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跑路不负责的风,刮到了尊贵的奔驰车主身上

知危 2025-04-22 10:47:43

提起奔驰,你的第一印象大概率是 “ 传统一线豪华 ”。然而,在新能源导致整个汽车行业剧变的现在,一些尊贵的奔驰车主们,也不得不面临窘境了。

“ 现在维权群里有 436 个人,受损金额在一万以上的客户很多,甚至还有很多客户最近没保养,到现在都还不知道门店关了。”一位在上海松江宝利德奔驰店购车的奔驰车主对知危表示。

3 月下旬,不少车主到现场才发现上海市松江区宝利德 4S 店已经闭店。不仅如此,近期奔驰多家门店突然关闭,涉及上海、杭州、长兴等地。3 月 20 日,上海最后一家宝利德 4S 店( 松江 )车主统一收到奔驰官方发来的 “ 因业务调整,上海宝利德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授权将于 2025 年 3 月 24 日终止 ” 的短信。

随后,这些门店的车主们发现,自己当年购买的 “ 奔驰原厂服务 ”,没法在其他奔驰授权 4S 店使用,而是只能去宝利德集团旗下的店。

一位车主告诉我们,距离上海比较近的湖州宝利德 4S 店,因为保养的人太多了,现在要排到 7 月份才能做上。还有车主表示,到别的门店并不能直接享受自己应有的权益,不少店要 “ 加钱 ” 才能做保养等服务。

在接到宝利德上海门店关店的消息后,知危分别探访了宝利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两个公开注册的地址。其中西湖区的宝利德总部两层楼的办公区,几乎只剩零星几个工作人员,大部分工位都空了。而另一个在余杭区的注册地址,则是直接改为了问界 AITO 授权用户中心。

4 月 10 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 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底,全国汽车 4S 店网络规模为 32878 家,较上一年减少2.7%,这是近四年来首次出现缩量情况。

4S 店批量关闭,伴随的是大量的车主权益纠纷。如此一来,ofo 小黄车的风,最终还是吹到了豪华车主身上。目前,消费者们的维权还在进行中。而在宝利德危机的背后,不仅是车主与经销商的矛盾,经销商与传统车企品牌的矛盾,也逐渐浮出水面。

“ 每天开车那叫一个糟心。一条街上都是 4S 店,宝利德这家店算这里很大一家了。买车的时候肯定是冲着奔驰这个品牌去的,结果没想到经销商说闭店就闭店了。我的诉求仅仅是把没做的保养转到其他经销商能继续用就行了,但目前这一点也实现不了。” 一位上海松江店的车主对知危表示。

公开信息显示,宝利德创始于 2001 年,总部位于杭州,专注豪华汽车品牌服务运营,旗下拥有劳斯莱斯、阿斯顿·马丁、梅赛德斯-奔驰、捷豹路虎、保时捷、林肯、一汽-大众奥迪等近 40 家国际豪华汽车品牌体验中心。其宣称位居中国汽车零售集团 TOP20,豪华车用户及家庭超过 60 万,曾多年被评为 “ 中国汽车经销商前 30 强 ”。

昔日风光无限,如今却也逃不过跌落神坛的命运,这几年宝利德门店的陆续关门,不少车主购买的延保、保养等服务都无法在购入店继续使用,不仅要不回预付款,如果想继续使用服务,不少车主得 “ 跨城保养 ”。

奔驰车主陶女士 2022 年从上海宝利德购入新车,落地价 35 万多。与此同时,她从 4S 店花大概 16800 元购入了 “ 延保+保养套餐 ”。“ 延保 2 年已经过了,保养还有 3A3B( A 保为基础小保养,B 保为深度大保养 )总共六次都没有做过,因为宝利德当时说的是无时间限制。我也是因为要修车打电话过去,才知道倒闭的消息的,本来还打算今年 6 月份去做保养。” 正常情况下,如果车主自费去做保养,基础的小保养也要一两千块。

此次事件的蹊跷之处在于,不少车主购车时都是因为看重奔驰的品牌与服务,才选择购入新车以及售后,为什么 4S 店关门之后,在其他经销商门店中,并不能使用已经购入的奔驰原厂的售后?

多位车主对知危表示,购车时销售都称配合购买的保养、延保等服务,都是 “ 原厂 ” 的。但是经销商闭店之后,车主们通过查询才得知,自己买的服务,在原厂的系统里根本不存在。

( 消费者提供的购车合同中,有提及厂家的保养 )

对此,一位车主表示:“ 很多客户不理解的地方在于,宝利德关店以后车主们才发现,购买的服务绑定在了宝利德的 App 上,而不是绑定在厂家的 App 上,那么这就导致宝利德解除授权以后,奔驰厂家是不认可的。因为厂家系统里面没有绑定的这个服务,根本就查不到。”

简单来说,车主购买新车和售后服务的过程中,合同上确实确认了是 “ 厂家 xx 保 ”,但是漏洞在于,关于经销商和主机厂家之间的授权关系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确认,并且这确实是一个在购车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细节,所以后续才出现了服务绑定在经销商的 APP 中却不在厂商 APP 中的情况。

知危了解到,如果是厂家质保项目,在全国奔驰授权店都可以享受,但如果是绑定在经销商的 APP 中,理论上来说属于购买了经销商的服务。

然而,奇妙的地方在于,在这个经销商的门店活得好好的时候,你可能永远不知道你买的服务到底是不是原厂。

一位宝利德的广告供应商对知危表示,早在 2022 年,宝利德就有一些迹象表明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

