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北京是一座非常“卷”的城市,尤其是在孩子学习这方面,竞争更是尤为激烈。
且不说有钱也未必能买到朝阳区的学区房以及附近学校的入学资格,单单是就读于重点学校的孩子们,几乎无不以名牌大学为目标,就足以让人深感竞争激烈。
许多不甘落于人后的家长,甚至投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资源,只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
然而,凡事皆有例外。
在这种“众人皆卷”的环境下,今年已经13岁且就读于北京某重点小学的双胞胎兄妹任嘉彬和任嘉怡,却很少投入到激烈的学业竞争中。
而他们的母亲郭敏,更是对两个孩子的前程,豁达地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郭敏不仅从来没有给儿女报过补习班,甚至希望他们连高中都不用上,结束义务教育后直接进技校学份手艺,赶紧出来社会赚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以来就是为人父母的梦想,“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甚至已经成为刻入中国父母骨髓的信念。
在全中国,为了子女能够成才而呕心沥血的父母,又何止亿万。
明明拥有别人梦寐以求的双胞胎孩子,却似乎对子女的教育如此不负责任,郭敏到底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她看似“不近人情”的做法背后,又隐藏怎样的无奈。
跪求怀孕的56岁老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苦难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童年往往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但任嘉彬和任嘉怡兄妹俩却是个“例外”。
纵观他们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这对兄妹所遭遇的困难,从他们尚未出生时就已经开始了。
时间拨回到2008年,一个头发花白、身材瘦小的女人,走进北京一家私人诊所。
刚见到医生,她就“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近乎哀求地说道:“医生,求您帮帮我,我就想要个孩子,没有孩子我真的活不下去了。”
悲痛欲绝的哭声,引得四周的患者频频注目,人们不禁感到好奇,不就是胚胎移植嘛,又不是什么复杂难题,至于这么激动吗?
然而,当女人说出自己的年纪时,众人似乎能够理解她为何如此激动了。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郭敏,这一年,她54岁。
在此之前,她早已跑遍不知多少公立大医院乃至私人诊所,每次都提出相同的要求:想做胚胎移植手术,好让自己怀上一个女儿。
但结果可想而知,每次听到郭敏的年纪,医生们都像商量好似地回应道:“54岁?没有希望……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医院就没有50岁以上的孕妇。”“50岁再怀孕,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眼前这家私人诊所已然是她最后的希望,倘若连这次都拒绝了,郭敏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为此她不惜放弃尊严,跪地苦求眼前的医生。
看着苦苦哀求的郭敏,诊所的医生皱紧了眉头,作为一名专业的从医者,他很清楚公立医院的大夫们没有说错。
一般情况下,35岁以上的女人就已经是高龄产妇,并不建议轻易生育,而彼时的郭敏已经54岁了,远远超出此前中国孕妇的年龄记录。
尽管郭敏的要求很“离谱”,但这毕竟是一单生意,况且她的不断恳求也让医生感到于心不忍,最终私人医院还是按照流程,为其做了B超检查。
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检查结果显示,郭敏的子宫尚未萎缩,停经也不到一年,确实具备再次怀孕的可能性。
在此之前,她需要准备6万块钱的手术费,以及在手术前后服用大量药物调节身体机能。
可即便这些条件都具备,怀孕成功的概率依旧非常渺茫,毫不客气地说,这就是一场“豪赌”,稍有不慎便是“人财两空”。
怀孕分娩,是女人一生中最煎熬、最危险的关卡,而当时的郭敏已经54岁,换成别人都当奶奶了,她为何非要花钱买罪受,跑遍各大公立医院求孕呢?
