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为什么没嫁到另外三大家族中?护官符从出现那刻起,就不存在

薇薇聊红学 2024-04-03 08:33:04



贾敏为什么没嫁到另外三大家族中?

答案很简单,用一种简单的说法,因为贾敏值得嫁入更好的人家;

答案又很复杂,如果深刻地分析,四大家族从出现的那一刻起,就不存在。

古代的婚姻是两个家族利益的相互交换,讲究门当户对。在门当户对的同时,女子可以稍微高攀,男子要往下低娶,这是古人智慧得出的婚俗,会被绝大部分家族所遵守。

读者有的时候已经被教科书误导了,在教科书中:小说《红楼梦》是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弄得好像小说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贵族一样。

《红楼梦》是一部细节控才能品出韵味的小说,读者要是细抠文本才能看得出来,只有当年的贾府是顶级豪门,史王两大家族在贾府面前都是小弟,至于薛家,他们家只是攀附上了王家的一个跟班而已!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贾敏那可是顶级的豪门闺秀:

她的父亲是第二代荣国公;

她的母亲史太君是史侯家的小姐;

她本人是嫡出,更大概率是贾母唯一的亲生女儿。

除了真正的金枝玉叶出身于皇家的姑娘,贾敏的身份不低于任何一个贵族女子。

贾敏的婚事,值得荣国整个荣国府为她精挑细选!

贾敏能进宫吗?

以她的高贵身份当然可以,可当时的皇帝未必想那么抬举荣国府,同时一个姑娘的背景太耀眼,也会被皇太后、皇后等人,当成烫手山芋巴不得扔出去呢。

贾敏能嫁王爷吗?

以她的高贵身份同样足以匹配,可贾府只要有一个人稍微读过史书,就不会做这种作死的行为。

皇帝是什么?

皇帝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物种,贾府身为臣子要有不能冒犯皇权的自觉,是臣子就不能作大让皇帝生疑。

一旦皇帝对贾府的忠心起了疑心,那后果就严重了……

贾敏不适合嫁给勋贵,她适合嫁给读书人。

荣国府为贾敏挑的女婿,那真是万中选一的人选:

林如海出身列侯之家,可本人已经没了爵位,他是一个有贵族光环却没有真正贵族身份的人,这样的人很让皇帝放心;

林如海出生书香门第,本人更是探花郎,这意味着出身、能力、容貌都没得挑。

说林如海个人能力强,这恐怕不会有读者质疑,全国科举的第3名,这人得多聪明。

探花郎必是皇帝钦点,这意味着林如海在面对皇帝的面试时,都能应对自如、从容不迫,这个人的抗压性得超强。

探花郎得长得好看,这是从唐朝起留下来的惯例。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配得上贾敏,至于“护官符”上其他所谓三大家族的男子都弱爆了。

读者早就在教科书中,习惯了四大家族这个说法,其实四大家族也是逐渐形成的,在贾敏结婚的那个时间点,所谓四大家族还不成气候呢……

一.四大家族是怎么形成的?

说四大家族怎样形成的之前,我先说一段题外话,请读者先看清楚京都贵族圈子的真正状态。

贾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

贾母说自家是中的人家,那不是自谦而是事实,贾府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京都真正顶级的圈子是跟皇室沾亲带故的这些人:

二十八日请皇亲附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

在小说主线情节开始的时间点,整个贾氏一族,只有贾母还能勉强挤进真正顶级贵族圈子,史太君这种国公夫人等级的人物排位已经很靠后了。

荣国府的当家人,早已从当年的第一代贾源→第二代贾代善→换成了第三代贾政,整个贾氏一族的关系同皇室渐行渐远。

而第1代荣国公的时候,那个时候荣国府算是京都圈子的顶级贵族,只是排位相对比较靠后而已:

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

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这六家与宁荣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

这其中,就是《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开国时代的顶级贵族“四王八公”。

这时候请读者注意,小说《红楼梦》大背景中的顶级贵族四王八公,只有贾氏一族的宁国公和荣国公,什么史家、王家、薛家完全没资格排进去!

