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增,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英勇壮举令无数人感动落泪

聊史论今大明白 2023-09-28 11:10:00

他叫杨春增,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沙河县,自幼出身贫苦,饱受地主剥削和日本侵略者欺凌,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很早就埋下了一颗参军报国、为贫苦人民伸张正义的种子。

1945年10月,年仅16岁的杨春增终于如愿以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战后参加了淮海战役、西南大进军等重大战役。

在反复的战斗中,杨春增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并亲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贫苦人民彻底翻身当家做主。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杨春增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被改编成志愿军第12军,于1951年3月奉命入朝参战,他在第35师第104团第4连第3排任副排长,也跟随部队来到了朝鲜战场。

谁成想,杨春增这一出来,就再也没能回去。

杨春增就牺牲在1952年春夏展开的巩固阵地作战当中。

这年8月,杨春增所在的第4连接到上级作战任务,要求他们于5日晚夺取朝鲜江原道金城座首洞东南的无名高地,而镇守在这里的是南朝鲜李承晚军事集团麾下的首都师第26团第10连,是一支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很显然,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然而,我军历来都是一支敢于啃硬骨头、能啃硬骨头,不论敌我实力多悬殊,都敢于逢敌必亮剑的英勇之师,第4连同样如此。

因此,在接到任务后,第4连还是准时发起了进攻。

战斗一开始,第4连在我军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向敌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第1排和第8班很快就突破了敌军的防线,顺利攻占了541高地,并全歼守军一个加强排,部队首战告捷。

然而,夺取阵地对于第4连来说仅仅是开始,更重要的任务还在后面,那就是如何抵挡敌军接下来的反扑,牢牢地坚守住阵地,这才是战斗的关键所在。

因此,为了巩固既得阵地,杨春增奉连部命令,带领9班战士们组成突击队,紧急支援541高地。

到达541高地后,杨春增顾不上休整,带领战士们抓紧时间抢修工事,准备迎接敌人更加猛烈的反扑。

敌人果然很快就卷土重来,向阵地发起了疯狂的攻击,同样,杨春增也率领战士们给予了猛烈的回击,并多次打退敌人,牢牢将阵地掌握在手中。

战斗打到第二天拂晓,1排和8班的战士们因有其他作战任务而奉命撤出战斗,541高地顿时只剩下了杨春增率领的9班和卫生员、电话员等8人,可坚守任务依然还要继续。

任务异常艰巨!杨春增及战友们还是毅然扛起了这份重任,因为这是他们的任务,更是他们的信念。

杨春增给战士们加油鼓劲时,他是这样说的:“同志们,这个阵地是咱们夺下来的,决不能丢掉,咱们沉着气狠狠地打,不让一个活着的敌人爬上来。”

一番话下来,更加坚定了战士们坚决完成坚守任务的决心,他们坚信,尽管人少,但是一定能够守住阵地,完成坚守任务的。

这就是志愿军战士的豪气!

果然,这天天刚亮,李承晚军就再次向541高地进行反扑了,他们先是用炮火对阵地进行了狂轰乱炸,然后再三五成群地向高地进行分散冲锋,以免部队过于集中,成为志愿军靶子。

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杨春增及战士们从容应对,敌人少时,就用手榴弹招呼,来得多了,就用爆破筒和手雷接待,再用冲锋枪打击......

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3时许,杨春增及战友们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凭着正确的战术和过硬的本领,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始终将阵地牢牢掌握在手中,并且还毙伤敌军200余人。

然而,在给敌人巨大打击的同时,541高地上的志愿军也损失惨重,激战到最后,阵地上就只剩下了杨春增和卫生员牟元礼,武器弹药也已耗尽,身边就只剩下一颗反坦克手雷了,可上百名敌人却还在源源不断地涌来,坚守任务还得继续。

杨春增很清楚,就凭他和卫生员牟元礼二人以及手中仅存的一枚手雷,要想守住阵地,无异于大海捞针,但任务又必须完成,因此,在短暂的思考后,他毅然决然作出了一个悲壮的抉择。

拼尽最后一丝力气,誓死保住阵地!

在最后时刻,他决定将唯一生还的机会留给了牟元礼。于是,他便对牟元礼说:“你快到那边去找点弹药来”。牟元礼领命而去。

牟元礼走开后,杨春增便拿起仅剩的一枚反坦克手雷,毅然冲入了敌群当中......

等到牟元礼找到两颗手榴弹回来时,杨春增已然不在阵地上,正在这时,他又听见敌群中传来一声巨响,随即,一股浓厚的烟柱冲天而起......

杨春增与30余名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年仅23岁。

杨春增牺牲了,阵地却保住了,他以生命的代价完成了坚守任务。

当然了,杨春增并没有白白牺牲,在他英勇献身精神的感召下,第4连全体指战员奋勇杀敌,与敌反复争夺阵地4天,打退敌军近30次反扑,毙伤俘敌600余人,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

杨春增的英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全军,传回了国内,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1952年11月,杨春增被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战斗英雄”“模范党员”等光荣称号。

种种荣誉,杨春增名副其实,受之无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