故事,还要从她早年的经历说起。
经营半辈子的幸福在悲剧尚未降临之前,郭敏也算得上是一个励志的体面人。
出生于穷乡僻壤的她,14岁便跟随父母下乡,自己砍柴生火、洗衣做饭,以一己之力扛起生活的重担。
年少时的艰难经历,养成郭敏自强自立的性格,也正是这种独立坚韧的行事风格,让她得以在平凡中屡屡创造出不凡的成就。
长大后,郭敏自学考上大专,成为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大学毕业后,她又进入一家国企当会计,每个月拿着300块钱的工资,稳定而体面。
毫不夸张地说,彼时郭敏的条件已然超过大多数人,她也深知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将近乎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直到女儿出生,这种“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的情况才有所改变。
1981年,郭敏和丈夫刘某喜得千金,取名刘令辉,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女儿出生后,他们便没有再要第二个孩子。
对于郭敏来说,刘令辉不仅是她的独女,更是其“命根子”,哪怕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要为女儿提供好的生活条件。
然而,国企的“铁饭碗”只能算稳定,工资并不高,为了赚到更多的收入,她开始想办法“另谋出路”。
女儿10岁那年,北京一家私企给郭敏开出比之前高出5倍的工资,心动不已的她不顾丈夫反对,毅然辞去原先在国企的工作,开始了在北京打工的生活。
一个中年女人北上打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期间的各种苦楚难以向外人倾诉,但郭敏却硬生生熬了下来。
彼时,她的梦想就是努力在北京站稳脚跟,将丈夫和女儿接过来一起生活,为此她日夜忙碌,俨然一副“拼命三郎”的模样。
不曾想,脚跟没站稳,婚姻却先出现了危机。
由于郭敏忙于工作,一连多年没回家,以至于丈夫怨愤渐深,夫妻俩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最终两人在异地的第6个年头正式离婚。
郭敏得到了女儿的抚养权,但工作忙碌的她显然无法将女儿带在身边,只好交由外婆暂为抚养。
那几年,郭敏将在外工作的收入所得几乎全部寄回老家,投入到女儿的生活,她就像勤勤恳恳的工蜂,一点点将女儿抚养长大。
刘令辉也深知母亲不容易,因此她格外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也十分优异,后来还考上了大学。
糟糕的生活,在母女俩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往好的方向转变。
2001年,郭敏和老实可靠的首钢退休工人任汉生再婚,工作和生活都在这座大城市稳定了下来,与此同时,女儿也刚好大学毕业。
团聚心切的她,当即把女儿接到身边,加上现任丈夫和他的独子,一家四口也算和乐。
白天,郭敏和女儿各自忙着工作,晚上下班她又专门去接女儿一起回家做饭、唠嗑看电视,任汉生坐在一旁笑呵呵。
郭敏辛苦了一辈子,就是为了这天伦之乐,每每听到女儿的笑声,她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却让她苦心经营了半辈子的幸福付之一炬。
失独母亲之痛2003年,北京爆发非典疫情,郭敏的前夫放心不下女儿,于是便要求让女儿回江西老家暂住一段时间。
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她最终同意了前夫的要求。
女儿回家后,郭敏还是一如既往地拼命赚钱,想着将来就在北京为女儿成家,母女一辈子都不用分开。
但彼时的她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这一次回家,竟然会成为母女俩的诀别。
2005年11月22日,51岁的郭敏如同往常般起床准备上班,可就在她拿起手机时,却发现收到一条新的消息。
里面只有一句话:“女儿昨晚12点出车祸,抢救不过来,你回来送她最后一程吧。”
寥寥数字,却犹如利刃般刺进郭敏的心头,痛得她难以呼吸。
伴随着一阵天旋地转,郭敏当即晕了过去,好在任汉生发现及时,经过医院的一番抢救,她很快就醒了过来。
可身体上的伤痛尚能治疗,心理上的悲痛又该怎么办?
