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粽叶,一个村年产值达804万元!海南探索林下“钱景”

迎奔格 2025-02-19 04:35:11

2月16日早上

黎母山的橡胶林下

胶农在采摘柊叶

柊叶又被当地人称为粽叶

是海南粽子的主要包裹材料

每日都有采购商来采购

清水煮过的柊叶。海南日报记者张茂 摄

整个黎母山镇

供应了海南近半的粽叶需求

“别小看一片叶子才卖一毛钱,我们村一年卖粽叶年产值可达804万元。”

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南利村,村委会副主任介绍,橡胶林下套种柊叶,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南利村成立合作社组织农户扩种柊叶超5000亩,每户农户年增收1万元。

南利村

是海南探索复合利用

林下空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

海南各地看好林下“钱景”

在省级林业部门推动和指导下

加快发展林下经济

深入挖掘林下资源

让绿色变为农民致富

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01

林下空间大有可为

可利用林地面积800多万亩

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

南仲村的橡胶林地下

红托竹荪、虎乳灵芝

赤灵芝等菌类作物

从土中冒头

长势喜人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橡胶林下,村民在种植菌菇。

“虎乳灵芝一年能种两茬,管理得好的话,亩产能达到650公斤,产值1万元。”

白沙立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菌菇种植基地管理负责人说,该基地的菌菇种植全程不使用农药化肥,废弃的菌棒还能改良土壤结构。产品点对点销往北京等地医药公司,经常供不应求。

白沙位处海南岛中部核心区,是全国第二大民营橡胶种植大县。近年来,白沙加快探索发展生态循环的林下经济产业,在橡胶林下套种益智、粽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超14.5万亩,逐步实现万亩亿元产业规模和发展效应,胶园从割胶年亩产收益1200元转变为实现“橡胶+”林下经济年亩产综合效益2万元以上。

海南森林、林地资源丰富

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据省林业局统计

全省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

相对集中林地面积876.6万亩

2024年全省林下经济总面积130万亩

开展林下经营尚有较大潜力

我省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发展林下经济。2023年,省林业局牵头完成了全省林下经济“一张图”绘制,并在调查摸底基础上扎实开展增量扩产工作。2024年以来,《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印发,明确了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布局、重点任务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全省林下经济发展有了“路径图”。

此外,省林业局通过制定技术手册、开展业务培训、建立专家库、统计林下经济相关数据等多种措施全面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快速发展。

02

立体复合经营模式

产业多元化助力乡村振兴

群山之间,层林之下

一亩土地,多份收益的

复合立体型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正在琼州大地悄然兴起

琼中营根镇加钗村

黎药种植示范园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种植示范园利用橡胶林、槟榔林下空间种植五指毛桃、鸡血藤、石斛等16种黎药,每亩林地可年增收近3000元。

万宁北大镇尖岭村

在橡胶林地里,翠绿的山苏菜(鸟巢蕨)茁壮成长。该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这种山苏菜一年四季可采摘,每斤售价约30元,已经销往我省多个市县的高档餐厅。

按照《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划分,依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特色,将海南岛分为五个林下经济发展区进行布局,明确不同区域的发展重点和特色:

东部林禽、林特发展区

南部景观利用发展区

西部林菌、林草发展区

北部林花、林禽发展区

中部森林康养发展区

在定安龙门镇道昌村,农户在橡胶林下种植虎乳灵芝菌种。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只要利用好当地的生境和林下资源,产业兴、农村强、农民富就不成问题。”万宁北大镇尖岭村党支部书记说,山苏菜是附生型蕨类植物,喜阴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增加肥料。在经过一番考察后,该村又在山苏菜种植基地里养殖广地龙(蚯蚓),落地的橡胶树叶、山苏菜树叶腐质可作为广地龙的饲料,而广地龙可疏松土质改良土壤,又能促进山苏菜的生长。

这种“林下三层立体经济”发展模式

可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03

一、二、三产业融合

为林下经济发展注强劲动力

在白沙青松乡南药分拣中心,一筐筐从种植基地运送过来的虎乳灵芝、赤灵芝等菌类农产品摆放在工厂的清洗区域,工人们正忙着称重、清洗以及挑选打包等工作。

南药分拣中心是青松乡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中的重要项目,内设车间、原料冷库、成品库房,主要功能用于菌菇、益智等农产品的分拣、烘干、脱壳和包装,形成一体化流水生产线,推动一产向二产升级,提升当地的林业农产品附加值。“分拣中心每天可烘干益智、菌菇等产品13吨,年产3000余吨,附加值约900万元。”南药分拣中心加工厂厂长柏贤雄介绍。

近年来

我省还鼓励各地

加快延长、完善林下经济产业链

培育“林下经济+”新业态

推进林下经济

与旅游、教育、文化

健康养老产业等深度融合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提高林下经济产业效益

海南神玉岛文化旅游区

在保亭神玉岛景区,原始热带雨林、湖泊溪谷、古木南药和桃花水母等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我们景区主要优势是热带雨林生态资源,所以我们的景区产品和活动主要与当地的黎族苗族特色、中医康养理念相结合,打好森林康养牌,让更多游客在返璞归真的体验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神玉岛文化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海南神玉岛文化旅游区

森林旅游产业与林下经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森林景观综合利用注入动力。在保亭、三亚、五指山等多个市县,当地利用森林景观和林地资源发展森林康养、森林研学、林家乐、农家乐等文旅产品,持续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24年

我省林下经济发展总面积130万亩

与2023年相比面积翻番

产值达到60亿元

根据《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30年,海南全省林下经济发展面积500万亩,年产值达280亿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转化探索多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海南正向着这个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行。

来源:海南日报

0 阅读:0

迎奔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