什么四大家族,在红楼开国的时间点上是不存在的。

随着小说时间线的发展,就到了贾代善该成亲的时候。那个时候,贾代善他老爸贾源已经用马革裹尸九死一生般地为开国皇帝征战,挣来了荣国公的爵位,贾代善的婚事就有资格挑挑选选了……

贾源会为儿子贾代善安排怎样的婚事?

英雄不问出处,贾源自己的出身也许很平凡,曾经平凡的他也娶了同样平凡的妻子,可他有本事靠军功为家族带来了满门荣耀,等到为儿子选亲事的时候,他不可能再看上平民女子。

这很残酷,可毋庸置疑这就是人性,人就是这么快就忘本的!

贾源是靠军功拼出来的荣耀,他必然是个极能干之人,还是那句话,他本人或是整个贾氏一族中,只要有一个人粗通文墨略微知道点历史,那就该明白什么叫避嫌。

荣国府的联姻对象,绝不敢在四王和另外七公中选择,四王八公之间的联姻会让皇帝极度忌惮,皇帝会认为他们会在暗中筹谋黄袍加身,谁敢互相联姻就等于为自家惹下了滔天大祸。

荣国府的联姻对象不能是手握兵权的勋贵之家,文臣之家是很好的选择。

这时候,史家就走进了真正的贵族圈子:

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

上书令是内廷职位,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这个职位是否有实权,这个职位都是属于文管体系的。

也就是说史家的路,同荣国府完全不同,荣国府是武荫之属的勋贵,而史家则是一家子文人。

对于荣国府结这样的亲事,皇帝是满意的,这才有了贾代善可以承袭第2代荣国公的感情基础。

毕竟皇帝要向所有人暗示,一个臣子该走怎样的路……

而史家也因为同荣国府结成了亲家,开始有了混京都顶级贵族圈的资格。

而这时候王家呢?

这时候的王家,还没摸到顶级贵族圈的门呢。

赵嬷嬷道:“嗳哟!那可是千载难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船,修理 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象淌海水似的!说起来”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里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这是元妃省亲之前,贾琏的乳母赵嬷嬷同王熙凤的一段对话,这段话不长,却信息量巨大。

当时贾琏才20多岁,这意味着贾琏的乳母也不可能年纪很大,赵嬷嬷也就四十几岁。

也就是说赵嬷嬷口中贾府监造海船的时间点,发生在小说主线情节的30多年前。

贾府在监造海船的那个时间段,负责人会是谁?

按照时间线算一下直接就出来了,那个人是当时也才20出头的贾政。

那个人不可能是第2代荣国公贾代善,贾代善没活那么大的年纪:

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

同时也不可能是宁国府的人,如果是宁国府的贾敬,那跟着伺候的应该是宁国府的人,不会出现荣国府的赵嬷嬷和赵嬷嬷的长辈。

而就在这个时间点,主要是因为接驾,贾政和王家会有工作上的联系,贾政和王家在工作上的联系,就促成了贾政和王夫人的亲事。

也就是说贾政和王夫人的婚事,那是两个家族出于工作需要进行的利益交换,并非是荣国府一定看上了王夫人,也不是王家一定看上了贾政。

如果荣国府和王家没有工作上的接触,贾母看不上王家没有文化且张扬的家风;

王家也看不上贾政的不求上进,和那一股在王家人眼中酸腐不堪的书生气质!

请读者注意,在那个时间点,王子腾也不是后来的九省统治,王家的辉煌都靠王熙凤的爷爷在撑着。

王熙凤的爷爷也会考虑,贾政是个腐儒没有关系,荣国府还有世袭的爵位在支撑,可王家呢?

小说中贾府承袭的爵位是将军,史家还是侯爵,王家呢?