得知女儿去世,郭敏的精神几乎崩溃,连回老家见女儿最后一面的勇气都没有。
看着从老家寄来的死亡证明,她不分白天黑夜地哭泣,眼睛红肿、嗓子沙哑,整晚整晚地睡不着,一闭上双眼全是女儿的身影。
短短几天时间,以前那个充满活力、正值中年的郭敏,俨然变得形同枯槁、满头白发,就像暮气沉沉的古稀老人。
曾经,女儿带给她的幸福有多浓郁,如今她所承受的悲痛就有多沉重。
人生至苦,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郭敏轻抚着女儿14岁那年举着花伞拍下的照片,口中不断地念叨女儿的名字,怎么也不敢相信,女儿就此离自己而去。
除了要面对女儿去世的悲痛,她甚至还得承受内心的谴责。
郭敏将女儿遭遇车祸的原因归咎于自己,她愧疚、后悔,乃至痛恨自己,认为是自己赞同回家害死了女儿。
多年来努力的目标一夜破灭,郭敏失去的不仅是女儿,更是此后下半辈子的精神寄托,痛苦就像延绵不绝的浪潮,不断拍打在她的身上。
看着妻子如此痛苦,丈夫也曾试图安慰郭敏,可不管怎么任汉生怎么劝说照料,她都像坠入深渊般无法自拔,甚至几次想要自杀追随女儿而去。
失去亲情的痛苦,只有亲情才能弥补。
放在其他人身上,或许不是什么难事,可对郭敏而言却难以实现,不管是已经离世的女儿,还是任汉生的儿子,两人都尚未结婚,也就没有孙儿能分担她的伤心。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郭敏和继子的关系并不算亲密,单凭这份不咸不淡的“亲情”,很难治愈她内心的痛苦。
那3年,郭敏每天都生活在对女儿的思念中,身上时刻弥漫着悲伤的气息,任汉生很心疼,时刻守着她、开导她,甚至带她到外面旅游。
可不管怎么做,她还是久久沉默着,蜷缩在悲痛的阴影中走不出来。
看着郭敏一天天逐渐失去活下去的动力,任汉生着急得连饭都快吃不下了。
就在他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一则报道就像刺破满天乌云的阳光,出现在了老两口的眼前。
56岁重做母亲2008年的一天,郭敏突然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位60岁的日本老太太通过胚胎移植手术,竟然成功受孕生子。
就像沙漠中快被渴死的人遇到水源,浑浑噩噩的她,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无比清晰的想法:“60岁都能生孩子,我才54岁,也一定可以,我要再生个女儿。”
郭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任汉生听了很吃惊,但仔细想想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便同意了她的要求。
得到丈夫支持的郭敏一秒钟都不愿耽搁,开始在北京各个公立医院寻求胚胎移植手术,但无一例外都遭到了拒绝。
直至她找到那家私人诊所,这才从医生口中得知自己还有再孕的可能。
事实上,彼时除了丈夫和远在南方的老母亲,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郭敏的决定,在众人看来,她和任汉生都已经50多岁了,干嘛还要这么折腾?
但同样为人母亲的老母亲,却很能理解郭敏心中的悲痛,她不惜拿出3万块钱,为女儿凑足了手术费。
经过10个月的调理,郭敏很快便成功受孕,但这次怀孕却不幸以流产告终,为了以防万一,在第二次受孕的过程中,她让医生一次性给自己植入了3个胚胎。
有了前一次的经验,郭敏每天行动都小心翼翼,甚至还要喝六大碗豆浆保胎。
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胚胎最后成活了两个,她怀上了一对龙凤胎。
2010年4月6日,郭敏在北大第一医院顺利剖产,生下儿子任嘉彬和女儿任嘉怡。
彼时,任汉生的大儿子依旧每天早出晚归,尚未结婚,为了不打扰继子的生活,也为了方便全身心照顾两个。
郭敏和丈夫一合计,决定搬到相对偏远的昌平区,花600元租了个小房子,将任汉生在北京的老屋留给继子居住。
