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我进了国营厂,幺妹却因为家里的情况回老家了。再次见到她,是2006年深秋的一个雨天。她蹲在菜市场角落的塑料布棚下,头发被雨水打湿,面前摆着几捆青菜和萝卜。“幺妹,真是你啊?”我惊讶地问。她勉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没办法,混口饭吃。” 原来,她父母早逝,丈夫王大力在工地摔成了残疾,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养。大儿子小军上初中,小女儿小霞刚上小学。为了孩子,她只能起早贪黑地卖菜。
我开始经常去她摊位买菜,有时看她太累,就帮她收摊。幺妹的菜新鲜又实惠,街坊邻居都爱来买。她总是热情地招呼:“这大白菜,今早刚从地里拔的,瞧这水灵的!” 2008年春天,她攒了点钱,在街口租了个小门面,开了家百货店。店面不大,但她每天都擦得干干净净,货架上的商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咱虽然没啥本钱,”她笑着说,“但一定要让顾客进来心里舒坦。”
两年后,2010年的冬天,幺妹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租了个小厂房,买了几台二手缝纫机,做起了服装加工。我半夜给她送夜宵时,看到她趴在缝纫机上睡着了,王大力拄着拐杖在旁边给她叠衣服,两个孩子也没睡,在帮忙打包。王大力叹了口气:“她呀,总是这么拼命,我这个残废还得她养活……”
工厂慢慢有了起色,可好景不长。去年秋天,幺妹查出肝病晚期。医生急得直跺脚:“再不治疗就来不及了,家属得想想办法!”我赶紧掏出一千块钱给她:“先拿去应急。”这时,我们以前的同学张巧玲来了,一身名牌,手上戴着大金戒指。她扫了一眼简陋的病房,从包里抽出五十块钱:“买点水果吧,我还有事,先走了。”
看着幺妹手里那皱巴巴的五十块钱,我心里五味杂陈。幺妹苦笑着说:“以前在技校,她还经常跟我借作业抄呢。”街坊邻居知道幺妹的情况后,纷纷伸出援手。老李头拿出了给孙子准备的结婚钱,说是救人要紧;刘婶变卖了传家的金镯子,说幺妹平时帮了她不少忙;就连附近卖包子的张大爷都凑了两千块,说自己一把年纪了,也用不着那么多钱。
当然,也有人说闲话:“现在这年头,还有这么傻的人?为了外人把棺材本都掏出来。”老李头吧嗒着旱烟,慢悠悠地说:“你们不懂,董老板平时没少帮衬咱们。她卖菜那会儿,街坊手头紧,都让赊账;开店后,老人买东西还给打折。她这人心善,咱们不能眼看着她遭难。”
经过半年的治疗,幺妹的病情终于好转。期间,王大力带着两个孩子轮流照顾她。小军和小霞放学后就往医院跑,给妈妈削苹果、按摩。出院那天,幺妹拉着我的手,眼眶湿润:“这辈子遇到你们这些好人,值了!”
如今,幺妹的工厂已经搬进了工业园区,规模也越来越大。她每年都拿出一部分收入资助贫困学生,还定期给福利院捐款。小军考上了重点大学,学的正是机械制造;小霞也在准备高考,想学服装设计。王大力虽然腿脚不便,但精神头好了很多,在工厂负责后勤。街坊们都说:“你看人家董幺妹,这才叫有出息!”
前几天,幺妹给我打电话:“老同学,我想在咱们技校设立个助学基金,专门帮助那些像我当年一样困难的学生。这些年我总想着要报答社会,现在总算有这个能力了。”听着电话里她爽朗的笑声,我的眼眶也湿润了。
一路走来,幺妹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从一个贫困的技校生,到如今成功的企业家,她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不只是拥有财富,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回馈社会,传递温暖。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