支撑王家的人物,只是位高权重的王子腾,可王子腾没有爵位。

也就是说王家的爵位能否承袭,在小说中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是与否各占50%。

这能证明什么?

这能证明王家和荣国府联姻的重要性,有了王家和荣国府的联姻,王熙凤的爷爷就给自己家族延续辉煌多留了一条路。

这个时候,贾史王三家通过联姻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而薛家呢?

贾史王三个家族本来就是混京都圈子的,史家王家通过把女儿嫁进荣国府的方式,与荣国府进行了捆绑。

在这个时候,史家和王家也有了联系。

可其实,薛家从未进过贾史王三个家族建立起来的小圈子。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史家和薛家都把女儿嫁进了荣国府,这就使得荣国府的后人与史家和王家血脉相连。

在古人的眼里,由血缘建立起来的关系才是真正稳定而可靠的。

在贾府在姑苏工作的这段日子,薛家也因为工作的关系巴结上了王家,同王家结亲。

薛家只是娶了王家的一个女儿而已,薛家同荣国府完全没有核心利益上的捆绑。

薛家从来都是最弱的那个……

在所谓四大家族没有真正形成的时候,贾敏就到了出嫁的年纪,有足够资本高攀的贾敏,怎么可能在这个小圈子里选择婚姻。

二.贾敏的婚事

其实贾府不止林黛玉的母亲贾敏一个女孩,贾敏同辈一共有四个女孩:

子兴叹道:“老姊妹四个,这一个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

有读者曾经给我科普过,说姊妹指的是兄弟姐妹,并不单纯是姐妹,这老姊妹四个人指的就是贾敬、贾赦、贾政、贾敏四人。

这样的逻辑在这句话里是不通的,冷子兴的话里指的是老一辈的四姊妹都没了,可在那个时间点,贾敬、贾赦、贾政都还活着。

这足以意味着,冷子兴口中的老姊妹四个,指的是贾府有四个姐妹,而并非四个兄弟姐妹。

贾敏这一辈儿是贾府是如何为女孩排序的,读者找不到直接的文本,可读者完全可以根据元春这一辈儿姐妹的排序来推。

元春这一辈儿同样是四姐妹,可这四姐妹是贾氏一族的四姐妹,并非是嫡亲的四姐妹。

元春:荣国府贾政和王夫人之女(嫡出)

迎春: 贾赦和妾室之女(庶出)

探春: 贾政和赵姨娘之女(庶出)

惜春:宁国府贾敬之女(嫡岀)

这就意味着,贾敏的四姐妹也是宁国府和荣国府整体排序,我说贾敏可能是贾母唯一的亲生女儿也并无不妥之处。

贾敏的三个姐姐嫁往了何处?

这会是贾敏婚事的标杆,嫡出的贾敏,不会比她嫡出的姐姐嫁得差很多。

贾敏的三个姐姐中,有一个嫡姐是上一代北静王妃。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北静王为什么和宁国府相处的那么融洽。

秦可卿葬礼的时候,北静王以王爷之尊来路祭;

过年的时候,北静王赏赐给宁国府字联和荷包。

当然,宁国府这么做犯了皇帝的忌讳。荣国府可是两代都继承了荣国公的爵位,而宁国公的爵位直接递减。

贾敏的另一个嫡姐,嫁进了江南甄家。

这使得了荣国府和江南甄家是老亲,这使得甄家和贾家来往紧密。

江南甄家,那也是真正的豪门。同时江南甄家的贵妇也有资格进宫请安:

四人忙起身回说:“昨儿进的京,今儿太太带了姑娘进宫请安去了,所以叫女人们来请安,问候姑娘。”

江南甄家,同样是真正的皇亲国戚,而且成为皇亲国戚的时间点,要比荣国府还早一代人。

那贾敏呢?