就这样,在本该颐享天年的年纪,56岁的郭敏和62岁的任汉生,开始了养儿育女的晚年生活。
昌平的物价不高,老两口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加起来将近4000块钱,除去房租水电费,剩下的钱足够满足两个孩子的饮食衣着。
有时,任汉生也会到外面打打散工,郭敏则在家带娃,养儿育女虽然不轻松,好在夫妻俩始终同甘共苦,生活倒也过得颇为幸福。
倘若就此发展下去,她和丈夫未必不能过上儿女绕膝的美满晚年。
但坎坷的人生或许真就应了那句老话:“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正当郭敏以为自己和丈夫至少能给两个孩子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时,另一场悲剧降临了。
而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给她带来的伤害,更是丝毫不亚于“女儿去世”。
噩耗下的伤2013年,任汉生突然发作脑梗,足足在医院躺了几个月才好转。
老天爷似乎逮着这个“特殊”的家庭不放,虽然这场病没有危及任汉生的生命,却也让他失去了劳动力,需要时常服药治疗。
因为身边拖着两个三岁的孩子,郭敏无法照顾丈夫,万般无奈之下,任汉生只好搬回儿子家中,每个月2000多块钱的退休工资也被迫全部投入到药物和治疗上。
如今的郭敏,不仅要一个人负责两个孩子全部的衣食住行,而且每个月的生活预算也从最初的将近4000块钱,缩减到仅仅1700元。
别说是经济发达的北京,即便在偏远的小县城,这点钱想要养活两个幼儿都是很难的事情。
郭敏不是没有想过重新开始工作,可关键在于她需要时刻照顾孩子,这也就意味着她没有办法像正常人一样到公司上班。
几经波折,郭敏最终依靠自己多年来专业的会计经验,从一些小公司那里接到了制作账本的兼职,一家公司每个月只给200块钱报酬。
唯一的好处就是她平时可以在家干活,只需要月末的几天准时提交即可。
为了生活,郭敏一口气找了8份会计兼职,厚厚的账本堆满了案头,她每天都在照顾孩子、操持家务和抽空工作之间忙得不可开交,以至于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
靠着这些兼职以及退休工资,郭敏每个月下来勉强可以有3500元左右的收入,但这些钱对于她们一家三口来说,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正如会计工作需要一丝不苟,这笔钱的每一分,也都必须有明确的用处。
房租600元、上幼儿园600元、奶粉400元……小小的本子上,列满了一笔又一笔开销,除去这些日常花费,郭敏每个月还必须预留500块钱,以便随时可以上医院。
拮据的收入,让她不得不对每天的饭菜精打细算,很难想象,在北京这个北方经济中心,还有家庭连一天一个鸡蛋都吃不起,只能隔天吃一个。
任嘉彬和任嘉怡喜欢吃鱼,郭敏每个月都会买一条3斤左右的草鱼给他们熬鱼汤,还会细心地把没有鱼刺的内场和鱼肚肉留给他们。
事实上,这条不大的草鱼要分成四份吃上整整一个月,每周只能吃一次,绝对不能有一丁点浪费。
除了草鱼,郭敏每个月还会买上一袋排骨,分次熬汤给两个孩子“补身体”,至于她自己平时吃的,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些便宜的芹菜、豆干、油菜和胡萝卜。
买回当天先吃发蔫的部分,新鲜的则放在冰箱慢慢吃。
艰难的生活让人倍感心酸,好在两个孩子年纪尚小,还不懂得家中的贫寒,郭敏也利用可怜的预算,尽可能为孩子准备出搭配平衡、营养丰富的食谱。
周一吃水饺、周二吃西红柿鸡蛋面、周三汤圆、周四蛋炒饭……一周下来,每天都没有重样的饭菜。
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是位合格的母亲,在其精心照料下,任嘉彬和任嘉怡兄妹俩的营养硬是没落下,长得又高又壮。
忙碌的工作和拮据的生活,只是郭敏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小部分困难。
