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重磅新作:分享重庆工作期间,遇到难题时的思维与实践

衷心书院 2024-04-25 06:21:01

4年前,黄奇帆的新书《结构性改革》上市当天数万册首印即被一售而空,不到1个月,就加印了5次,登上各大平台的畅销榜榜首。

2024年4月,黄奇帆再携新书《重组与突破》归来。

这本书辑录了黄奇帆在重庆工作期间,每每遇到难题时,“以重组求突破”的思维与实践。

黄奇帆说:“我在50余载的工作历程中,有幸参与、主导了一系列重组”,包括在上海重组本地股、振兴工业、开发浦东,以及在重庆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从中我深刻领悟到重组的真谛与妙趣”。

其真谛在于资源优化配置;其妙趣在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重组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智慧的结晶、思维的张力和经验的累积,也是管理者心路历程中最愉悦的篇章。

在工作过程中,以及在企业和地方发展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瓶颈乃至危机,如果能够运用重组的思维方法,逢凶化吉、摆脱困境,那无疑是一大幸事。

人生和事业也在不断重组、不断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跌宕起伏,会化育成生命的乐章,奏响重组的旋律。

以下文字摘编自黄奇帆自序《世界是可以重组的——关于重组方法论的若干思考》

世界是可以重组的

“重组”二字真是奇妙。

“千里为重”,意指空间的转换和历史的邃远;“组”,“糸”旁指“丝绳”,“且”部为“加力”,寓意抓住主干,理清乱麻。

两个字组合起来,就是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发挥聪明才智,抓住问题主线,对事物的构成要素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最优解决方案。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写道,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

其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站在这样的哲学高度理解重组,就是通过改变事物的联系方式和运行条件,使其内部结构优化,进而使运动的方式、运动的轨迹朝着理想的方向和预期的目标转化。

无论是词源学考证,还是哲学辩证思考,都告诉我们,重组是一个广泛适用的概念,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可以重组的。

深化改革离不开重组。所谓改革,就是抓住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牛鼻子”,通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方式来提升综合效率。改革是体制、机制、制度的重组,重组是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改革与重组异曲同工,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我们处在一个深刻转型的时代,原有体制弊端尚未根除,新生市场机制有待发育,如何破解长周期、大范围、反复出现的历史遗留问题?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中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如何依托现有条件,着力解决现实的问题,实现预期目标?

这些都需要我们运用重组的思维和办法,通过边界条件的调整变化,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协调配合、相得益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重组。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本质上都是通过经济要素、创新驱动、资产结构、股权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经营运作,以促进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

这里面包含诸多重组操作,包括资产重组、组织重组、管理重组、资源重组、要素重组、权利重组等,其目的都是通过重组达到“1+1>2”或“5-2>3”的效果。

可以说,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生态,都涉及重组。大千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以重组的。

重组的五种目的

重组历来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是有明确目的的。一般在五种情况下,要启动重组的思维。

一是实现超常规发展,需要重组思维。企业要想迅速扩大规模、占领市场,获得战略机会,地方要想加快发展、弯道超车,一般的方法往往是行不通的,这时就需要转变思路,考虑用重组的方法来推动。

二是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创新的重组思维。一些问题由来已久、长周期存在,如果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那么这些问题在传统的坐标体系内一定是无解的。这个时候,就要考虑用重组的办法去解决。

三是解决广泛存在的问题,需要独特的重组思维。既然一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那么甲想解决它,乙也想解决它,但大家却都没有想出好的办法,这就说明常规的办法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应该用独特的重组思维来解决。

四是遇上爆发性、危机性、冲撞性的尖锐问题时,也需要重组思维。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常规的办法一般不管用,因此必须用重组来摆脱危机,用重组来抓住机遇。

五是在社会发展中产生了新政策、新制度、新环境、新条件,企业的活动空间骤然放大的背景下,需要有重组思维。例如,经济全球化使资源配置的范围超越了国界,一个地方要想分享全球化红利,就必须运用重组思维,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重组涉及五种制度条件

资产重组、资本重组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都涉及市场的微观制度和宏观制度,重组必须根植于市场经济的微观、宏观制度之中。一般来说,从微观到宏观,整个市场制度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层次。

第一,微观制度涉及工商企业、金融企业的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产权结构等都属于这类制度范畴,具体表现为内部管理的控制,也表现为企业的产权。不管是工商企业还是金融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涉及这个问题。

第二,涉及国家投融资体制调整中的投资管理制度和投资控制制度。改革开放后,逐步进行了调整,一些项目不再需要政府审批,而是企业自己做主,但国家也有一套投资管理的制度来监管和约束企业。

第三,重组伴随资本流动,因此会涉及金融监管制度。重组过程中会涉及资金市场、保险市场、资本市场的穿透和叠加,因此国家对三大市场监管存在一个综合监管的问题。

第四,涉及国家宏观调控制度。市场经济有其局限性,对市场难以触及或因市场竞争引发社会不公的地方,国家会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的手段进行干预,使其朝着良性方向发展。重组与这套制度安排密切关联。

