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宫里下来的旨意?让我连升十级!”京城内一小吏抑制不住的喜悦,却又碍于到处都是锦衣卫的原因又压抑住了自己兴奋的声音,随后还是不可置信的又询问了一遍送来旨意的人。
“公公?小民大胆问一句,这是哪位贵人的意思?”谁知道对方轻蔑一笑,朗声说道:“这可是当今陛下的旨意!你难道不知道?前些夜里你对着‘口出狂言’之人,正是陛下。”
此言一出,惊的小吏直接瘫软在地晕了过去,很难想象这是在朱元璋在位晚年时期发生的事情,这小衙役到底是说了什么话获得这样的待遇?究竟是福还是祸?

说起朱元璋,他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精彩至极。然而在他晚年时期就显得十分寂寥了,当年他还是红巾军的小兵时,虽然地位和权利并不高,但身边有义父,有兄弟,更有自己的发妻,马秀英。

他的义父其实亦是他的恩师、贵人。当年在他无处可去的时候,还是投靠了他的义父,而郭子兴也是不在乎朱元璋这人没读过什么书,贫苦出身,愿意给他一个留在军队的机会。不仅重用他,还将其收为义子,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权力。
除了知遇之恩以外,他还将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朱元璋。朱元璋对她早有爱慕,义父和马氏不光没有嫌弃自己无功名利禄和一穷二白的出生,还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他的事业出谋划策,实在是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可以说,郭子兴还给予他诸多军事上的支持,对朱元璋委以重任,让他在军队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和势力。在之后朱元璋能成为军队首领的背后,离不开郭子兴的鼎力相助。

俗话说“患难才能见真情”,在朱元璋处境艰难时,义父也多次伸出援手,而他也是真心回报。当年义父被孙德崖等人逮捕时,朱元璋最终在彭大的引领下,冒死带兵冲进孙德崖的营寨,成功将其救出。
可以说,若无郭子兴的赏识与扶持,朱元璋很难在群雄逐鹿的元末脱颖而出,最终开创大明王朝。
而他的兄弟自然也更不用多说了,都是陪着他出生入死的发小。朱元璋的亲生兄弟们不是饿死了就是走丢了,所以这几个发小跟他和亲兄弟一样,譬如汤和,当年正是他写信邀请了老朱加入军队,虽然之后老朱的地位明显超过了他,但他一心为兄弟好,还带动着其他人对他多加配合,一路扶持朱元璋。

而剩下的徐达、周德兴等人和他也是战场上的生死兄弟,无需多说,自然也在建立明朝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让老朱感到怀念的还是他最爱的马氏,想当年马氏没有丝毫嫌弃自己,更是多次在他和义父、军队之间的关系,为他转圜。

可如今越想着这些他越发觉得伤痛,曾经视他像亲生儿子一样的义父已经逝去,兄弟们一个个成了建国的功臣,能不受贫穷磋磨自然再好不过,可自己身为皇帝,却不得已的去为江山社稷考虑,为了朝廷的稳定只能将其处死。
再看自己的结发妻子,终究还是先自己一步走了,如今只剩下他自己孤独的在这里,尤其今天还是大年三十,阖家团圆的日子,这让他倍感凄凉。于是在这个睡不着的夜里,他换上自己的平民服饰,将身边的太监侍女遣散,独自走出宫去。

说来也是凑巧,他一路顺着宫外最热闹繁华的街道往出走,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万家灯火团圆和睦。
事实上他看到此情此景应该是高兴的,毕竟如若不是因为他的英勇,百姓现在还生活在元朝的暴戾统治中;如若没有他治理天下的才能,恐怕百姓别说过年的和谐团圆了,啃草皮都得互相争抢,何来这样幸福的场景?

于但欣喜的情绪过后,他的内心就被无尽的孤独所占据,倘若妻子还在,兄弟们能和他和平共处,想必此刻的皇宫内也是这般场景,自己也将是那个被幸福簇拥的人。想着这些他内心再无性质闲逛,只想逃离这里,回宫去。
然而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声音吸引了他,只看到衙门的门槛边上好像坐了个人,这人皱着眉头捧着卷宗看着,一边看一边嘴里还言语着什么。朱元璋走过去一听,小衙役口中是念叨着卷宗的内容。

“大爷,你这是干什么!”小吏见到这奇怪的老头凑过来要看自己手里的东西赶忙藏到怀里:“这可是衙门的东西,不能看。”
朱元璋见到此人紧张的表情不禁莞尔一笑:“小兄弟,没别的意思,我好奇看看。”小吏见眼前这人没有敌意,索性就和他攀谈起来。
“今天可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您一个出来,家里就您自己吧!”朱元璋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小吏见他一脸寂寥的样子,便在身边腾出个位置来,又将手中的酒壶递给对方,示意品尝。然而朱元璋喝了一口却发现里面是谁,感到意外的看了看对方。

小吏不好意思的回到:“我是守门儿的,大过年的就我自己,怕耽误事情不敢喝酒,又想着多看看卷宗,能多了解点儿东西,就以水代酒了。如今家里人定是在把酒言欢,我握着酒壶,也算是跟他们一同过年了。”
“等我往后多努力,做个衙役或是捕快,这样过年也好跟他们去团圆,让他们热闹热闹。”朱元璋听着这话心里更加感伤,衣锦还乡怕是每个出来闯荡的人都曾有过的心愿,但现实却是不得不和亲人别理。如今自己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也再没有“炫耀”的资本了。

两人就着酒壶里的“酒”就这样一直聊到深更半夜,一直到天边泛白,朱元璋明白自己该回宫,继续上朝了。而这一晚上和小吏两人的谈话中,朱元璋也明白了自己对于百姓来说也是颇有用处的,如若不是自己勤勉治国,怕是现在社会还不安定,哪来的小吏一人敢守衙门呢?
而几天后,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或是朱元璋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曾经还是小兵的自己,在努力为理想坚持,也或许不想让小吏留下像自己一样的遗憾,总在他一夜观察后,发现这人品行端正,是未来有大作为的人,于是将他提拔了十级,这个故事也得以留下来,成为一桩美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