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航运安全保障体系与海上武力威胁

浩瀚谈趣事 2025-01-13 06:46:31

浅谈航运安全保障体系与海上武力威胁

前言

航运业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纽带,航运安全保障体系的高效运行是实现其健康、高效、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战争冲突、地缘政治危机、海盗袭击等海上武力威胁对航运安全保障体系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压力。

航行未来:安全至上

2024年是《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通过50周年,该公约在制定船舶建造、设备和操作的国际安全标准、预防海难和保护生命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国际海事组织(IMO)将2024年世界海员日主题定为了“海上安全,分享您的最佳提示”、世界海事日主题定为了“领航未来:安全至上”,以此来呼吁全社会、全行业共同努力,继续制定和实施监管制度来加强海事安全和船舶安保,确保航运业的持续转型。

“领航未来:安全至上”这一主题除了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若干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外,还与我国交通运输部于2021年9月发布的从监管体系建设角度明确我国航运安全保障体系发展方向的《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工作方案》和2021年11月发布的基于完善水运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和应急保障水平,推进平安水运建设等重点任务的《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目标相吻合,都是强调新形势下航运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水上航行安全意识的提高。

航运安全保障体系

航运安全保障领域的发展基本上都是借助于数字孪生、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兴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重点建设港口智能化码头和智慧航道、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以及大力发展无人机、一体化管控平台等新型智能化管控手段的同时,提前规划航运安全的前景与应对风险的预案。

在不久的将来,新一代航运安全保障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蓬勃发展期,智能化技术将成为航行安全监管与应急保障提高效能的重要手段。从航运安全保障体系的角度出发,建设港口智能化码头、智慧航道、解决数据孤岛问题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港口智能化码头:所有机械设备都在智能智慧控制系统的调配下自动运行,生产作业的全流程实现了智能化、无人化,提升港口运营效率;通过码头设备运行数据,基于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对码头机械设备作业可视化全局掌握与风险预警,及早发现安全风险并及时进行维护,保障陆域作业的安全。

智慧航道:采用智慧航标、智能监测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实现可视化监管与风险预警;采用智能感知技术和数字孪生体,实时监测航道交通、天气等情况,及时发现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及时制定航行政策和管理措施,提高航道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对航道两侧重点建筑物的结构状态进行可视化监管与风险预警,提升安全保障辅助决策效能;在重点复杂水域布设水下摄像机、声呐等设备,通过对图像、数据等多源大数据分析处理,对航道水下安全态势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风险评估、安全预警,保障航道水域的航行安全。

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将政府交通运输部门、港口码头、航运企业、海事监管部门、船讯网等与航运相关的各个环节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接整合,打破跨部门、跨地区的航运“数据孤岛”问题,形成聚焦合力,保障数据资料最新有效,打造航运专属数字智控系统,推动数据共享与协作,提高航运安全监管效率与应急保障能力。

目前世界各先进沿海国家都在为未来航运的业态变革积累技术基础和安全管理方案,例如欧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构建统一的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RIS)来应对跨国、跨区的内河高密度航运安全运输问题;欧洲海事安全局(EMSA)应用无人机系统来监测人员安全、船舶安保、环境危害以及协助救援;英国制定了《海事2050规划》,决心在智能航运技术的设计、制造、应用方面达到世界领先地位,推动海事安全监管部门的效能提升;新加坡在港口设备上安装传感器,采用影像分析和传感器来全天候监测装卸货物的搬运工在操作期间的安全问题;我国提出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强调信息感知、水域覆盖全面性等。这些新一代航运安全保障体系智慧化基础设施和管控手段在未来航运业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加强航运管理制度建设、严控低标准船进入市场、提升船员操作技能和强化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对于实现航运安全保障体系智慧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水上航行安全

航运业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居功至伟,但航行安全事故和不安全因素一直难以根除。

