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唐朝的诗歌那可绝对称得上是中华文学史上非常突出、极为耀眼的一绝呢。在整个唐朝时期,涌现出了数都数不清的诗人。这些诗人就如同夜空中璀璨的繁星一般,多得让人惊叹。而且呢,伴随着这么多诗人的出现,那一首首精彩绝伦的诗句也随之诞生啦,这些诗句个个都写得特别棒,展现出了极高的文学水准和独特的韵味。
大家都知道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等等这些著名的诗人。他们可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璀璨的明星呢,几千年来,他们所创作的那些诗句啊,就一直在人们当中口口相传,被不断地传颂着。为什么说这些诗句这么重要呢?那是因为,我们凭借着他们写下的这些诗句,就仿佛拥有了一把能够穿越时空的钥匙,可以去了解到距离现在已经有千年之久的那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哦。通过这些诗句里描绘的各种场景、情感以及所展现出来的生活点滴,我们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千年之前的画卷呢。
在诗的世界里,有名的诗人那可真是不少。不过呢,你可别以为这些诗人的情况都差不多哦,实际上,每一位诗人所处的境遇那都是各不相同的呢。
大家知道吗,有这样一些诗人哦。有些诗人,他们一辈子都过着那种放浪形骸的生活呢,行为举止不受拘束,特别随性。而他们所创作出来的诗歌,同样也是那种肆意豪放的风格,情感表达得特别奔放、畅快。还有些诗人呢,他们这一生心里始终都装着国家和百姓,时刻在为国家的命运、百姓的生活而担忧。他们留下的那些诗作呢,字里行间也都满满地充斥着苦难的气息,让人能深切感受到他们对世间疾苦的那份痛心呢。另外,也存在一部分诗人,他们空有一身的才华,却始终得不到施展的机会,一辈子都怀才不遇。他们所写的诗呢,自然而然地也就带着十分悲怆的情感啦,读起来真的是让人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呢。
李贺被称作诗鬼,他可是个怀才不遇的人呐。那么,他都留下过什么样的诗句呢?
令韩愈震惊的天才
李贺是生活在唐朝时期的一个人,并且他姓“李”哦。要知道,在唐朝,“李”姓可是国姓,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不难想象,李贺的身世应该是比较不寻常的呢。
大家知道吗?要是李贺生活在李世民所处的那个年代,那他肯定会是个富家公子呢。为啥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李贺的祖上可不简单,他的祖上可是李渊的叔父哦。李渊是谁,那可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呢。而李贺祖上这位叔父呢,又是唐世祖李昺的兄弟,再往上追溯,还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儿子。所以说,要是李贺生在李世民那个时候,凭借这样的家族背景,那妥妥的是一位富家公子啦。
李贺的家族,按常理来说呢,原本应该是和李氏皇族有着颇为亲近的关系的。正常情况下,即便算不上是那种有权有势的权贵之家,那最起码也应当是过着不愁吃穿的日子。可大家要知道,唐朝时期的皇族情况有点复杂哦,可不单单只有李氏这一脉呢。在这中间,还横插进来一个武则天呢,这就使得很多原本和李氏皇族关系紧密的家族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武则天当政的那个时期,情况可严峻啦。武则天对李氏一族中的权贵们展开了大力的打压,手段那叫一个狠呐,基本上是把这些李氏权贵们杀得差不多了,几乎没剩下几个。不过呢,也有像李贺家这样的情况存在。李贺家平日里比较低调,没怎么显露出锋芒,也没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就这么安安静静地过日子。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张扬的状态,才在那动荡的局势下侥幸地保住了性命,没被这场针对李氏权贵的风暴给波及到呢。
话说李氏的祖先,当年从长安逃出来后,辗转来到了河南昌谷这个地方,并在此处安了家,而大名鼎鼎的诗人李贺就诞生于此地啦。李贺的父亲呢,名叫李晋肃,他一生都只担任着一个小小的官职,所拿到的一年俸禄那是相当有限,仅仅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开销罢了。
李晋肃这一生可以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贺的一生却因为他而遭受了重大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是被毁掉了前程。那为什么会这么讲呢?大家不妨接着往下看,详细了解一下其中的缘由吧。
有个叫李贺的孩子,在他七岁的时候可就表现得相当不一般呐。那时候,大名鼎鼎的韩愈到他家去拜访呢。结果您猜怎么着?年仅七岁的李贺当场就挥笔写诗,那写诗的本事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就连韩愈这样的大文豪都被他这一手给惊到了呢。
韩愈返回长安之后,就跟众人讲起了李贺的事儿。那李贺,年纪轻轻的,可已经是名声在外啦,关键是他自己都还没怎么察觉呢。李贺这孩子可不简单呐,他不但才思特别敏捷,脑子转得快,而且还特别刻苦努力。他平日里的一些举动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呢,常常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却又十分厉害的事儿来。
李贺有一位好友名叫李商隐,李商隐曾专门为李贺撰写了一篇《小传》。在这篇传记里提到,李贺十岁的时候,要是待在家里,往往就很难找到创作的灵感呢。那他怎么办呢?他每天都会骑上家里养的那头“巨驴”,然后再把一个已经有些年头的旧竹篓背在背上,就这么出门去啦,去寻找能让自己灵感迸发的契机。
李贺这个人,每当他碰到风景特别优美的地方,那灵感就如同泉涌一般一下子迸发出来啦。这时候呢,他会赶紧把这些突然冒出来的灵感记录下来,写好之后,就随手把写着灵感内容的纸张抛到身后背着的竹篓里面去了。
到了晚上,李贺回到家中。他母亲见状,赶忙吩咐侍女去接过李贺身上的背篓。这时候可以看到,那背篓里面已经装得满满当当的啦。
李贺的母亲看到李贺那种拼命的状态后,不禁有些“生气”地发话了,她满脸担忧又带着些许嗔怪地说道:“我这儿子,这么没日没夜地折腾,可别把自己的心肝都给累出来喽!”
