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一过,气温骤降,热气腾腾的围炉煮茶正当时。
都知道同一款茶用盖碗和紫砂壶分别冲泡,带来的感官品质往往不同,而这种差异化主要是由于泡茶器的材质不同造成的。
那么,若是换成煮茶的话,同一款茶用不同材质的煮茶壶来煮,最终煮出来的茶汤在滋味、香气方面的呈现,是否也会表现出不一样呢?
今天,小懂团队就来为大家详细测评下,玻璃煮茶壶vs陶质煮茶壶,煮出来的茶到底有什么差别?哪个煮茶更好喝?一起来深入了解下吧~
初冬时节煮饮白茶正适合,小懂在此便选择煮饮了不同年份的老白茶,分别是来自福鼎磻溪黄岗陈化八年的2016老寿眉饼,以及年份较新的2022年竹韵白牡丹散茶。
测评:2016老寿眉茶饼
为了保证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小懂提前将茶饼撬成两份条索大概一致的,避免其中一份撬得过于碎,造成煮茶时内含物质析出速率过快,影响茶汤滋味。
随后,小懂分别往玻璃壶、陶壶中注入500ml已经煮沸的纯净水(100℃),同步投入提前撬好的2.5g(茶水比1:200)老寿眉,以400w的功率同时开煮。
100℃热水入茶后,玻璃煮茶壶一直处于沸腾状态,茶汤很快变色、香气也迅速弥漫;而陶壶中的茶水稍显平静,茶叶慢慢舒展开,直到7分钟时陶壶才煮沸。
此时同步熄火后快速出汤,茶汤色泽以玻璃壶煮出来的汤色更深,偏黄亮色,而陶壶茶汤为浅黄亮色。
滋味方面,玻璃壶煮出来的茶汤不如陶壶茶汤甜柔、细腻,但由于持续沸腾的时间久,茶味也略浓于陶壶茶汤。
香气方面,玻璃壶茶汤凸显粽叶香,陶壶煮的茶汤花香悠扬,二者的面香、杯底香均高扬,区别在于陶壶茶汤香气落于水中,汤中香层次感丰富,而玻璃壶茶汤水味略重。
为了进一步验证,小懂在没有续水的情况下继续煮剩余的茶汤,煮出来的二道汤色泽差异更为明显!玻璃壶茶汤为较暗的深黄色,而陶壶为较浅的橙黄色茶汤。
品饮方面,玻璃壶二煮出来的茶汤枣香显、带粽叶香,汤中香仍然较弱;不过由于持续沸腾茶汤温度高,出汤后没有那么快冷却,茶汤品质维持的也更稳定。
而陶壶除了花香,还煮出了老寿眉的陈香,汤中香也更丰富,茶汤依然比玻璃壶的更甜、汤感也更细腻;不过由于陶壶沸腾时间不长,茶汤稍微冷却后口感就有所下降。
综合来看,同样煮饮陈化8年的老寿眉,玻璃壶煮的茶汤色泽更深、汤中香气不显,滋味偏醇和;陶壶煮的茶汤胜在茶汤甜度、细腻度更高,汤中香显,且富有层次感!
由于小懂采用的是两款煮茶炉,为了验证茶味不同是否与不同茶炉个体差异有关,小懂团队本着严谨的态度又交换了煮茶炉,重新注热水、投茶、煮饮了一遍。
测评的结果是一致的,持续沸腾的玻璃壶煮的茶汤还是呈现汤色深、水味重、层次感不足的特点;陶壶煮的茶汤一如既往地汤甜、水柔,汤里香馥郁持久,层次感丰富。
测评:2022竹韵白牡丹
在同等条件下,煮陈年的粗老寿眉茶陶壶更胜一筹,煮年份较新、原料较嫩的白牡丹也是如此吗?小懂团队同样以500ml纯净水、水温100℃、投茶2.5g进行对比。
考虑到测评的白牡丹鲜叶原料偏细嫩、贮藏年份低、日常煮茶7分钟时间也偏长,小懂这一次将煮茶功率提高至800w,时间缩短至常规的3分钟。
由于煮茶的功率翻倍提升,热水入茶后无论是玻璃壶、还是陶壶,在熬煮期间均处于持续沸腾的状态,二者的茶汤也很快变色,香气没多久就释放出来了。
出汤后经过品饮对比之下,玻璃壶煮出来的茶汤色泽偏黄,陶壶汤色更透亮,二者的茶汤甜度、口感差别不大,但香气表现依然是陶壶加成作用更大。
在煮茶功率、水温、水质、茶水比、出汤时间一致的情况下,陶壶煮出了这款白牡丹特有的竹子清香,且略带陈香,汤中层次感依然更丰富,而玻璃壶茶汤香气表现差强人意。
同样属于白茶,年份新、鲜叶细嫩的白牡丹与年份老、鲜叶粗老的寿眉的测评结果保持一致,都是以陶壶煮出来的茶汤更胜一筹,尤其是香气表现更为突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陶壶比玻璃壶煮茶更能激发茶香呢?就小懂使用的高硼硅玻璃壶而言,其具有高耐温、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等特性,对水质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而玻璃壶的隔热效果普遍不佳,因此即便低功率煮白茶,也更容易让茶水持续处于沸腾状态。
久煮之后内含的咖啡碱、茶多酚等物质释放更多,芳香物质也在久沸之下大量挥发,导致茶汤色泽更深,甜度和香气表现欠佳。
相比之下,以原矿陶土为主料、加入研磨精细的麦饭石粉、澳洲锂辉石制成的陶壶,彰显质地厚、气密性高,耐高温不易裂,隔热性突出、保温效果好等优点。
得益于陶壶良好的气密性,吸附作用好,可以很好地净化、软化水质,提升水的爽滑度;同时在突出的保温、隔热效果加成下,更能醒茶味、扬茶香。
因此,陶壶煮出来的白茶,无论年份新老、鲜叶老嫩均口感更甜柔一些、香气更具层次感。
当然,用透明的玻璃壶煮茶主要优点是观赏性更佳!玻璃壶煮茶期间可以很好地观察茶叶舒展形态、茶汤色泽变化等情况,更适合新手煮茶。
冬意渐浓,寒日寻暖,大家更喜欢用什么材质的煮茶壶煮茶?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讨论哦~
注:本文为懂茶帝独家原创,转载需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