1912年4月15日凌晨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客运轮船“泰坦尼克”号沉入大西洋海底,导致一千五百多条人命葬身大海。一百多年来,航运业从“泰坦尼克”和后期陆续发生的其它海难事故中吸取教训,不断出台更新安全法规和标准、提升安全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加强应急响应和技术革新,在海上航行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伴随着航运业的蓬勃发展和全球船舶数量的激增,海难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每年船舶全损数量超过200艘。航运业在事故后的安全反思整改中,不断地寻找有效途径来提高航行安全,船舶全损数量逐年减少。在2013-2022年十年间,共发生807起船舶全损事故(仅统计100总吨以上的船舶)。

随着船舶立法、船舶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安全措施的普遍提升以及采用各种创新的管理理念来加强风险管理和筑牢安全屏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差错及设备缺陷,船舶全损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2023年,全球共有26艘100总吨以上的船舶全损(沉没是最主要的全损原因,其次是火灾/爆炸和搁浅/触礁;过去十年和2023年的全损数量的1/3左右发生在东南亚地区),较2022年的38艘下降了32%,比2021年(59艘)下降了56%,比2013年(109艘)下降了76%,这反映出航运业对船舶安全措施关注度不断提高,特别是通过采取提高船舶设计标准、进行技术革新和风险管理、加强航行安全监管等措施,大大提高了船舶的航行安全。但还是会出现一些由于人为失误、对先进导航技术的过度依赖、极端天气和海况等造成的船舶沉没、搁浅、火灾、爆炸、机械故障、碰撞等船舶全损事故。所以,航行安全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话题。

针对新形势下确保更高水平的航行安全,需要全社会,特别是航运业利益相关方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对由传统船舶、不同程度的智能化船舶和不同的交通运输模式的航运系统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加强航运安全文化建设,从以往发生的事故中分析原因,吸取教训,通过出台相应的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提高设计和建造水平、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海事监管能力、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新技术、新能源船舶等前沿领域研究等措施,携手推动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模式的多元共治和转型升级,共同应对未来航运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力争在最大程度上让未来航行更安全、更环保。

航运业面临的武力威胁

航运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路径是船舶的安全运营。目前全球航运业发展面临着低迷徘徊、增长乏力、人才缺乏、环保压力大等严峻问题,而船舶除了受到沉没、火灾、爆炸、碰撞、搁浅、恶劣气候、机械设备故障等常规风险外,还存在这一些诸如战争冲突、地缘政治危机、海盗袭击等涉及武力的潜在风险和挑战。

战争冲突:2021年3月爆发的俄乌战争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经济、国际航运市场以及与该地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虽然乌克兰和俄罗斯两国并未处于国际海运通道的关键节点,但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分理由的炮击和突袭造成黑海、亚速海海运中断,乌俄境内的港口基础设施和船只受到战火的影响而大面积损坏,对航行于俄乌附近水域的船舶、海员和货物造成严重威胁,导致了该地区贸易减少和经济不稳定的同时,也给航运业带来了长期巨大的安全风险,多数国际知名船公司不得不宣布暂停在两国的货运服务。由于船舶不得不避开战争地区而寻找替代航线,使货物的运输时间延长和成本增加的同时,其他航线交通流量的增加,导致了船舶的拥堵和延误。

由俄乌战争引发的制裁增加了航运公司海运的合规风险以及对全球海员供应产生了显著影响,国际海员(特别是高级海员)紧缺问题愈发严峻起来。俄乌两国作为过去全球航运业重要的人力来源,战争爆发前,两国海员占全球航运业人力比率近15%(俄罗斯10.5%、乌克兰4%)。国际航运商会(ICS)预计,到2026年底前,全球将缺乏9万名受过训练的海员。国际海员(特别是高级海员)的紧缺导致船舶难以配备合格海员,这是国际航行船舶安全的一大隐患。

另外,2024年5月27日,俄罗斯官方发布了一份震撼全球的声明:自即日起,任何企图非法闯入乌克兰港口且疑似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船只,都将被视为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威胁,将受到精确远程打击的严厉惩处。这一战略举措的实施,使得黑海部分区域临时划定为紧急高风险航行区,给航行在该水域的船舶带来极大的安全问题。

