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少吃亏便是赚到,这是一种豁达,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晚清时期,有一年,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奉诏入京觐见慈禧太后,结束后,由于未接到返回命令,一时不敢离开,只好留下来等待。
张之洞生性豁达,既来之则安之,等就等吧!
谁成想,这一等,竟然就是一年!
在这段时间,张之洞等于就是闲赋的状态,终日无所事事,短期还好,时间长了,也不禁闲得发慌,于是,便经常带上仆人到处走走逛逛,以此来打发无聊的时光。
这段时间中,他去得最多的地方便是位于琉璃厂的古玩街,渐渐地,这一带的古玩商贩们都认识了他。
这一天,他又带着仆人来到古玩街,东瞧瞧西看看,到处闲逛,好不悠闲!
不一会,当一行人来到一家古董店时,张之洞不禁被店内的一口缸深深吸引住了。
这是一口八角形的缸,被放置在店内的朱栏之上,缸里还养着几条金鱼,正在水里尽情地畅游。
再看缸体,每一面上都有字,篆书、草书、隶书皆有,张之洞不由得凑近上去,想一览上面的内容,怎奈上面长满苔藓,字迹早已模糊不清,很难连贯起来,不得不作罢。
再看缸口,已缺损一块,缺口上还有一条条极细的红色纹路,甚是好看。
整体看下来,张之洞觉得这是一口由巨石凿刻而成的缸,不禁深深地被吸引住,同时也有心将其买下收入囊中。
于是,张之洞便向店主问起了这口缸制成的年代。
店主作为生意人,常年接待来自五湖四海形形色色的客人,察言观色最是擅长,他一看张之洞的神情,就知道对方对于这口缸是志在必得,于是开始一本正经地瞎编乱造起来:“回老爷,此缸具体何年代制成,由何人所制,小的也不知,只知道曾是明代宫中之物,当年闯王李自成打入京之后,将宫中金银珠宝尽数搜刮走,却忽略了这口缸,这口缸也从此流落民间,听我祖父讲,是先祖当年与人打赌,对方赌输了一万两白银,却无力支付,只好用这口缸作为抵押,于是就成了小的家传宝物了。”
张之洞听了,更是心痒难耐,急忙问起了价格。
店主则继续忽悠:“祖上有遗言,凡是皇亲国戚、八旗贵胄欲购买此缸,需得一万两白银以上,但要是清正廉明又酷爱古玩的士大夫想买,价格可略减,只是……请恕小的直言,看老爷的样子,似乎无力购买啊!”
张之洞听罢,也不生气,只是哈哈大笑,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买定了,说完就带着仆人筹钱去了。
毕竟,除了急用,否则谁也不会带着如此一笔巨款在街上闲逛。
回到住处后,张之洞确实也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于是只好找到几个相识的好友,勉强凑足了5000两,便径直重返古玩店,意欲购买。
然而,店主早就看透了张之洞势在必得的决心,说什么也不肯以5000两的价格出售,非得要一万两才行。
没办法,张之洞只好请店主先收下5000两,让自己先将缸带走,并表示数日之后再凑出5000两补上。
店主这才“勉强”同意,张之洞也终于如愿以偿。
然而,还没等凑足5000两尾款,张之洞就接到了慈禧命他即刻返回湖广的懿旨,匆忙之间,他只好暂且将尾款的事情放下,再将缸装车后运回了湖北武昌总督府。
回到湖北后,张之洞便命人照着京城店家的样子,做了一个朱栏,郑重地将缸放置在了自己的书房外。
随后,他又邀请了当地一群以按察使梁星海为首的学识渊博之士,共同对这口缸进行全方位的研究,铁心要考证清楚这石缸究竟是何年由何人所制。
众人如约赴会,经过仔细查看,大家都看不出什么门道,但一直认为,这绝对是一件稀世珍宝,纷纷赞不绝口。
张之洞听了,更是高兴得抚髯大笑……
然而,乐极生悲,很快,意外就“毫无意外”地发生了。
一天夜里,狂风暴雨骤降,这口缸就在院里淋了一整夜的的雨……
第二天一早,雨过天晴,当张之洞赶到院里查看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石缸早已成了一滩烂泥,原先缸里的金鱼还在小水坑里扑腾呢!
这时,张之洞才恍然大悟,原来上当受骗了!
他奶奶的,5000两就买得一堆烂泥!
正当懊悔之时,梁星海刚好来拜访,问起了那口缸的情况,张之洞双手一摊,如实相告。
梁星海听罢,大感惋惜,不禁连声叹气。
反倒是张之洞,刚刚才懊悔,此刻却已然释怀,只是淡淡地笑了笑,然后表示:幸亏当日只借得白银5000两,要是借得一万两,岂不是都要被骗了,照此看来,如此结果,倒也还算不错!
不愧是张之洞!不愧是一代名臣!此等胸怀,确实难得。
其实,像张之洞这种情况,我们生活当中也经常遇到,有些人,一旦吃亏,便大呼后悔,懊恼至极,庸人自扰。
此时,我们倒不妨学学张之洞,在明知吃亏的结局已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尽量看开一点,多想想好的当年,或许会好过许多。
因为,有时候,少吃亏表示赚到,这是一种豁达,更是一种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