除此之外,她还需要面对两个孩子的未来,以及重新揭开女儿逝去的伤疤。
大女儿的遗赠2015年,昌平区的城中村需要改造拆迁,任嘉彬和任嘉怡兄妹俩只能从原先就读的农民工幼儿园,转入正规的幼儿园。
和农民工幼儿园不同,正规幼儿园的孩子大都家庭条件不错,兄妹俩转学之后,曾因为穿着带有补丁的衣服,被其他小孩子当面说是穷光蛋。
年幼的两兄妹哪里受得了这些闲言碎语,放学后哭着跑回家找母亲,看着眼前泪眼朦胧的儿女,郭敏满怀愧疚的对他们说道:
“妈妈没有钱给你们买新衣服,下次有好心人送新衣服就给你们穿。”
两个懂事的孩子点了一点,再也没有因为这些事和母亲抱怨。
幼儿园其他孩子的无心之言,犹如钢针般刺痛着郭敏的心,但真正让她感到忧愁的另一个极为现实又严峻的问题:再过一年,两个孩子就得上小学了。
也许是深知母亲不容易,两个孩子虽然年纪尚小却异常懂事,尤其是在学习方面,更是远比其他孩子勤奋得多。
哥哥任嘉彬会在家里做实验,妹妹任嘉怡考取了舞蹈证书。
郭敏打心底清楚,这对儿女都是好孩子,也是学习的好苗子,虽然家里条件拮据,但她实在不忍心浪费两个孩子的学习天赋。
思量再三,郭敏还是觉得要让孩子们上重点学校,她下定决心拿起一把陈旧的钥匙,同时也重新揭开了内心尘封已久的伤疤。
刘令辉尚未去世之前,曾在朝阳区买下了一间房子,原本那里才是郭敏理想的晚年家园,只可惜还没来得及装修,女儿就匆匆赶回了老家。
女儿去世之后,害怕触景伤情的郭敏,始终不敢踏入这间空荡荡的房子,但如今为了两个孩子的未来,她必须鼓起勇气重新面对这道“伤疤”。
仿佛是刘令辉一直在天上关注着母亲,又或是不忍心年幼的弟弟妹妹受苦受累。
这间原本普普通通的房子,在几年前突然被划入了某重点小学的学区房,许多人花费巨资都买不到的教育资源,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地落入了这个三口之家。
2016年,郭敏带着两个孩子正式打开了刘令辉留下的大房子,搬进了新家,她告诉孩子们:“这是姐姐留给你们的礼物。”
对于这位素未谋面的姐姐,任嘉彬和任嘉怡并不陌生,自打两个孩子牙牙学语开始,母亲就告诉他们:“你们有个姐姐。”
刘令辉那张唯一的照片,既是郭敏最重要的宝贝,也是两个孩子日常争夺的目标。
“姐姐是我的”,“才不是呢,姐姐是我的”。
看着两个孩子为了争夺姐姐的照片而斗嘴,郭敏的嘴角不禁微微扬起,似乎她心中积攒多年的悲伤,此刻也被冲淡了几分。
靠着姐姐留下的遗赠,任嘉彬和任嘉怡的上学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在外人看来,他们一家三口坐拥“千万豪宅”,着实令人羡慕。
但对于郭敏而言,她的处境并没有外界想得那么美好,收入没有增加,反倒是为了节约生计,她每天还得回到昌平的菜市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步履维艰的生活,在郭敏的精打细算下一天天过去,她本以为自己能一直坚持下去,却忘记了自己年纪已高的事实。
岁月的侵蚀,并没有因为她好强自立就来得迟一些。
步履维艰的处境2017年,郭敏突然患上了腔隙性脑梗,为此她不得不推掉5份兼职,收入大幅度下降,“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第二年,她的丈夫任汉生也去世了。
“亲人好似秋天落叶,陆续凋零”。
时年8岁的任嘉彬和任家萱,在世上唯一的亲人就剩下一个41岁的哥哥,以及真正照顾他们却又身患疾病的64岁母亲。
骤然而至的疾病,犹如一记重锤砸在郭敏的心头,她不得不开始认真考虑,自己将来老了再也赚不到钱的时候,两个孩子该怎么办?
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非没有,甚至可以说很简单。
在多家媒体的报道下,许多同样怀着沉重悲痛的“失独家庭”将郭敏视为榜样,经常上门看望她和孩子,给一家子提供帮助。
其中,有的失独家庭曾提出希望能够领养任嘉彬。
如果只需要照顾一个孩子,郭敏的压力自然会小很多,丈夫任汉生在世时也曾建议,既然她最初只想要一个女儿,何不就将儿子送走呢?
