王安石的计算,裁汰官员会得罪太多的人,而只是减少3000两的支出,而北宋的财政亏空早在宋仁宗时期就达到了1500万两,节省的这点只是杯水车薪。宋神宗也认为王安石说得有道理,就让王安石推行“理财”。司马光则闲居在家,继续编写《资治通鉴》。
二,全力阻碍变法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的变法陆续开展了。其内容就不用多介绍了,总之,在变法的推动下,北宋的国力得到恢复,如击败了越南,收复了河湟等地西北要塞,使得西夏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在社会方面,百姓的负担减轻了,农民起义也减少了。当然,变法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免不了的,不要吹毛求疵。
然而,司马光等保守派却一直从中作梗,不断破坏变法。1070年,这是变法的第三年,王安石推行了“青苗法”,改法就是国家对农民放贷,其利息远低于市场价格,使得官员地主商人无利可图,于是他们疯狂攻击“青苗法”。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出现了动摇,王安石见局势不稳,于是辞官回家。宋神宗怕朝廷没有了王安石,就让司马光去催促王安石回来执政,然而司马光却说王安石在老家图谋不轨,此举彻底激怒了王安石,王安石坚决辞职。还好宋神宗坚持聘用王安石,才使得变法继续推动。
1074年,王安石推行市易法,严重损害了宗室、外戚等贵族集团利益。宋神宗在高压力下要求王安石修改新法,以让新法符合贵族利益。此后,王安石两次辞职,最终在1078年退出了政坛。之后的变法由宋神宗亲自主导,但是缺乏了王安石的指导,宋神宗显然力不从心。1081年后,宋神宗按照过去王安石灭西夏的计划发动了对西夏的全面战争,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此战严重打击了宋神宗,使他一病不起。
1085年,宋神宗去世,保守派的高太后掌握大权。这时候,闲居很久的司马光终于看到了机会,他在保守派的鼓动下重返京城,引起了高太后的注意,并很快成为了执政。在司马光等保守派的进攻下,朝廷所有的改革派都遭到了驱逐。这件事开了不好的头,之前王安石执政期间,并没有刻意打压保守派,是对事不对人。而现在保守派上台,就是对人不对事,这就是宋朝党争的开端。
就在当年,司马光开始主持废除一切新法。然而,保守派内部也产生了争论,许多大臣认为不能全部废除变法,因为很多措施已经被证明很有效果。例如,司马光要废除募役法,就有范百禄、苏辙、苏轼、范纯仁反对,他们认为募役法的确减轻了百姓负担,范纯仁直接支出司马光是“宁欲扰民”,也要废除变法。反而司马光根本听不进去,他将苏轼等人贬了,继续废除新法。
高太后
1086年,司马光生病了,他预感自己快去见王安石了,于是他就废寝忘食、不舍昼夜地废除新法。到当年八月,司马光终于废除了“青苗法”,也标志着新法被基本废除了。九月,司马光一命呜呼,他不知道的是,北宋的丧钟也已经敲响了。
三,葬送了北宋的未来前文已经提到,司马光打压改革派,开启了北宋党争的开端,此举影响非常恶劣。此后的40年,北宋就深陷于党争之中不可自拔,严重削弱了自身的实力。在党争之中,司马光还一手提拔了北宋最著名的奸臣——蔡京。
蔡京是一个小人,早在司马光上台之前就想害王珪并贪定策之功,结果没成。司马光掌权,限期五天之内废除募役法,但是大臣们都觉得司马光太着急了,于是不愿意听司马光的。但是蔡京却在五天内将自己辖区内的募役法全部废除,然后向司马光报告。司马光见到蔡京这么听话,于是就重用蔡京。当时的谏官范祖禹论说蔡京不可用,但是司马光还是不听。
蔡京剧照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蔡京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奸臣,他支持或者反对新法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并非真的有什么政治理念。后来,蔡京和另外一个奸臣——高俅,一起搞乱了北宋王朝,是靖康之变的两大罪臣。
司马光最大的罪过是将变法中收复的土地送给了西夏。宋神宗晚期虽然没有消灭西夏,但是经过变法,北宋还是收复了大片土地,对西夏形成了两面夹击的威慑。然而,司马光执政后,却提出撤销延庆二州,将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吴堡等寨割让给西夏。司马光送土地的原因就是担心西夏发动战争,另外就是这些土地的收复和变法有关。
司马光提出这样的政策,在北宋朝廷算是炸开了锅,争论不断。其中文彦博提出来将整个西北地区全部送给西夏,司马光大赞,好像找到了知己一样。当时的枢密院长官直接对司马光的卖国行为进行了指责,而驻守西北的官员孙路就直接将一幅西北地图拿到司马光面前,说“兰州弃,则熙州危;熙州弃,则关中震动”。司马光在众多大臣的反对下,终于放弃将整个西北送给西夏的想法,而是将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等给了西夏。
此后,西夏见到北宋如此软弱,于是更加疯狂地进攻北宋。还好后来宋哲宗亲政后重新启用改革派,对西夏进行了战争,才收复了土地,使得西夏的野心遭到了遏制,不然关中难保。不过,这时候的北宋已经严重陷入了党争,再也没有王安石这样大公无私的人来推动改革了。1100年,宋哲宗去世,著名的昏君宋徽宗上台,北宋就距灭亡不远了。1127年,金国南侵,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还千秋两司马,我呸,司马光给司马迁提鞋都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