贾敏的夫婿一定要有过人之处,是翩翩浊世佳公子那类型的,史家、王家的人,根本配不上她。

读者这时候再来看一下“护官符”中四大家族: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个“护官符”是门子送给贾雨村的,很多读者都以此认定了四大家族都是豪门贵族,这太扯了。

这“护官符”,由一个门子的口中说出,一个门子能有多少见识?

读者都是站在上帝视角,知道这个门子曾经是葫芦庙里的小沙弥,之后因为葫芦庙被烧,便找了一份当门子的工作。

这个门子出身社会最底层,在他的眼里有钱、有势就不得了了,他哪里懂得什么叫真正的贵族圈!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也提到了荣国府圈子中的几个家族,他对这几个家族的评论就相对公正。

这几个家族早就开始落魄、萧疏了。

冷子兴的社会地位也不高,可他表面上是古董商人,实际上却是贵族圈子里的掮客,他看问题的能力,同门子根本不在一个层次是云泥之别。

四大家族贾史王薛,那不过就是金陵府的四大家族罢了,如把这4个家族全放到京都圈子里,就显得平常得多……

曾经的贾府,那是老牌贵族。荣国府在同史家联姻之后,等到史太君生育之后,再等到贾赦、贾政都成年,荣国府同史家的圈子才真正变得紧密。

那个时候,荣国府的当家人贾赦、贾政同史家的当家人史鼐、史鼎是血脉相连的表兄弟,他们真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其中,就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成本。

而王家呢?

等到贾政成年之后,等到贾政娶了王夫人之后,等到王夫人生育之后,再等到贾宝玉长大之后、贾元春成了贵妃娘娘时,王家才真正走进荣国府的圈子。

那个时候的王子腾,是贵妃娘娘的亲舅舅,荣国府和王家再也无法彻底切割,他们只能选择抱团取暖。

这时候,四大家族才初具规模,而这时,候贾敏早就嫁人了。

再顺便说一句,那薛家呢?

薛家同贾史王三大家族离得都太远了:

薛家同荣国府当家的男人没有血缘关系,薛家人只有等,等贾宝玉娶了薛宝钗,等到薛宝钗生下有贾家血缘的孩子,等到贾宝玉和宝钗的孩子成为荣国当家人的那一天,他们才有资格在血缘上同王家和史家平起平坐。

可读者都知,道薛家等不到这一天。

薛家的地位,就是个王家的跟班。

薛家同史家那真的没有一点血缘关系。

同薛家真的联系紧密的,只有王家。

王家是表面风光,别看王子腾是九省统治看上去位高权重,可王家的风光,不过在于皇帝的一句话的事。

王家能帮助薛家重新挤回京都贵族圈吗?

答案是否定的。

王家自己都要靠着同荣国府的关系,才能混京都贵族圈,他们实在没能力拉薛家一把。

是的,薛家人从来就没有进贵族圈的资格。

想当年,薛家之祖薛公也不过就是紫薇舍人,这紫薇舍人是个官位不是爵位,当年的顶级贵族荣宁二公,对薛公会在表面上给予尊重,确实不可能把薛公拉进自家的贵族圈子里的。

因为从一开始,薛家就不是贵族。

薛家的后人成为了皇商,皇商属于皇室的奴才,他们同贵族虽然联系亲密,却身份有着与主仆之别。

等到了薛蟠这一代,薛家被踢出了皇商圈子,从内府皇商成为了户部的营销商。

再后来呢?

一场葫芦案之后,薛蟠被贾雨村宣告死亡,薛姨妈这一支的薛家,户籍上只剩下薛姨妈和薛宝钗。

从实际意义上来说,薛姨妈这支的薛家已经不存在了。

而“护官符”,恰恰是门子在薛蟠的葫芦案的时候送给贾雨村的。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护官符”从它出现的那一刻起,就不存在了!

这够扯吧,可这就是《红楼梦》大悲剧意义的所在。

0 阅读:5

薇薇聊红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