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过去,那个考上清华,却被嘲没有未来的搬砖小伙,如今怎样?

历史社会说 2024-12-06 12:19:40

2019年6月,云南省某高考考点外。

许多家长和记者汇聚在校门口,焦虑的等待着正在考室内下笔答题的学子。

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钟声响起。

不一会儿,学校的大门被缓缓打开,一名戴着眼镜的少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出来。

作为本场考试第一个走出考场的学子,少年自然备受人们的关注。

不曾想,面对记者的热情采访,只见少年露出笑容,自信道:“就这些简单的题目,还想阻止我打工?”

简单?

一时间,许多人都被他这番‘狂妄’的话语惊呆了。

然而,没等记者反应过来,他的脚底便像抹了油似的,一溜烟消失在人群中,留下面面相觑的众人。

这个当众‘口出狂言’的少年,名叫林万东。

凭借着这句‘语录’,他不仅成为这年的高考网红,同时也让外界对其热议纷纷。

有人说他是在吹牛;

也有人认为他是真的有这个实力。

最终,在这一年的高考中,林万东以713分的成绩,成功登上云南宣威理科状元的宝座,并被清华大学录取。

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众人面前无比‘狂妄’的他,考试结束后做的第一件事并非好好享受生活,而是跑到工地上拼命打工挣学费。

更让人们始料未及的是,即便林万东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围绕在他身上的争议却始终挥之不去。

有人冷笑:“考上清华,问题就能解决了?”

有人讥讽:“这种凤凰男能有什么未来!”

这一年,在寒门贵子光环与网上骂声的交织中,林万东坚定的走出贫困家乡,走进了清华大学。

五年过去了,如今的他已经大学毕业。

在知识的加持下,林万东那曾备受‘嘲讽’的人生到底有没有发生改变?

现在的他,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寒门的“寒”

2001年,林万东出生在云南省宣威。

他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位弟弟。

在当下的大多数孩子看来,‘寒门’只是一个陌生的形容词,可对于林万东而言,寒门中的‘寒’字,正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而这一切,还要从起原生家庭说起。

林万东的家位于阿都乡的一个山村中,他曾在多年后的一篇自述里,讲述了当地的贫瘠。

延绵大山、道路险阻、偏远荒芜…

作为深度贫困地区,人们所能想象到的关于贫穷的词汇,都适应于林万东的家乡。

尽管那里有着他童年亲近自然,肆意玩耍的快乐回忆,但更多的,却是贫寒人家万事皆难的艰辛。

年逾八旬的爷爷,因腰伤和脑梗而失去从事体力劳动能力的父亲。

当原本需要支撑起家庭经济的支柱倒下,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便轰然压在林万东的母亲一个人肩上。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为了撑起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林万东的母亲不得不到建筑工地打工。

一个身娇体弱的女人,想要在普遍都是重体力活的工地讨生计谈何容易?其中的艰辛数不胜数。

可一想到家里的三个孩子,不管再苦再累,林母都坚持了下来,而她所付出的代价之一,便是在不到四个月瘦了三十多斤。

林母的暴瘦,不仅是她为这个家付出的有力证明,同时也是三个孩子难以忘怀的记忆。

每次看到母亲满身疲倦,披着月色回到家里,林万东心中都会涌现出无法诉说的沉重。

作为一个铁血男子汉、作为家里的长子,他迫切想要帮母亲分担家庭压力。

虽说子女体恤父母不易是好事。

可怎么分担,却是个问题!

是早早辍学,外出打工,接过生活的重担?又或者选择更加光明的未来?

林万东是不幸的,贫穷的家境让其早早体会到生活的残酷,但林万东又是幸运的。

因为,他有一位非常开明的母亲。

不管条件多么艰苦,生活多么难过,林万东的母亲始终没有让三个孩子放弃学业,恰恰相反,她甚至经常告诫子女:“就算勒紧裤腰带也要让你们上大学,你们好好学习就行。”

然而,这份承诺并非张张嘴就能实现,在其背后所代表的,是数不清的付出。

为了供养三个孩子读书,林母只能更加卖力工作。

而母亲的每一丝付出,都被林万东清楚记在心里。

如果说将子女培养成才,是林母撑起家庭的目标;那么不负母亲期望,或许正是林家三个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

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

当一个人能为了某个目标而不懈奋斗时,就算再大的困难,也拦不住其前进的脚步。

而林万东,更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在寒冬中等待春日

读书不是人生唯一的选择,但对于林万东而言,却是他为数不多能够改变命运的道路。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始终不敢有丝毫懈怠。

早期晨读、深夜复习…

这些被许多学子抱怨不已的事情,对林万东来说却是再寻常不过的日常,他深知:“想要获得比别人更加优异的成绩,就必须付出比他人多百倍的努力。”