俄罗斯公开发表了上述针对船只的打击声明,乌克兰好像也没闲着。自俄罗斯于三年前对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以来,乌克兰已多次被怀疑对俄罗斯的海上资产发起秘密攻击。2024年12月24日,俄罗斯货船“大熊座号”(Ursa Major)在地中海海域遭遇恐怖袭击,导致右舷尾部区域连续发生三次爆炸后沉没。船上共有16名船员,其中14人,2人下落不明。此次疑似乌克兰针对俄罗斯船舶发起的沉船事件不仅为地中海的海上航行安全敲响了警钟,还对全球航运业正在建立的航运安全保障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俄乌冲突对全球航运安全的具体影响将取决于战争的持续时间、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

地缘政治危机:以2023年11月爆发的红海危机为例,红海是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的海运线路上的重要航道,承载着全球约15%的海运贸易(其中包括近30%的集装箱运输),对于全球能源、物资等供应链来说,红海航道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随着红海局势持续紧张,这条航运大动脉受阻对全球供应链和东西方的经贸往来造成严重冲击,也对来往船队的安全航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自2023年11月19日胡塞武装首次扣押一艘与以色列公司有关联的日本货船及其船员、并开始在关键航道发动无人机和导弹袭击以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短短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共发生超过110起袭击事件,至少包括 6 起严重事件、42 起轻微事件、44 起尝试袭击事件、4 起劫持事件、12 起可疑活动事件、造成 4 人死亡、2 人重伤(以上数据来自联合海上信息中心JMIC)。其中包括以下对过往船舶发起的重大袭击事件:

2023年11月19日:在也门荷台达附近武装劫持了日本货船“Galaxy Leader”号及来自五个国家的25名船员(迄今为止,25名船员仍被扣押为人质);

2023年12月3日:袭击了挪威籍油轮 M/T Strinda ;

2024年1月8日:袭击了一艘英国油轮;

2024年2月19日:击中了英国货轮“鲁比马尔”号(Rubymar),该货轮于3月1日晚上沉没;

2024年3月6日:导弹袭击了货船“True Confidence”号,造成至少3人死亡,4人受伤;

2024年4月10日:使用无人机和海军导弹对货船“达尔文号”(MSC Darwin)、“吉娜号”(MSC Gina)、美国货船“约克敦号”(Maersk Yorktown)以及一艘美国军舰进行了精准袭击;

2024年5月24日:使用导弹对包括一艘名为Essex的LPG船在内的三艘船舶进行了袭击;

2024年6月13日:使用两枚反舰巡航导弹袭击了“Verbena”号,导致该轮发生火灾,一名海员受伤;

2024年7月15日:使用弹道导弹和无人机对包括一艘油轮的3艘船只进行了袭击;

2024年8月23日:在也门港口荷台达附近袭击了载有 15 万吨原油的希腊油轮 “Sounion” 号,导致该轮严重受损;

2024年9月22日:袭击了两艘原油油轮;

2024年10月10日:袭击了化学品运输船“奥林匹克精神”号,导致该轮发生了三次爆炸;

2024年10月22日:在阿拉伯海用导弹袭击了马士基九龙号、用两架无人机袭击了 SC Montreal 号。

红海危机刚刚过了一周年,2024年12月5日,也门胡塞武装袭击了杂货船“ISA Star”号,导致该轮机舱发生火灾并引发进水,船员被迫紧急弃船;12月10日,胡塞武装对位于亚丁湾的两艘美国驱逐舰和三艘刚刚离开吉布提港的美国补给船实施了打击;2024年12月22日,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发表声明称,21日对红海水域的美国“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及其随行军舰,共发射了8枚巡航导弹和17架攻击无人机……

红海航线的安全问题引发全球无数人的关注、震撼与不安,如此紧张的局势不但危及无辜海员的生命和对国际航运秩序的极端挑战,更重要的是凸显了该地区安全形势的严重性和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沉重压力。目前已有数家国际知名航运公司发布公告宣称其旗下船只不再穿越该地区,而大量海员也拒绝在红海水域航行的船舶上工作。