郭敏沉着脸断然拒绝,经历了丧女之痛的她,断然不愿再经历骨肉分离的痛苦:“哪怕再穷,我和两个孩子都不会分开,穷也要穷得有骨气,也要穷还依旧在一起。”
郭敏很清楚,要不是为了两个孩子,或许她早已随女儿而去,根本不可能活在这世上,任嘉彬和任嘉怡在一起,哪怕自己日后走了,两个孩子至少还能互相有个伴。
事实上,面对劝说,郭敏也不是没有动摇过。
她曾悄悄问孩子们要不要去有钱人家生活,两个孩子拼命地摇头;她也曾求助社区:“倘若我病了,能不能帮忙照顾一下孩子?”
工作人员说:“短时间还行,长期的话就没办法了。”
郭敏心如死灰,内心的理智告诉她,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将孩子送走,但现实败在眼前,且不说她自己愿不愿意,单单是两个孩子的拒绝,就已经堵住了这条路。
也有人劝郭敏求助媒体,到时候就会有人捐助,可她仍是摇头拒绝。
早在任汉生突发脑梗那年,她就上过电视节目,也确实得到了帮助,但代价却是生活暴露在镜头之下,从此不再安宁。
这不是郭敏想要的,失独后的高龄再育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许多网友都觉得她过于自私、不负责,认为其做法是在给社会增加负担。
她不想让这些谴责成为事实。
郭敏虽穷,却也穷得有骨气。
她从小自立自强,如今也一样,不管何时何地,她都不愿让孩子成为社会的负担,反而一直教导儿女要自力更生。
这位饱经苦难的失独母亲,始终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爱着两个孩子。
哪怕这种表达爱意的方式,有时不被许多人所接受。
坚定地朝目标驶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郭敏的故事既是她的个人经历,同时也是一个群体的缩影。
据《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有近100万的失独家庭,每年新增7.6万,到了2050年这一群体或将突破800万。
丧亲之痛中,丧子最痛,而失去唯一的子女,更是悲中悲,痛上痛。
曾有一位失独者说过:“独子的父母就像走钢丝,失独的父母就是从钢丝上掉下来的人。”
我们无法体会那些失去独子的父母,是如何度过每一个以泪洗面的夜晚,走过痛彻心扉的日子。
郭敏是幸运的,并非每个失独父母都能像她一样,在年过半百的年纪再孕。
有的是因为经济原因,有的则是年事已高。
尽管郭敏如今的生活一团乱麻,但不可否认,她的初衷,乃至最初的计划都是好的,本意上并非给社会增添负担。
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同,本该颐享天年的郭敏为了两个孩子,结果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连吃饭都只能在炒饭时随便扒拉几口。
在许多人看来,如今的她或许会怀疑自己当初的生育界定过于草率,以至于今天连喘息的空间都没有。
殊不知,这正是郭敏想要的,只有时间全部被儿女们占据,她才不会再度陷入对大女儿痛苦的思念之中。也正是在给儿女们操办事务的,她才得以重新激发活下去的勇气。
也有不少人认为,如今任嘉彬和任嘉怡已然在健康成长,郭敏时不时露出的笑容,似乎已经宣布她彻底走出了丧女之痛。
但只有郭敏自己心里清楚,大女儿给她造成的伤口,其实从未真正愈合,有的仅仅是暂时的遗忘。
人生是一场不确定的旅途,对于郭敏当初的选择以及如今的生活,我们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但唯独不该指责她。
毕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谁也无法保证自己能按照计划走下去。
算起来,到了任嘉彬和任嘉怡读完9年义务教育,郭敏已经是年过古稀,也正是因为这样,她根本不敢考虑更长远的事情,只希望儿女直接进技校,能够尽早自食其力就好。
如今的郭敏依旧在为两个孩子的生活奔波,每天起早贪黑、辛苦而忙碌,但她依旧不后悔。
除了立志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之外,她还给自己定下一个简单的愿望:好好养生,能陪伴儿女越久越好,最好到100岁。
朝阳区的街头人来人往,汹涌的人潮之中,郭敏日复一日地奔波着,她的满头白发剪得更短了,而瘦小的脸上,眼神也愈发比以往更加坚决。
像极了老迈的车子,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