天道酬勤,尤其是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更是如此。

勤奋的学习态度,让林万东从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

从小学到初中,他不仅成绩始终在年级里名列前茅,而且还获得了多项荣誉,家里老旧的墙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奖状。

实在贴不下,母亲就会将其小心翼翼的收藏起来,像珍宝似地生怕有半点损坏。

对于这个家庭而言,这些奖状不只是林万东努力的证明,更承载着通往光明未来的希望。

2016年,林万东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宣威市第六中学。

从乡村到县城,从偏僻到繁华。

生活场所的改变,大大拓宽了林万东的见解,让他越发坚定必须走出大山。

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有的同学家境优渥,成绩不行就选择补习,再不济,至少也不用为学习费用担忧。

可林万东不同。

在那个仅靠母亲苦苦支撑的家庭里,拮据是生活的常态,而节约更是他早早就懂得的道理。

幸运的是,尽管身处于比自己富裕的人群中,但林万东却始终没有被环境所影响,做到了不挥霍浪费,不炫耀攀比。

深知母亲赚钱不易的他,甚至铁了心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或许在许多人看来,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难免会有些自卑。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显然不是!

贫寒的家境,并没有让林万东自卑胆怯,反而更加自尊自强。

物质上的匮乏,无法遮掩其精神上的富足,正如他在写在日记本上那句座右铭:

“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才会有无限可能!”

巅峰不自狂,低谷不自卑。

比起优异的学习成绩,林万东身上这份自强的精神,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他就像被掩埋在冬天大雪中的小草,纵使生活狂风大作,依旧顽强地生长出地面,在傲视风雪的同时,静待春日的降临。

而他的出色表现,也引得老师为之注目。

在班主任的建议下,林万东申报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

结果不负众望,他成功通过该计划的招生测试,获得清华大学30分的优惠加分。

但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通过“自强计划”,只是代表林万东一只脚踏进清华大学的大门,而是否能够真正走进这所名校,还要看他接下来在高考中的表现。

为此,他越发努力的学习。

遇到不懂的题目,便向老师或同学虚心求教;没钱买辅助学习的资料,他又借来同学的资料,将关键知识点抄写到本子上。

不仅如此,林万东还会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整合到一个固定的本子上,不断温习重做,避免在同类型的题目犯两次错。

据传,整个高中阶段,他积累的“错题本”足足有20本,这些本子都记录了其心血和付出。

爱迪生曾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或许林万东并非班上学习天赋最好的学生,可他的勤奋,却足以让人为之动容。

琢之磨之,玉汝于成。

彼时的林万东,就像被石皮包裹着的美玉,只需要一个契机,便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而这个机会,最终也在2019年缓缓到来。

这年6月,怀着对未来无限期望的林万东,与全国万千学子一同走进了高考考场。

但那时的他没有想到,自己将会面对怎样的荣誉与争议。

荣誉与争议,一朝成名

或许就连林万东都没想到,他的一句无心之言,竟会让自己成为那年高考的风云人物。

“就这些简单的题目,还想阻止我打工?”

别说在当时,即便放到近两年的高考考场,这句话依旧时不时会出现,可想而知当初有多么火爆。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

尽管知名度让林万东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却也为他带来了不小的争议。

信者觉得他有这个实力,是自信的体现;

不信者则认为他无比狂妄,丝毫不把高考放在眼里。

总的来说,彼时网上“不看好”林万东的人还是占据了多数,毕竟在大众的观念中,高考题目怎么可能与“简单”挂钩。

因此更有甚者怒斥林万东说这番话是博眼球,所谓的打工也只是在作秀而已。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或许不是。

关于这个问题,北馆后面会详细说清楚,我们暂且先不谈。

比起外界的议论,彼时的林万东却更关心另一件事:

自己的暑假规划!

也正是这场“特殊”的经历,为他此后获得更高赞誉和争议埋下了伏笔。

高考结束后,林万东连给自己放个短暂的假期都舍不得,随即来到母亲所在的工地,开始了他的暑假工之路。

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学费,也希望感受一下母亲工作的艰辛。

然而,现实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为了赚取到足够的学费,林万东每天都要搬上15000斤沙子,以及300块水泥板。

少年削瘦的身躯在工地上奔波,累了就躺在水泥板上休息一会儿,歇歇神继续干活…

他本以为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便已经是母亲的工作常态。

不曾想却被告知,自己累到双手抬不起来的工作量,竟然只是母亲平常的三分之一。

那一刻,他对母亲的不易,终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幸运的是,母亲的远见,以及林万东自身的坚持,让他的人生拥有了另一条道路可走。