由于也门胡塞武装对航运线路构成威胁,促使航运公司重新评估其全球航线布局,减少对单一航道的依赖。为了避免通过红海曼德海峡的货船遭受也门胡塞的武装威胁,很多船公司不得不将其运输船只从危险区域改道绕航好望角(从鹿特丹港到新加坡港的常规航程约为8440海里,而绕道好望角的航程约为11720海里,增加了约40%),导致船舶航行周期延长、货物周转率下降和运输成本上升,船舶航行周期延长也是船舶航行安全的不利因素之一。

面对国际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频繁的突发事件,航运业迫切需要采取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安保力度、打击非法武装分子、设立海上联合通航安全监测信息共享中心和提升船舶航行安全保障能力等多维度的综合措施以增强抗风险能力。航运业界更加担心的是,随着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对商船的攻击不断增加,其他组织会趁火打劫,针对商船的攻击可能会蔓延开来。

总而言之,地缘政治危机对航运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对航运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以及由于安全风险增加所带来的航运公司保险费用的相应上涨外,还涉及到航线调整、运力短缺、运价上涨、运输效率下降以及供应链中断等多个层面,这些影响不仅对航运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也对整个航运安全保障体系和全球贸易流畅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盗威胁:2023年的数据显示,从许多关键指标来看,全球主要航线的海盗活动呈上升趋势,全球范围内共发生海盗事件120起。2024年的几起海盗武装劫持事件再次提醒人们,海盗活动仍然是船舶航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威胁。海盗利用黑客攻击船舶网络对船舶进行操纵,为其劫持船舶提供便利是目前海盗“精准犯罪”的新方式,已经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

在海洋上令商船胆寒且是国际航运关注的焦点当属亚丁湾水域附近的索马里海盗和几内亚湾水域的西非海盗。

索马里海盗:亚丁湾航线是世界上交通最繁忙的商业走廊之一,也是波斯湾石油出口的重要动脉。索马里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地缘政治冲突、非法捕鱼等因素是马里海盗猖獗的主要原因。

索马里海盗装备了AK-47、火箭发射器(RPG)等杀伤力比较大的武器,海盗们宣称其这些威力巨大的武器作为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用来让船只停下来。如果船只不停,他们就向船舶的上方射击来吓唬船员,目的是抢劫船舶物资和索要赎金,而不是杀人。

尽管联合国安理会(UNSC)通过了多项针对索马里海盗行为的决议,允许外国海军和空军进入索马里海域巡逻护航,并授权欧盟海军部队与美国合作,使用“一切必要手段镇压海盗和海上武装抢劫行为”,但索马里海盗依然我行我素,对来往商船进行有恃无恐地攻击和干扰,严重威胁船舶在印度洋上的航行安全和加大了全球海上供应链的安全风险。

根据在附近巡逻的欧盟海军部队“阿塔兰塔行动”的数据,2013年至2019年间发生了26起海盗袭击事件,而2020年至2022年间则没有发生一起。但到了2023年,袭击事件恢复,发生了6起;2024年的数据显示,海盗袭击事件已激增至22起。

从2024年发生的海盗袭击事件可以看出,其攻击的范围越来越远、索要的赎金也越来越高,并且出现了商船所雇佣的武装保安与海盗相互勾结、里应外合、共同作案的现象,例如:

由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国际航运公会(ICS)、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INTERCARGO)、国际油轮船东协会(INTERTANKO)和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OCIMF)等国际组织在2021年设立的索马里海盗“高风险区域”范围最远距离索马里海岸线只有几百海里。而2024年3月12日,一艘悬挂孟加拉国国旗的船只“MV Abdullah”(阿卜杜拉)号货轮在距离索马里东海岸1000多公里的地方遭到武装人员的劫持,23名船员被扣为人质并被勒索500万美元的赎金后才将其释放。这标志着索马里海盗攻击的范围越来越远。