李贺这个人,那可是相当有才华的,并且他还特别刻苦努力呢。而且,还有韩愈这样的大家给他引路帮扶。按说有这么多有利的条件,大家可能会觉得他的仕途应该能顺顺利利的吧。可是呢,事实真的会是这样吗?李贺的仕途到底能不能一帆风顺?这还真不好说呢。
令天才嫉妒的才华
在元和二年的时候,有个年仅十八岁的年轻人名叫李贺。这李贺啊,心里怀揣着对功名的热切渴望,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随后把这首诗寄给了当时颇有名望的韩愈,满心期待着能借此从韩愈那儿求得一个功名呢。
韩愈对这个小伙子极为赏识,心里想着马上就让他到京城来。可谁能想到呢,就在李贺把信寄出去之后没过多久,李贺的父亲竟然离世了。
在古代,是有着严格的礼制规定的。其中一条便是,当父母离世之后,子女起码得守孝三年才行。而李贺呢,也受到了这一礼制的约束。原本他有着参加科举的计划,可就因为要遵循守孝三年的礼制要求,没办法,只能把科举这件事暂且搁置下来,先专心去履行守孝的责任了。
时间过去了三年,这时候韩愈给李贺写了一封回信,在回信里,韩愈是同意李贺去参加科举考试的,这也给了李贺一个能够去参与科举的机会。
话说在那一年,河南府举行科举考试呢,而负责看卷的人恰好就是韩愈。李贺那可是相当有才华的,按说他凭借自身本事就足够出众了,其实并不非得要韩愈特意去给予什么额外的关照。可大家也知道,那个时候的情况,要是看卷子的不是熟人,那还真保不准会出现啥状况。就当时唐朝的官场风气来看,有些无能之辈常常会靠着各种不正当的手段,把原本该属于像李贺这样真正有才华之人的功名给霸占了去呢。
话说在考场上,李贺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作出一首诗来。那韩愈一见到这首诗啊,就喜欢得不得了,简直是爱不释手。当下,韩愈便毫不犹豫地选中了李贺,还告知李贺,让他在本年晚些时候前往长安去参加考进士呢。
要知道,当时要是有韩愈的关照,李贺去考个进士其实原本不该是什么困难的事儿呢。毕竟韩愈那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力摆在那儿,有他照应着,李贺在科举之路上应该能顺遂不少。可哪能事事都这么顺顺当当的,如果真就这么简单,所有事情都能按人们预想的那样发展,那这世上恐怕也就不会出现那个有着独特风格、被后世称作“诗鬼”的李贺啦。因为正是经历了诸多波折坎坷,李贺才在诗歌创作上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也才成就了他“诗鬼”这般独特的文学地位呢。
当李贺正打算动身前往长安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儿。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心里十分嫉妒李贺的出众才华,于是就想着法子给李贺使坏、下绊子。这些人呢,特意找出了李贺父亲李晋肃的姓名,然后就拿他父亲的名字大做文章,试图以此来给李贺制造麻烦。
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这名字里有个“晋”字,恰好和“进士”的“进”读音是一样的。就因为这么个情况,当时有那么一些人便以此当作借口,声称李贺和考进士这件事存在所谓的“忌讳”,还坚决不让李贺去参加进士考试呢。
当韩愈听闻这个理由后,顿时觉得莫名其妙,一头雾水。于是,他想出了要依据律例、参照典籍的办法来为其进行辩解,想着能通过这样严谨且有依有据的方式来扭转局面。然而,尽管韩愈做了诸多努力,可最终的结局却并未因此而得到改变,依旧维持了原来的模样。
在那段李贺逗留在洛阳的时光当中,韩愈一直在一旁对他加以宽慰呢。而且,韩愈还尽心尽力地想要帮李贺另外谋求一条能够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道路。可谁能想到,这过程那叫一个坎坷,每次去尝试,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根本就没法达成预期的目标。就这么经过了多次的挫折与失败之后,李贺呢,算是彻彻底底地对朝廷不再抱有任何的信心啦,觉得在这方面大概是没什么指望了。
令天下人赞叹的诗句
后来啊,韩愈出面邀请李贺前往京城出任礼部侍郎一职。李贺呢,一开始是应了这邀请去了京城。可没成想,他在京城待的时间并不长,没多久就辞去官职离开了。这时候的李贺,身体已经患上了疾病。而且啊,他在京城期间经历的种种事情,那些遭遇啥的,都使得他原本的病情变得更加严重起来啦。
李贺在京城究竟遇到了怎样的事情呢?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同时,那时的唐朝又处于什么样的时期?这也是值得去探究的方面。而且,大家也会疑惑,他是不是真的面临着报国无门的困境呢?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啊,曾经无比繁盛的唐朝就再也回不到过去了。那个时候,唐朝的每一位皇帝面对国家的这种状况,都显得无能为力,没办法去改变唐朝当时的局面啦。就这样,大唐就如同失去了控制一般,朝着毁灭的深渊一个劲儿地、快速地滑落下去了。
