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财可富司机
炒股真的可以改变阶层!
最近发布的《2024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内地的富裕家庭(资产600万元人民币以上)数量达414.2万户,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数量206.6万户,亿元资产超高净值家庭数量13万户。其中,千万净资产家庭中职业股民占比7%;到了净资产过亿这一档,职业股民占比飙升至14%。
但想通过炒股改变阶层,并非一件易事!更多的是,股民最终沦为炮灰。
顽主杯实盘赛是最具影响力的赛事之一,至今已经举行了64届。该赛事以短线交易为核心,吸引大量散户和专业选手参加,赛事分设千万组、百万组、十万组、菜鸟组四个组别,按账户资金量分级竞技。
顽主杯的历史上曾诞生过令人惊叹的财富传奇。北京炒家以“首板战法”从50万元做到2000万元;52届顽主杯实盘比赛冠军佚名精仁,一年内从50万做到1250万;曾多次获得实盘冠军的打板不炸,从6万起步一路做到300万。(详见《游资大佬的“作死”之路:从6万到300万再回到原点》)
但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
第64届顽主杯有多残酷?从官方发布的伤情报告看到,在参赛的千万组中,119名选手开赛,仅39人坚持到收官,退赛率高达68%;剩余选手中,仅23人实现正收益,占比不足20%。百万组和十万组的退赛率为70%,盈利的只占14%左右。
更令人唏嘘的是菜鸟组:1055人参赛,72%的选手黯然退场,最终仅有10%的幸存者盈利。
百万和千万级的选手中,竟无一人翻倍;十万组仅一人翻倍!若将退赛者默认为亏损,这场比赛中“七亏二平一赚”的定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惨烈的程度,放到熊市都是相当炸裂的!

细看顶尖选手的操作,方能理解为何盈利如此艰难!
千万组冠军“高调潜水”以71%的收益夺冠,其策略是长期深耕算力板块,对弘信电子持续两个月的高频做T,单票盈利超300万元,却在最后一周因市场回调回吐不少。

亚军“一支红利群”则凭借对华培动力的重仓坚守,以及拓维信息单票191万元的精准狙击,以52%的收益险胜;而季军“岳麓山小李”的极端“龙空龙”模式(即满仓出击、空仓等待)更显凶险——两个月仅交易8次,在中毅达的跌停中果断止损,最终守住51%的收益。
这些顶尖选手的盈利,都是依赖对单一主线的极致专注,以及近乎冷酷的风险控制。曾经,这种模式造就了无数的财富神话,但现在却连翻倍都很难做到,不是人不行了,而是市场生态早已今非昔比。
当下A股最显著的变革,是量化交易对传统模式的降维打击。传统打板选手依赖的“情绪周期”“龙头卡位”等经验,正在被算法解构。
散户追涨的涨停股,次日开盘闪崩跌停的情况越来越多。量化资金通过实时监控散户跟风盘,在股价触及预设阈值时瞬间抛出千万级别筹码,导致情绪逆转。这种机器与人类的效率差,在关键交易节点形成碾压——量化程序可在0.001秒内完成挂单、撤单、反手做空,而手动交易者连盘口尚未看清便被“闷杀”。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泰证券总经理冯艺东所言,要强化量化交易风险防控,对高频策略提高机构资本金下限和准入门槛,建立“牌照+备案”双轨制,对普通量化机构实行备案制,对高频交易商发放专项牌照。
虽然人始终是无法对抗机器的,但从本届优胜者的策略来看,其生存法则仍值得我们研究。百万组选手“小米su7”对光刻机概念的精准出击就是对产业趋势的提前预判;千万组季军“岳麓山小李”,两个月仅交易8次,且在市场转弱时果断空仓,印证了“大部分收益来自少数交易”的规律。
想在A股改命的股民,除了认清镰刀外,更需要加强韭菜的自我修养,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
建议印花税跟交易频次挂钩,实行t0,允许当天止损,但是不允许过度频繁买卖做t,一天之内无数次买卖做t,就是量化的主要手段。买进不限制,但是一秒300卖单的量化太过于影响市场平衡。应该改革印花税,一天之内卖单越多印花税率越高,打击量化不看基本面的无脑做t行为, 同时不影响其他市场主体交易。把市场资金转向趋于长期持股。
当然,这是大概率事件,中产到无产的跨越!
当然可以,往下也是改变不是[滑稽笑]
频率收费,总单量收费,挂单冷却
有没有办法利用量化的漏洞?量化就是真的这么无懈可击??
[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国家应该另外成立一个交易所,专门上市一批股票且无限量供应,专供量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