第五,如果是跨国重组,除了要考虑各个国家上述四个层面的经济制度,还要考虑国与国之间法律和文化的差异。

推进重组的五种方法

当遇到上述五种需要重组的情况时,可以从五个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案。

第一,边界调整法。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边界条件下运行的,调整边界条件往往能改变企业的运营环境,实现优劣的转换。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企业发展边界进行调整,通过关闭破产、核销坏账、债转股、实行下岗再就业、消除企业冗员、剥离企业社会职能等方式,使企业重新焕发活力。

实际上,国企边界得以调整后,许多优秀企业就脱颖而出了。

第二,资源优化配置法。资源优化配置法,即在市场原则下,通过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提高各种要素的利用效率,取得更大的收益。

资源优化配置法同样适用于企业间的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包括企业上市,垃圾股重组,各种大小集团强强联合,或者优势企业与弱势企业的合并。这不是为合并而合并,而是为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优化重组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使参与资源配置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好处,实现多赢。

第三,利益分配法。简单地讲就是切“蛋糕”的方法,通过改变利益分配方式或者分配比例来进行重组,提高效率。

第四,结构调整法。结构调整法就是对企业内部或者系统内部的体制结构进行改革,包括合并分立、层级压缩,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向优秀企业集中,资金向优秀产品集中,资本向优秀企业家集中,进而减少企业内部的扯皮、消耗、“出血点”,提高企业的效益。

第五,管理政策调整法。比如,对无法适配工作要求的管理层人员进行调整,起用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对管理方法进行更新;或者出台新的政策措施,从运转机制上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企业高效规范运行。

重组的五个注意事项

不管遇到哪种情况,也不管用什么方法进行重组,都要把握以下五个要点。

其一,不能在重组时搞“民粹主义”。一定要清楚,重组是管理层的事情,是有一定权力、资源、资金、实力的管理者之间默契的行动。

其二,重组要讲时机、讲机遇。可能在某个时点,重组不仅能够成功,而且成本很低。但是,到了另一个时点,重组虽然能做成,但成本却可能提高了一倍。因此,重组时要择机而行、果断处置。

其三,重组一定要尽可能照顾方方面面的利益。重组的各方应该是多赢的。

其四,重组必须在阳光下作业,合乎法律,合乎市场规则,合乎社会公共利益。如果变成几个有权力的人搞了一些阴谋诡计,赚了一笔钱,但损害了社会利益,利己害人,这是行不通的。

其五,重组要基于自身实力,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你有10元的能力,可以拿出3元去重组。但若拿出全部老本,甚至以高杠杆、高负债去重组,那就得不偿失了。

重组者须具备的五大素质

如何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重组法则呢?我的体会是,一个好的重组推动者,须具备五大素质。

一是善于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一个好的重组者,不仅要有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知晓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各种现象内在的逻辑关系,还要受过案例的训练,而不是依靠死记硬背。

重组是不能有框框的,《重组与突破》提供的几十个案例也不是为了给大家设立框框,而是重在开启思路。

二是善于化繁为简。古人说:“大道至简。”把复杂问题切割成几个简单问题,然后一个一个地解决,解决以后叠加起来又互为前提,这样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但是,简单化并不是违反游戏规则。

有些重组不成功,往往是因为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或者把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复杂了。

三是善于运用国家各类政策。重组必须善于把国家的各类政策、各类金融工具用足、用好、用活。也就是说,必须把国家的法律制度、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根据实际情况用得恰到好处。

四是善于利用身边的条件、资源。重组要从身边做起。任何一种重组,都是基于问题的解决、困难的解决。

我们身边往往就有现存的各种资源、信息和关键因素,就看我们是不是独具慧眼,能否抽丝剥茧、条分缕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进而通过事物发展边界条件的调整,抓住关键环节,实现资源要素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用最大化。

重组这件事,不靠天、不靠地,不靠外力、不靠运气,靠的是管理者系统的思维、正确的判断、有效的决策,因为重组的资源要素就在管理者身边。

五是在重组中善于把握底线思维,不留后遗症。要防止在重组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引发了另一个更大的问题;要防止在重组中把现在的问题推向未来,现在的问题看似解决了,却引发了未来性质更严重的危机;要防止在重组中以邻为壑,不能把自己的问题转嫁给别人。

总之,用重组、整合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各样的重大问题,碰到难题、解决难题后,你常常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重组的最高境界就是,你已经把中央的政策、法律限制的问题、手中可以操作的杠杆资源、老百姓能够接受的条件,都装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框,在这个框里,你可以对所有的东西任意地组合,但是“随心所欲不逾矩”。到了这一步,组合出来的方案,就能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和认同。

以上就是黄奇帆的重组心得,概括起来就是:重组的本质是资源优化配置、体制机制创新,重组的奥妙在于“随心所欲不逾矩”“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企业家而言,掌握了重组这个工具,就多了一种运筹财富、摆脱危机的本事;对政府官员而言,掌握了重组这个工具,就多了一种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1 阅读:32

衷心书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