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负面情绪,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看法,认为它们是不好的,需要避免。老实说,这也是我长期以来对负面情绪的看法,但随着我对情绪认识的加深,我逐渐发现,这种看法不仅不准确,而且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你怎么这么说 原因很简单。首先,负面情绪是无法消除的,因为情绪是一种进化的生存机制,是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下必然会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且,在意识层面上,情感的产生先于我们的意识。也就是说,当我们意识到情绪时,它已经产生了。因此,我们没有办法防止负面情绪的出现。它肯定会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其次,如果我们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那么当我们感知到负面情绪时,就会产生一种抗拒,不愿意面对和承认它的存在,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忽略或压抑这些情绪。
这样做将导致两个结果:一是我们的内心积累了太多的负面情绪,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其次,我们无法利用这种情绪信号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或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并获得相应的成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来仍然会以相同的方式处理类似的情况。事实上,负面情绪本身并不是负面的。所谓“积极”和“消极”,只是从个人感情的角度对情感的判断。然而,情绪进化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快乐,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发展和繁殖。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的情感都有积极的意义。情绪的本质其实是一个人内心需要的非语言信号——积极情绪表示需要得到满足,消极情绪表示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如果我们能够学习将情感视为一种信号,那么我们将不再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到它们,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解释和理解这种信号上。因此,面对负面情绪,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忽略,逃避或压制,而是要理解它并以此为基础找出我们的内在需求。只有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我们才会知道如何去行动,然后我们才能通过行动来满足自己,否则,我们将永远活在焦虑和不满中。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具体方法。为方便起见,我将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概括为“三步法”,即
识别——不加批判地接受和表达情绪;
理解——分析情绪背后的需求和信念;
超越——使用情绪,实现自我修正和成长。
识别:不加批判地接受和表达情绪
第一步是识别情绪。对情绪的识别应包括意识和表达两个层次。意识是指能够意识到自己有情感。这实际上是我以前谈论过的自我意识。关于情绪意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当你意识到自己有情绪时,千万不要批评它。例如,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在生气,则对自己说“我很生气”,但不要对生气感到主观判断,不要以为我们不应该生气。当你生气时,你会生气。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什么应该和不应该的。这是已经存在的事实。这很重要,因为接受情绪是表达和理解情绪的先决条件。如果我们不接受自己的情绪,觉得我们不应该有这种情绪,那么我们就会抗拒它,不愿意面对它,或者想要压制它。如果我们不去面对它,我们就无法理解它背后的情感,更不用说用情绪为自己服务了。在意识到情绪之后,我们需要以感受的形式表达它们。听起来很容易表达情绪,但实际上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这是因为产生情绪的大脑区域是新皮层下的边缘系统。该区域没有语言功能。我们的语言功能区在大脑的新皮层中。此外,人类的情感系统是非常复杂和丰富的。我们感觉到的情感通常是多种基本情感的混合产物,这无疑增加了表达的难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都能感受到内在的情感,却没有办法很好地表达它们的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情绪的表达过程其实就是把情绪从潜意识层面带到意识层面的过程。它要求我们仔细体验和感受这种情感,然后将其与适当的词汇匹配。关于情感的表达,还有另一件事需要注意,那就是,我们必须学会区分感觉和观点。感觉是对内心情感的真实描述,而意见往往是结论性的或判断性的。例如,“我弹钢琴不好”是一种意见而不是一种感觉,它是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而“我感到沮丧”和“我感到烦躁”是情绪,是对此时内心感受的描述。再比如,“你总是不在乎我”也是一种感知,而不是一种感觉。这是别人抱怨的结论。“我感到难过”和“我感到有点孤独”是感觉。实际上,表达本身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情绪,因为情绪表达需要激活大脑的新皮层,这就是理性所在的区域。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表达自己的情绪时,我们会感到放松,内心更加充实。相反,意见本身往往带有一些负面情绪。它们不仅不会减轻情绪,而且会加剧负面情绪。因此,在表达时,我们必须避免使用那些负面的结论性语言。