2019年7月24日,一封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跨越了2000多公里的距离之后,被成功交付到正在工地干活的林万东手上。

他没有让家人失望。

看着那仿佛闪烁着希望光芒的录取通知书,林万东的母亲不禁喜极而泣,工友们也纷纷予以衷心的祝贺。

十二年寒窗苦读,一朝成名天下知。

一时间,林万东的名字传遍了当地大街小巷,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

不仅如此,他更是凭借713分的优异成绩,成功摘得云南宣威理科状元的桂冠。

从刻苦耕耘的寒门学子,到名声鹊起的高考状元,林万东用十二年的不懈努力,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然而,就在所有事物看似都朝着美好方向发展之时,另一场争议却又落在了他的头上。

风波再起,清华无用?

林万东考上清华之后,不少记者纷纷赶到他的家里对其进行采访。

而他搬砖挣学费的事迹,也被当成励志故事进行报道。

正如老话说的:“互联网世界是个大杂烩,里面充斥着各种善恶。”

林万东艰苦求学的故事在网上传开之后,众人的反应却并不一致。

有人为之感动,对他的百折不屈疯狂“点赞”。

当然,出现这样的反响并不奇怪,毕竟林万东的事迹放在哪个时代,都堪称寒门学子“逆袭”的励志典范。

真正出人意料的是,在众多的赞扬声中,不知何时竟出现了阴阳怪气的声音。

兴许是觉得隔着电脑屏幕,没人认识自己,一些人居然开始“嘲讽”起了林万东,不断贬低他所取得的成绩:

“现在考个清华也不稀奇了吧?”

“考上清华又能怎么样?也改变不了阶级!”

“这以后就是妥妥的凤凰男,没有未来。”

一时间,“读书无用”的观点在有关林万东事迹的报道下大肆横行。

而那些揣着键盘,不断对他恶语相向的人,更是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肆无忌惮的评论着林万东的家庭、出身,仗着自己有父辈的萌阴,丝毫不把他的成功放在眼里。

说什么考得再好,毕业出来之后还不是当个北漂、做个累死累活的打工人。

更有甚者大言不惭,称就算是清华出来的也不一定好找工作,还“善意”的奉劝女生千万不要找这种男友。

人性的善恶就此不断上演。

敬佩林万东的网友,对他的事迹多加赞扬,为其送上更高的赞誉;而那些嫉妒林万东的小丑,则将他贬低的一无是处。

说到底,这些人不过就是嘴硬,不想承认他人比自己优秀罢了。

彼时,不少好心人都担心网上的舆论,会影响到林万东的生活,但事实证明人们多虑了。

面对外界的争论,林万东始终没有动摇。

赞美也好,贬低也罢。

在他看来,这些都只是一时的波澜,而在考上清华大学之后,他的人生道路已然变得更加宽阔,更加长远。

沿途的暖阳暴雨只是昙花一现,唯有不受外界影响,方能走到终点。

正如网上那句经典语录:“能替你人生做主的,只有你自己。”

在勇攀高峰的道路上,林万东一如既往的坚持着自己的初心。

他渴望用知识改变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命运,渴望通过自己的奋斗,为母亲减轻压力,让家人过上好生活。

这些质朴的愿望,或许正是他一路走来的动力。

而如此优秀的少年,自然不会被无视。

在2019年清华大学的开业典礼上,校长邱勇专门点名赞扬了四位新生,其中就包括了林万东。

邱勇对他的高度肯定,让其获得了更高的名气。

但互联网的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失去了关于林万东的消息。

如今四年大学时光已经过去,他在清华校园又过得怎样呢?

再度抉择,为他人撑伞

走出掌声与光环之后,林万东依旧是那个执着的逐梦少年。

大学期间,他始终坚持着质朴的生活习惯,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食堂,日常开销能省则省,偶尔还会做做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减轻母亲的压力。

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首要任务:学习!

学校图书馆是林万东雷打不动的“据点”,教室则成了他第二个“宿舍”。

因为当初填报志愿时缺少人指导,因此林万东只能选择比较热门的自动化专业,但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这个专业并不适合自己。

考虑到未来的就业问题,林万东和辅导员进行了交涉,决定转专业。

众所周知,转专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件。

单单是成绩方面的要求,就足以拦住许多人的脚步。

好在林万东并没有放弃,而是越发努力学习。

大二那年,他最终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转到信息管理专业。

事实上,尽管信息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不错,可对于林万东而言,刚踏入该专业的他,不仅没有任何优势,反而还比其他人落后许多。

由于出身问题,直至大学之前,林万东接触计算机的机会都少之甚少,更不用说学习编程类技术了。

况且当时已经是大二学期了,哪怕是那些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在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之后,也掌握了许多相关知识。

