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钱版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闲云野雀 2023-03-27 15:17:09

三块钱版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三元这种纸币面值,只在我们的第二套纸币中曾出现过,到后来的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中一直不见身影。当时还发行有一块钱、两块钱、三块钱、五块钱、十块钱,的确出现过三块钱的版本。这种三元纸币是由苏联帮我们代为印制的,又称为“苏三币”,属于我国1955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也是唯一面值为三元的人民币纸币。苏三元的整体色泽是绿色的,正面的主要图案是井冈山龙源口,周围搭配深绿色的花边,上面中间写有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大字,左右两边写有面值三元的字样。背面用四个民族的文字写着中国人民银行三元,四周有花纹环绕。于1955年正式发行,采用的印刷技术在当时属于先进,透光时可以看到五角星混合水印图案。这么说来,苏三元的印制还是很先进的,为何后来却不再印刷?我们以后的纸币中也不见三元的身影?曾经发行的三元纸币,经过并不长久的流通后,就停止流通和收兑了。为什么它如此神秘?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发生变化,因为我们尚未掌握苏三元的印刷技术,为了防止外部力量对我们货币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决定紧急回收。1964年苏三元就停止流通了,算起来虽然流通了9年之久。而三元这个面值,也比较特殊,用一元或者一元与两元组合就能得到这个面值,用一元、贰圆、五元的不同组合,就足够得到从一到十的其中任何面值,三元的存在显得不那么必要。因此,在后来发行的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纸币中,取消了三元这个面值。因为当时我们在很多方面推崇向苏联学习,他们的货币里有一种面值是三卢布,我们也跟着印刷了面值为三元的纸币。计划发行第二套纸币之初,我们还处在建国初期阶段,国内对于纸币的生产技术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自己生产新的纸币存在困难。于是向苏联老大哥求助,委托苏联帮助我们代印一部分纸币,第二套中的三元就是其中一种苏联代印的纸币,所以也被人们称为苏三元。

1955年3月新版人民币在全国正式发行,新版人民币后来改了一些图案,沿用至今。之前的民币一开始一块钱当一块钱,一分钱当一分钱花,1949年到1955年严重通货膨胀,主要原因是在1949年之前整个国家已经连续很多年通货膨胀了。大家看民国时期的各种材料,包括看《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等电影,发现人们都在大秤上称钱,扛着那么多钱去买袋米,钱比米还重,那么多年通货膨胀产生了惯性,导致我们发行人民币以后,一直没有刹住通货膨胀的车。紧接着爆发了朝鲜战争,战争需要大量的钱来支持,所以产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到1955年时已经变成了一万块钱买原来人民币一块钱的东西,涨了一万倍,到后来已经搞不去了,要发行新版人民币,所以新版人民币是一块钱换一万块钱,原来一千块钱看场电影,就变成了一毛钱。新版人民币发行之后是最稳定的纸币,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发生通货膨胀,一直到80年代才开始逐渐涨工资,到了后来经济蓬勃发展,货币发行量逐步增加。新版人民币稳定了很多东西,当然也是以物资匮乏为基础的、以票证制为基础的稳定,而不是市场稳定。那个时候花钱也买不到东西,买任何东西都要票,所以人民币只是一方面。有再多钱,就算拿出一万块钱,也买不来一个馒头,因为买馒头要粮票。而粮票还分地方粮票,你要从上海出差去北京,上海粮票还用不了,必须打报告说去北京出差三天,换五斤全国粮票,才能来北京买粮食。布要布票,手表要工业券,一切东西都要票。上海连烟都要票,北京还好,烟不要票,所以当时上海抽烟的人很倒霉,拿自己的肉票换别人的烟票,只能吃素了。所以当时人民币稳定,基本是以票证制度、物资匮乏、限制供应的方式,保持了这么多年稳定,导致工资很多年不变。

#三元钱##人民币##苏三币##通胀##历史#

0 阅读:174

闲云野雀

简介: 喜读书,音乐,运动。 系统思考,多维视角立体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