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继电器就是一个用较小的电流或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或电压电路通断的“自动开关” 。它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
主要组成部分:
线圈 (Coil): 也叫输入电路或控制电路部分。由导线绕在铁芯上构成。
铁芯 (Iron Core): 配合线圈,在通电时产生磁场。
衔铁 (Armature): 一块可以被磁力吸引而运动的导磁金属片。它通常连接着动触点。
触点 (Contacts): 开关部分,也叫输出电路或被控电路部分。通常包括:
常闭触点 (Normally Closed, NC): 在线圈未 通电时,衔铁与这个触点是连接的(闭合状态)。
常开触点 (Normally Open, NO): 在线圈未 通电时,衔铁与这个触点是断开的。
公共端/动触点 (Common, COM): 连接在衔铁上,随着衔铁的运动而切换连接常闭或常开触点。
弹簧 (Spring): 用于在线圈断电时,将衔铁拉回初始位置(通常是与常闭触点接触或保持与常开触点断开)。
工作原理步骤:
线圈未通电(控制电路断开):
线圈中没有电流流过,铁芯不会产生磁性。
衔铁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保持在初始位置。
此时,公共端(COM)与常闭触点(NC)是连接(导通)的,与常开触点(NO)是断开的。
结果:连接在常闭触点上的被控电路是通路(工作),连接在常开触点上的被控电路是断路(不工作)。
线圈通电(控制电路闭合):
当给线圈两端施加足够的控制电压时,电流流过线圈。
根据电磁效应,铁芯产生足够的磁场,变成一块电磁铁。
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吸引衔铁,这个吸力必须大于弹簧的拉力。
衔铁被吸向铁芯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衔铁上的公共端(COM)首先与常闭触点(NC)断开,然后与常开触点(NO)连接(闭合)。
结果:连接在常闭触点上的被控电路变为断路(停止工作),连接在常开触点上的被控电路变为通路(开始工作)。
线圈断电(控制电路再次断开):
施加在线圈上的电压消失,线圈中的电流也消失。
铁芯的磁性随之消失。
失去磁力的吸引,衔铁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迅速返回到初始位置。
公共端(COM)与常开触点(NO)断开,重新与常闭触点(NC)连接。
结果:电路状态恢复到第1步的状态。
总结核心作用:
控制放大: 用很小的电流/电压(控制线圈)来控制大电流/电压的电路(触点开关)。
电气隔离: 控制电路和被控电路是电气隔离的,只有磁的联系,没有电的直接连接,提高了安全性,防止干扰。
信号转换/多路控制: 可以用一个控制信号同时或切换控制多个电路的通断。
这就是电磁继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当然,还有固态继电器等其他类型,它们的工作原理不同(通常使用半导体器件),但实现的功能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