可以说,刚转专业的林万东,好比什么都不懂的“菜鸟”。

甚至他所面临的挑战,也要比其他人大得多。

但林万东没有畏惧。

他坚信天道酬勤,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一定能赶上同学们的脚步,乃至超越他人。

基础不行,他就每天都跑到图书馆学习;

专业薄弱,他便向同学们虚心请教。

在林万东千百倍的努力下追赶下,他和其他同学的专业差距,就这样被一点点缩小,直至丝毫不比任何人差。

比起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更让人感到动容的,是林万东的大爱之心。

2020年疫情期间,许多学校无法开课,学生们只能通过网上教学获得知识。

为了帮助那些即将参加高考的贫困生,清华大学牵头发起了“春林抗疫助学”公益活动,同时在学校里招收相关志愿者。

林万东听闻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的报了名。

为了能更好辅导学生,他不仅重新梳理了一遍高中课本,将重点知识通过网课的形式教授给学生,而且将他参加高考的一些经验分享出来。

有人为此感到不解,觉得他每天顶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还花费这么多精力免费给高三学子上网课,不值得。

但林万东却说:“我是贫困家庭出身的,所以我明白,对于贫困生而言,高考不仅意味着改变命运,同时还能给原本贫困的家庭带来新的起点。”

“所以,我要尽我所能,帮助更多贫困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也有机会实现梦想!”

挫败时尊重自己,成功时尊重他人。

这何尝不是林万东身上自强自立精神的另一种体现?

而这样的人,注定不会平凡。

如今现状,再品当年的话

2023年6月,林万东正式从清华本科毕业。

在走出大山的第四年,他始终没有忘记那片养育自己的土地,其毕业论文更是和自己的家乡息息相关——

云南省东川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家乡的贫瘠是林万东难以忘怀的痛楚,亦如曾经渴望改变贫困的原生家庭,如今拥有更大能力的他,也开始想着如何改变自己的家乡。

于是,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林万东决定听从内心的声音。

他没有继续读研读博,也没有选择走科研的道路,而是成为一名选调生。

彼时,和林万东一起参加面试的还有不少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而他作为唯一的本科生,并没有因此感到胆怯。

最终,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知识,林万东成功过五关斩六将,拿到了不错的成绩。

2023年7月,云南省公布了定向选调生的名单。

林万东的名字赫然在列。

起初,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后来才发现,这个以“本科生”杀出重围的娇子,竟然就是当年的“搬砖”男孩。

伴随着林万东这个名字再度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不少网友纷纷感慨道:“昔日在贫困生活中挣扎的稚嫩树苗,如今也已经长成懂得庇护他人的参天大树。”

是啊!

纵使命运残酷,人生艰难,可林万东并没有打倒。

他克服了命运设下的重重关卡,走上了康庄大道;也没有被繁华城市的灯红酒绿迷住双眼,牢记自己的出身。

这个拼尽全力走出大山的“寒门学子”,如今又重新回到大山中,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贫瘠的家乡带来希望,驱散命运的“寒意”。

而在为林万东喜悦之余,人们也不禁对他的故事进行深思。

时隔数年,当我们再度品味林万东当年在考场外说的那句话时,或许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味道。

高考的题目简单么?

并不简单。

可比起命运的不幸,生活的挫折,学习乃至高考也就显得不那么难了。

因为早早体会到生活的艰难,所以才懂得读书这条路并不是那么难走,而为了打赢高考这场“战役”,林万东足足付出了十二年的努力。

如今,当我们再度回味这句话,与其说它是林万东一时的年少轻狂,倒不如说,更像是林万东成功改变命运之后,难以掩盖的喜悦。

因为,从在考场上行云流水做完所有题目的那一刻开始,或许他就已经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知道命运已经被自己成功改变。

结语

有人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勺,有人一出生却连汤都没见过,命运并非对每个人都公平。

当下,“寒门难出贵子”的论调依旧不绝于耳。

但正如白岩松曾说的:

“尽管高考并非绝对公平,但总的来说,高考依旧是当下时代寒门学子改变自身命运的最佳途径。”

而林万东的成功,无疑证明了这条路的可行性。

他不只是自己人生的“救世主”,也是万千寒门学子的学习榜样。

人生没有两朵完全一样的花儿。

我们不是林万东,或许也无法复制他的成功,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从他身上学习到一些东西。

那种蛰伏千日,只为一朝的专注;那种不言放弃,自强不息的坚持,以及对理解父母,孝顺长辈的感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面对争议,林万东或许“不善言辞”。

但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并非“凤凰男”,而是翱翔九天的“凤凰”!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