在唐朝历史上,有一个时期是唐宪宗在位,他还被称作是唐朝的“中兴之主”呢。而李贺当官的时候,恰好就是唐宪宗当皇帝的这个阶段。不过啊,虽说唐宪宗在位期间看似有着一番太平的景象,可实际上呢,就如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一直在不停地涌动着,只是表面上被粉饰得好像一切都很安稳罢了。
韩愈出面邀请李贺前往京城出任官职。然而,当李贺真正置身于京城官场之中时,他却深切地见识到了这里那实实在在的黑暗一面。那种黑暗的氛围、种种不合理的状况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都让李贺觉得实在是难以承受。在这样的环境下,李贺内心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念头,那就是迫切地想要赶紧逃离这座京城,远离这让他倍感压抑的官场之地。
那时候的李贺,心里不禁怀念起曾经无比繁盛的唐朝来。要知道,那可是一个在历史上都熠熠生辉的时代,有着说不尽的繁华与昌盛。然而,时光流转,那样的盛唐景象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只留下无尽的感慨在人们心间。就在李贺从长安返回家中的路途之上,他目睹着眼前的种种,心中思绪万千。想着往昔盛唐的辉煌,再看看当下的情形,感慨之余,他便借着古时的一些典故、情境来委婉地讽刺当下的现实状况,就这样,一首名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诗作诞生了。
我们来看这样一首诗哦,它呢,是从一尊金铜仙人的角度出发,对魏明帝那个时候汉朝皇宫里面的种种景象进行了一番描写呢。李贺写的诗,常常会用到一种手法,就是借着古时候的事儿来暗暗地讽刺当下的情况,或者借助神鬼这些来比喻现实中的状况,在这首诗里也是如此哦。而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在李贺的好多诗作当中那都是广泛被运用起来的呢。也正是因为他经常这么写,善于运用这类特别的手法,所以这也就成了李贺被大家称作“诗鬼”的其中一个缘由啦。
我们都知道李贺这位诗人,其实呢,和他有相似之处的还有李白哦。李白在写诗的时候,特别热衷于去描写那些有关神仙鬼怪的事情呢。可能就是因为他的诗常常带有这种奇幻的色彩,仿佛能带着读者进入到一个充满神秘的神仙鬼怪的奇妙世界里,所以,大家都给他送上了一个很特别的称呼,叫他诗仙呢。
在《金铜仙人辞汉歌》这首诗里面,有一句诗那可是相当有名的哦,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呢。
你瞧,有这样一句话,它实在是太精彩啦,精彩到什么程度呢?后世的诗人们对它那可是青睐有加,一次次地引用它。而且呢,它还被单独拎了出来,变成了一个“上联”呢。不过呢,说来也挺有意思的,在整个唐朝时期,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想出一个让人满意的“下联”来和它匹配哦。
有无数的文人为此苦苦思索、反复琢磨,可即便他们绞尽脑汁,却依然没能探寻到答案究竟在何处。
时间来到北宋年间,有一位才子名叫石延年,他也和许多有才华的人一样,有着怀才不遇的境遇。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设身处地地去思考,最终为那句著名的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寻得了一句还算能说得过去的下联,也就是“月无长恨月长圆”。
也许他在这一句里感受到了与李贺相同的那种体会。
或许,唯有那些有着一身才华却得不到施展机会,满心想要报效国家却找不到门路的人,才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这句诗所蕴含的真正意义,也才有可能对得出极为完美的下联。
有一点很值得说一说,咱们伟大的毛主席在他创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里,也曾引用过李贺的一句诗呢。这句诗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就这样被毛主席巧妙地运用到了自己的诗作当中啦。
有这样的情况哦,一句原本有着特定含义的诗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流传的过程中渐渐发生了演变。它被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去诠释,于是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与最初不太一样的意思啦。而这种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变化,说不定恰恰就是传承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