2024年11月底,索马里海盗在索马里东北部邦特兰海岸劫持了一艘载有18名船员的中国渔船,并索要高达1000万美元的赎金。此次武装抢劫是由于渔船所雇佣的武装保安与海盗勾结所致。武装保安上船后引来海盗,一同劫持了渔船。此次事件反映出索马里海盗活动在多年衰落和沉寂之后再次死灰复燃,凸显了重要海上航线和地区稳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

亚丁湾、索马里海域、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等水域的海事安全风险极速攀升不但影响全球贸易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加剧了人们对非洲之角(索马里半岛是非洲最大的半岛,因其形状像犀牛角,被称为“非洲之角”)周围水域航行安全的担忧,同时也给海军和航运公司带来了新的挑战。国际海事局(IMB)警告称,索马里海盗可能准备对航运业发动更多袭击。

几内亚湾海盗:几内亚湾沿岸国家普遍政治腐败严重、行政效率低下,经济失衡、民生问题严峻,导致很多贫穷的年轻人极易受到犯罪集团的蛊惑和经济利益的诱惑,盲目加入海盗团伙,且政府无力承担打击海盗的费用,导致整个非洲西海岸交通枢纽的几内亚湾海盗活动日渐猖獗,劫持船舶、绑架船员事件频发,已经成为全球海盗威胁最严重的地区。其袭船数量、范围、目标、手段等都与索马里海盗有所区别。

几内亚湾海盗最初集中在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活动,现已北扩至几内亚海域,南下至安哥拉海域,袭击范围涵盖十多个国家海域,其组织的严密程度明显要高于索马里海盗。

索马里海盗通常只劫持船速较慢、船舷较低的远洋商船,而几内亚湾海盗从最初劫持的远洋油轮和货轮等大型商船转向了对所有类型的船舶发动袭击,可以说是逢船必劫,显得“饥不择食”;与索马里海盗只要赎金、谋财不害命相比,几内亚湾海盗更加暴力凶残,为了抢夺钱财大开杀戒,既谋财又害命!

近年来,虽然几内亚湾海盗有时受沿海国军事以及保安巡逻艇的干预稍有收敛,但有时也无视港口保安巡逻,明目张胆、顶风作案,表现极为猖狂。在劫船过程中,造成船员伤亡的案例比比皆是。船员被绑架关押期间,经常遭受非人道对待,甚至有可能被伤害致死。有证据显示,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在该地区的绑架和赎金交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索马里海盗和几内亚湾地区的海盗活动此起彼伏,对船舶的航行安全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因此需要各国际组织、船旗国、航运企业与船舶等从政策、技术、资源、措施等维度全面提升对海盗的打击力度和防范效果,建议在这些高风险水域航行的船舶保持高度持续警惕,实施一套全面的强化海事安全措施,加强船舶抵御潜在威胁的能力,并遵循安全航行的最佳做法,以减少海盗事件风险。

国际航运公会(ICS)为了协助船舶和码头营运者、海员及主管部门应对海盗、绑架及恐怖主义等威胁,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发布了《海上安全:船东、海员及主管部门综合指南》(Maritime Security: A Comprehensive Guide for Shipowners, Seafarers and Administrations)。该指南借鉴了二十多年间航运业处理日益严峻的海上安全威胁的经验,旨在建立一个由缔约国政府、政府部门、地方行政机关和航运业以及港口业等相关利益方进行合作的国际框架,对海上保安采取更加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促进船舶航行安全。

结语

目前航运业依然是我们可以信赖的运输方式。无论是传统的航海模式还是未来的航运系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安全因素,而临海国家战争冲突升级、地缘政治危机加剧以及海盗袭击猖獗等海上武力威胁,导致更多的海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的发生,如何实现对未来航运系统的安全管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航运业要对可能影响到航运安全的各类事件的微妙变化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与航运有关的武力威胁和不断提升自我抗风险能力的同时,与国际社会一起,携手共同应对航运安全保障体系的风险与挑战,以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全球海上供应链的顺畅。

0 阅读:0

浩瀚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