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代的经典电影《教父》1973年的3月27日,美国电影教父荣获第4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教父是一部跨时代的电影,之前美国的黑帮片完全沿袭了西部片的程式化模式:黑帽子坏人坏的要死,白帽子好人好得不行。
在电影传播学中的这一概念说明好莱坞电影在向人类社会传播过程中分别从读者、听众、观众三个角度出发来实现传播的,所以受众理论在电影对人类社会的传播过程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而电影《教父》无疑是好莱坞电影神话中的佼佼者,它对传递人类文化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西方文明下“家族”共同利益是有所选择的, 一方面是集体文化的象征, 另一方面也受到一些人选择。《教父》这部电影在自身家族文化价值建立上有着自身的一套体系, 例如山尼继承克里昂的权利, 同时也背负着克里昂的家族仇恨, 这最终让山尼死于乱枪之下。麦克继承山尼权利, 也有类似的逻辑。“家族”这个标签让这些人们深深地陷入了为社会地位与谴责共同世袭的困境而战, 麦克选择用以牙还牙的方式延续这个诅咒, 而山尼则成了克里昂的替罪羊。《教父》中的家族共同体, 即使山尼死了依然无法赎罪, 血腥的事件依然还在延续, 得到的结果是麦克用四大家族首领和卡洛的头颅来祭奠山尼的死亡, 继续复仇事业成为了其他家族继续存在一种方式。《教父》里的选择大多是建立“家族”共同利益, 因此“家族”的观念是影片的灵魂, 它将影片带入更深入的层次中。《教父》所传输的价值观念——在传统的家族观念困境中做出自身的选择, 尤其是放在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下。宿命式悲剧继续延续一种旋涡式血腥循环, 而且还是以“家族价值”作为口号。当无数现代人“无限循环悲剧”这一不可改变本质, 不妨偶尔作为大智若愚的人舍弃自身原有信念或者志向, 浇灭所谓“家族利益”的导向。《教父》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对当时的美国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反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理解该电影所蕴含的深意,特别是其所蕴含的现实主义元素,以新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该电影,同时审视当下文明社会中折射出的社会现实。也深刻揭示人类社会中的现实,公权力缺位下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如何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