理解:分析情绪背后的需求和信念
如果情绪是由一些琐碎的事情引起的,那么只要情绪得以表达,情绪通常就会迅速消失。但是如果某种情绪反复出现或持续很长时间,比如我们总是感到很焦虑,那么我们要明白,这意味着我们内心有一些重要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需要仔细考虑情绪,并了解其背后的需求信号。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就是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内在需求全都以情感的形式出现。但是,问题在于情感是非语言的。为了准确地理解它,我们需要将情感“翻译”成语言。这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情绪。然后继续问自己为什么,深入探究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背后的需求。说实话,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远比表达情绪要困难得多,因为可能的原因太多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人的基本需求以及需求与情绪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那么理解的过程会简单得多。关于人们的基本需求,可以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因此,接下来我们将以马斯洛的理论为框架来简要分析人类需求与情感之间的关系。马斯洛将人类需求从高到低分为五个级别,即:自我实现,自尊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一般来说,需求水平越低,就越容易理解与之相关的情绪。例如,人类需求的最低层次是生理需求。当人体发出诸如食物,水或睡眠之类的需求信号时,大脑可以立即了解其需求,而无需思考。再举一个例子,安全需求也是低层次的需求。当安全受到威胁时,我们会产生恐惧,恐惧或愤怒之类的情绪,而这些情绪不需要进一步的理性解释。随着需求层次的提高,与之相关的情绪和情绪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解读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安全需求是对爱情和归属感的需求,其中包括亲密,信任,团体接受和关心他人的需求。这些需求让我们特别害怕失去爱,害怕被抛弃,也特别害怕被孤立或背叛。尽管每个人都需要爱和归属感,但他们的情感表达可能差异很大。例如,有一种因爱而被称为仇恨的仇恨,这是表面上的一种仇恨,但在其背后却是对爱的渴望。再比如,当另一半对自己变得非常冷漠时,我们会感到悲伤、愤怒,甚至有点焦虑,这也体现了对爱的需要。当这些情绪出现时,我们通常不明白它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对爱的渴望。相反,我们选择直接发泄他们或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而且常常会使关系变得更糟。爱和归属的需要之上是自尊的需要,本质上是地位和认可的需要。
超越:使用情绪,实现自我修正和成长
在挖掘出这些内在需求和信念之后,我们可以进入超越情绪的第三步,那就是利用情绪来实现自我成长。 这里的自我成长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纠正非理性和非理性的信念;第二部分是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并采取行动满足内部需求。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所涉及的结果和目标超出了我们的直接控制范围。什么样的结果是不可控的?例如,如果这种信念是关于别人必须做什么,或者外界必须做什么,那么这种信念就是非理性和非理性的。如上所述,情人节的男友必须为这个例子献花。这种信念的结果是我们无法直接控制的,因为我们无法控制和决定他人的行为。如果我们太执着于这种信念,那我们只能痛苦自己。其次,这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超出了我们现有能力的范围。比如,有些人经常高估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定太多的目标,安排太多的任务,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自己,才能成功。这种信念只会使人们长期感到焦虑和疲惫。不合理的信念可以说是焦虑的罪魁祸首,因为当我们想要某种结果却无法通过自己的行动实现时,我们就会变得焦虑。很多时候,我们把这些不合理的、不好的信念删除后,当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时,就不会再因此产生不好的情绪了。这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增长。但是,有时候我们的内心确实有某些未满足的需求。删除和纠正信念并不意味着满足了需求。例如,当我们由于成长焦虑而为自己设定许多目标并为自己安排许多任务时,这背后实际上是对自尊的需求。我们对此时的自己并不满意。我们希望变得更好。这种需求本质上是好的,需要得到满足。这时,我们应该将自己更改为一个更合理的目标。原因的关键是该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并且该目标的实现在我们的控制之内。然后,基于此目标,制定有效的计划并开始行动。
话虽如此,每个人都应该能够理解“情感实际上是您最好的成长指导者”这一短语的含义。情绪实际上携带着丰富的信息。如果我们真的能够理解这些信息,我们就能看透我们内心的未满足需求和脑海中各种不合理的信念。这是实现自我成长和突破的基础。这种能力其实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情商(或情商)。然而,这只是情商的一部分,属于内省智力。此外,情商还包括另一项重要能力,即外部人际交往能力。它的功能是认识和理解他人的情感,然后以此为基础,通过交流满足彼此的需求,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态度,行为或决定,实现双赢,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活得好累哦,到了一定年纪就随意点吧!不伤害别人和自己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