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美谈判碰壁急赴北京,中欧达成反制单边主义共识

煜轩侃 2025-03-29 09:21:18

华盛顿的谈判桌上,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未能等到特朗普政府的妥协。在美方坚持要求欧盟额外采购24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并全面开放公共采购市场后,布鲁塞尔代表团铩羽而归。这位欧盟高官转飞北京,与中国商务部签署《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欧在抵制单边主义议题上形成战略协同。

3月25日的华盛顿会谈被欧盟内部称为“最后斡旋机会”。谢夫乔维奇携带的方案包括将欧盟对美国牛肉进口配额提高18%、削减30%汽车零部件关税,但美方要求清单远超预期,除农产品与汽车领域外,更要求欧盟终止对空客的研发补贴。德国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若接受美方条件,欧洲汽车业将损失23万个工作岗位,法国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将达54亿欧元。

特朗普政府随即宣布自4月2日起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直接冲击欧盟核心产业。大众、宝马、奔驰三大德系车企股价应声下跌9%,预估年利润缩水将超120亿欧元。意大利外交部长直言:“这不是贸易谈判,而是经济勒索。”

3月27日的北京会晤中,中方作出三项实质性承诺:优先审议欧盟农产品市场准入申请、扩大新能源技术联合研发投资、建立贸易救济措施磋商机制。这些举措直指欧盟痛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中国现为欧盟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市场,2024年进口额达420亿欧元,且每年以12%增速扩大。

值得关注的是,中欧同意重启《全面投资协定》技术层面对话。该协定若落地,欧盟企业对华投资准入领域将扩大至云计算、生物制药等32个新兴产业,预估带来年均180亿欧元增量投资。法国经财部官员透露:“中方承诺在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中给予欧企更充分举证期,这为双方技术磋商留出空间。”

欧盟的“东方突围”早有伏笔。2024年12月,欧洲议会以387票赞成通过《去风险而非脱钩》决议,明确将中国定位为“系统性合作伙伴”。此次谢夫乔维奇访华前夕,德法意西四国财长联合致信欧盟委员会,建议暂停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税复审程序。

这种政策转向背后是残酷的经济现实:中国连续两年稳居欧盟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8560亿欧元,相当于美欧贸易量的1.8倍。更关键的是,当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以3700亿美元补贴吸引欧洲新能源产业外迁时,中国市场的规模效应成为欧洲企业本土产能的“稳定器”。

中欧联合声明的签署,标志着全球贸易体系出现新格局。当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宣称“关税让美国再次伟大”时,北京与布鲁塞尔正联手构建单边主义的“防火墙”。这场跨大陆的合纵连横,或将重塑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规则,毕竟,当两个占全球GDP 33%的经济体共同反对贸易霸权时,任何国家都难以忽视这股力量。

0 阅读:56

煜轩侃

简介:为你深度解读热点事件,揭开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