“ 22 年之前宝利德就把宜兴和景德镇的店卖了。当时我们供应商的款就一推再推,他们 4S 店新车款都东填西补。” 该供应商表示,“ 现在是品牌撤销授权,那很多配件肯定是供应不了了,客户们起码应该清楚这一点。”

一位车主告诉知危:“ 我们在社交媒体看到有人解除奔驰授权这条短信的图片,然后就去联系了这边绍兴之星( 宝利德旗下全资子公司 ),问了之后得知后续做保养没有普通机油了,如果要做只有 AMG 机油,需要额外加 800 块钱。” 同时,也有好几位车主提到,三月份的时候去嘉兴宝利德保养就要额外加 600 快。

也就是说,之前买的保养不仅缩水到不是原厂保养了,做一次还要另加钱。

知危联系到的几位车主都表示,奔驰官方客服的回复是已取消该经销商授权,接下来的问题由经销商解决,即使发邮件到奔驰德国总部,也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方案。而宝利德方面,则一直联系不上相关负责人。

“ 反而是其他一些奔驰的经销商想要拉拢宝利德的这批客户,出台了一些保养优惠等活动,主要还是想让车主们花钱。但是现在这个情况,谁还愿意做预充值?” 一位车主表示。

据知危了解,目前已经有起码十几个车主到法院起诉了宝利德和奔驰中国。

对此,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超律师对知危表示:“ 基于合同相对性原则,车主与4S店签订的购车及服务合同通常仅约束双方,汽车品牌方或生产商若无直接参与合同,原则上不承担责任。当然,如果品牌方、生产商对经销商有较强控制( 如统一宣传、服务标准等 ),实际上上有直接的服务承诺和经销商合同的履行,车主可尝试主张品牌方承担责任。根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 40 条,若品牌方或生产商在产品销售和服务中有过错( 如明知经销商经营异常未警示消费者,或虚假宣传售后服务保障 ),可能需承担连带或补充责任。”

但同时,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品牌方和 4S 店的关系就是普通的经销合同关系,很难搜集到 “ 品牌方宣传中强调售后统一性( 如 “ 官方认证服务 ” )” 的证据,所以综合而言消费者胜诉的难度不小。

但许超律师也表示:“ 至少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搜集具体证据支持品牌方存在过错或合同关联性,去查阅合同及品牌宣传材料,确认是否有品牌方担责的条款或暗示。向品牌方提出书面诉求,要求其履行或协助转移服务。联合其他车主通过集体诉讼施压,提高解决概率。并且咨询专业律师,针对个案细节制定诉讼策略。”

只不过,无论如何,从现在消费者们得到的品牌反馈和舆论风向来看,奔驰的品牌形象确实因为经销商事件大大受损了。

实际上,豪华车品牌的经销商们,日子都不好过。

最近,洛阳保时捷中心的车主也收到信息说门店将于 2025 年 4 月 30 日停止运营,此前郑州、鄂尔多斯、唐山等城市的保时捷中心都陆续关店,之前天津最大的奥迪 4S 店永濠奥达也已经闭店,宝马全球首家 5S 店同样已关门停业。

BBA 经销商们近两年除了陆续关店,还有的商家直接转投新能源,比如 2024 年底,曾是北京最大的一汽奥迪 4S 店,公告称不再继续一汽奥迪品牌的经销业务,其门店的标识更换为 “ AITO ”,展厅内的展车摆放上了问界。

从前,豪华车品牌市场价值高、消费者认可度高,同时对经销商而言卖车也有利可图,所以无数经销商都曾追求过获得豪华车们的品牌授权。

一位经销商告诉知危,一般品牌给 4S 店的授权不仅要满足基础的地理位置、人群流量等建店需求,还要考察经销商的经济能力和团队的运营能力,甚至要看投资人实力、管理层背景以及主要负责人背景,每个汽车厂商具体细则要求有差别,但总体上包括以上内容。

而如今,在各个因素的冲击之下,传统燃油豪华车品牌在华确实是有点卖不动了。

据乘联分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总体销量同比增长 5.5%,达到了 2289.2 万辆,是过去 7 年来的最高销量。然而,与此同时,BBA 们却全线下跌,甚至跌到只能做促销的地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5 年一季度三个月,豪华燃油车的促销幅度分别达到 26.2%、25.8%、26.1% 的历史高位。

这些外资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一直采用经销商的模式来销售,销量下滑时,最先感知到压力的必然是经销商。那么,令车主们感到疑惑的 “ 取消授权 ” 问题,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汽车经销商王晓宁对知危表示 “ 品牌授权会和 4S 店签合同,有一年一签、三年一签或者五年一签,主要包括整车销售和售后维修两个部分。解约( 取消授权 )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是经销商觉得厂商的政策扶持不到位,经销商不想合作了,另一种是主机厂认为经销商的能力不够,占了市场却卖不好车,也会取消合作。”

“而大部分的情况一般是经销商顶不住了,比如说主机厂会下达任务说这个月必须卖 200 台,但很多经销商现在其实卖不出去这么多车,厂商还必须让经销商进车,库存、销售的压力很大,到后面只能赔钱进车,实在撑不下去就只能不干了。” 王晓宁补充说道。

说白了,一起起车主维权事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销量下滑之下经销商与品牌间的博弈失败。

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不是品牌的责任,传统豪华品牌几十年间建立起来的高端、可靠等品牌形象,正逐渐崩解。

总之,尊贵是有有效期的,它随着品牌一起沉浮。

0 阅读:16

知危

简介:提供敏锐、独到的商业信息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