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夜饭市场的热度持续攀升。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预制年夜饭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在电商平台上,一款仅售 293 元却包含 8 个菜的预制年夜饭套餐,页面显示已售超 5000 单,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心头好。
预制年夜饭的走红并非偶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而预制菜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不仅操作简单方便,只需按照说明书进行简单的加热或烹饪,就能快速上桌,而且菜品丰富多样,从家常小菜到特色佳肴,应有尽有。对于那些厨艺不精或者想要偷懒的人来说,预制年夜饭无疑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它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又能让家人在春节期间品尝到美味可口的饭菜,享受团圆的欢乐。
从市场数据来看,预制菜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美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平台上 “年夜饭预订”“年夜饭餐厅推荐” 相关搜索量月环比提升 256%,年夜饭线上预订量同比增长 305%。不仅如此,预制菜的销售渠道也越来越广泛,各种餐企、商超、生鲜电商等都纷纷入局,推出特色预制菜品和礼盒。在成都的多家线下商超,记者看到了琳琅满目的预制菜,从简单的八宝饭到复杂的佛跳墙,蒸炸煎煮各色菜品一应俱全。
然而,在预制年夜饭火爆销售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 没有国标。虽然预制菜产业发展迅猛,2023 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 5434 亿元,预计 2026 年突破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 20%,企业数量也不断增长,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但是,缺乏国家标准却成为了制约预制菜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没有国标,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在新规出台前,部分预制菜企业为了延长产品保质期,超范围、超量使用防腐剂,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也给整个行业的发展蒙上了阴影。而且,标准不清还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难以辨别优劣。不同品牌的预制菜在食材选用、加工工艺、色香味还原度等方面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规范,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时无所适从。有的预制菜可能在加热后口感大打折扣,有的则可能存在食材不新鲜的情况,这些问题都让消费者对预制菜望而却步。
此外,国标缺失也不利于预制菜行业的规范化发展。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指导,容易出现生产流程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阻碍了整个行业的进步。同时,缺乏国标也给市场监管带来了困难,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难以准确判断产品是否合格,无法有效地维护市场秩序。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已经意识到了预制菜国标缺失的问题,并开始采取行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了数位代表委员提出的针对预制菜行业发展要建立统一标准体系建议的答复,称目前正在完善预制菜标准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制菜》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组建专项工作组,有序推进标准研制工作。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在组织研制《预制菜术语与分类》,对预制菜相关术语定义和类别进行规定。
除了国家层面的努力,一些地方也因地制宜发布了预制菜地方标准,如江西省、辽宁大连市、陕西咸阳市等地制定了相关地方标准,为预制菜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规范和指引。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制定了《方便菜肴》等 6 项预制菜相关行业标准计划,中国饭店协会、广东省企业创新发展协会、汕尾市餐饮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也分别发布了团体标准,为预制菜的品质分级及生产质量管理提供标准指引。
展望预制菜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其在生产技术上会有新的突破。例如,在保鲜技术方面,将会有更先进的低温保鲜、气调保鲜等技术应用,减少对防腐剂的依赖,更大程度保留食材的营养与口感。在加工工艺上,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设备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标准化程度,降低人力成本。
从市场拓展角度来看,预制菜不仅在国内市场持续升温,在国际市场也将迎来新机遇。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预制菜有望作为文化输出的载体,将中式美食推向全球。尤其是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菜品,如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等,经过标准化的预制处理后,有望在海外市场受到欢迎。
在产品多元化方面,预制菜将更加注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针对健身人群,会推出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的定制化预制菜;针对老年人,会开发更易消化、低盐低糖的产品;针对儿童,会设计造型可爱、营养丰富的菜品。同时,预制菜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也会更加深入,比如与旅游产业结合,开发适合景区售卖的即食预制菜,方便游客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但是,要真正解决预制菜国标缺失的问题,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将质量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律,杜绝违规使用添加剂等行为。同时,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品质,从食材的源头把控,到加工过程的精细管理,再到包装运输的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预制菜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标准,明确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为企业提供清晰的生产指导和规范。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标准的严格执行。行业协会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自律,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开展质量认证等方式,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此外,还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水平和辨别能力,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预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