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本家荣毅仁89岁在北京逝世,留下5个子女,今现状如何?

史纪观察家 2025-03-16 22:17:46

【荣毅仁生平经历】

1916年劳动节那天,荣毅仁在江苏无锡出生。他出生在金域世家,是个少爷,家里特别有钱,但他并不骄奢淫逸。他凭自己的能力在危难时刻扭转局势,让荣氏家族发展得更好。毛主席还称他为少壮派企业家呢。荣毅仁学生时代成绩就很优秀,早年接受了中西方文化的启蒙教育,1937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毕业。

毛主席对荣氏一家有这样的评价:“在中国,能在世界上真正被称为财团的,就只荣氏这一家。”这里说的财团,更多是向着党和国家的那种红色财团。荣毅仁首先带头把企业的账目交给国家,资本往往是无情的,但荣氏是有情义的。从这就能看出当时荣家的财富是非常雄厚的。荣毅仁的一生大起大落,他的经历就像一本充满传奇色彩的书。

荣家的历史相当久远,从19世纪6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的现在。跨越了两个世纪,他们既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亲身经历者。改写后:荣家的历史非常长,从19世纪60年代一直到现在的21世纪初。这中间跨越了两个世纪,荣家既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目睹者,也是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人。

【历史背景】

荣毅仁生于豪门贵族之家,他的父亲荣德生,伯伯荣宗敬都是那时著名的企业家。他父亲被称为“棉纱大王”,祖父被叫做“面粉大王”。当时洋务运动兴起,他的父亲和祖父是中国近代史上顶尖的民族资本家,在那个贫穷落后的时代,荣家差不多能富可敌国。这个时候,荣家也承担起社会责任,经常拿出自家财产捐给当地百姓。

【荣毅仁的读书求学】

荣毅仁是荣家的大少爷,那肯定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父亲很疼爱孩子,不过也就做到满足儿子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罢了,从来不会娇惯溺爱他,在荣毅仁的教育上也花了很多心思。

荣德生是个企业家,他的思想很开放。他没让荣毅仁只接受传统中式教育,荣毅仁学了中国传统的中式教育后,荣德生就送他去学西方的西式教育,还把他送到西方读书。这样荣毅仁既能不忘本,思想又开放。这样的家庭环境让荣毅仁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独立自主的做事风格。

荣毅仁身处优质教育氛围之中,他本人作风优良,所以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前面。他富贵却不骄奢,成绩优秀品德也好。此外,他的父亲给予他非常重要的经商教育,这成了荣毅仁每天必做的事,他得跟着父亲去谈判,有空的时候还和自己工厂里的工人一起吃住。

在完成学校的功课之后,仔细看看家里的账目,荣毅仁就迅速学会了做生意的门道。到他临江高中毕业的时候,父亲想让他接手家里的生意,不过荣毅仁马上就拒绝了。他希望继续求学,最起码读完大学再去经商。荣毅仁选择的大学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上海圣约翰大学,这可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的高等学府。

【大学毕业后荣家经历】

1937年荣毅仁大学毕业,就在这个时候,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荣家是中国非常有名的民族企业,产业遍布全国,所以肯定受到战争影响。荣德生为了家人的性命,只好全家搬到香港避难。到香港后,因为战争,荣家遭受重创。年轻的荣毅仁挑起家庭重担,在不断学习中有了进步,业务熟练后完成学业,懂得经商之道,就开始了自己的从业生涯。荣家的经历可谓是起伏不定。

【抗日战争结束后的荣家】

抗日战争打完了,荣家就回上海了。抗日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蒋介石政府发动了内战,蒋介石还派出一些特务搜刮当地民营企业,荣家就被折腾得够呛。

蒋经国刚到上海就去找荣毅仁,想让荣毅仁给国民政府捐一笔善款。荣毅仁知道国民党政府腐败,心里也明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老百姓做事的政党,所以就拒绝了蒋经国的要求。蒋经国被拒绝后,就不再想用商量的办法解决问题,而是给荣毅仁安了个根本没有的罪名,说辽沈战役国民党军队失败,是因为荣毅仁旗下生产的面粉质量有问题。

但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荣毅仁亲眼看到国民党部队的腐败情况。从那时候起,荣毅仁就下定决心坚决支持我党,于是他带着家人,守着自己旗下的很多产业留在上海。当时很多资本家都外逃了,或者跑到港澳台去了,这就和荣毅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要晓得,那时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宣传,中国的富人们大多把共产党当成洪水猛兽般害怕,像荣毅仁这样积极对待我党、留在大陆的大企业家少之又少。所以,我党对荣毅仁也极为礼遇,还邀请他参加工商代表大会。

是把资产转移到国外去过自在日子,还是留下来建设新中国呢?走还是留?当时的荣毅仁果断地选择了后者。在上海解放前,国民党把荣毅仁抓到监狱,还用严刑威胁他把企业迁到台湾。著名电影《长津湖战役》里,荣毅仁当时也作出了巨大贡献。荣毅仁当时带头捐了12架飞机和大量面粉,不停地给前线运送军事物资。而且在之后的几年里,他把自己的资产全都捐给了国家。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非常落后。1953年的时候,我国有四亿人口,全国生产总量才824.4亿。等到五年后的1958年,三大改造接近完成时,也只有1312.3亿。和1953年相比,增长了50%。从1953年的824.4亿到1958年的1312.3亿,仅仅增加了500亿,这里面有一小部分是荣氏家族捐赠的,所以能看出来,荣毅仁格局很大。

早期毛主席也见过荣毅仁,当时荣氏集团在荣毅仁的带领下发展得很好,都快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财阀了,可他一直特别低调,默默地为国家做贡献。

【荣毅仁的五个子女生活现状】

荣智健生于1942年。他喜爱体育,是个职业棒球运动员,还毕业于著名的天津大学。1978年,他移民到香港,他也是从最基层开始打拼的。1969年至1978年期间,中国的GDP总量涨幅非常小,仅仅从1962.2亿元增长到3678.7亿元,在这十年里,只增长了一倍。

不过在改革开放的头十年里,中国经济发展得特别快。1979年到1989年期间,中国经济总量从4100.45亿元快速增长到17179.74亿元,差不多增长了四倍多。在这种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他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悄悄地给国家捐款奉献。到2020年为止,他的身家达到110亿人民币。

荣家大女儿荣智和出生于抗日战争的战乱时期,那时候荣家处于一段低谷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结束,之后生活才慢慢变好。

荣毅仁在大女儿荣智和的培养和教育上花了很多心思。他提醒大女儿不能有焦躁的情绪。荣智和把父亲的教导牢牢记住,还在公开场合说父亲的教导让自己一辈子受益。后来,荣智和找到了人生伴侣,在上海成了家,现在子孙众多,退休生活幸福美满。

二女儿荣智平跟大姐似的,特别低调,很少在大众面前露面,小时候求学也好,长大后工作也罢,一直都这样。有一回,一个记者想博眼球、赚流量,就邀请她上节目做营销,她很委婉地拒绝了,她不喜欢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就想过平平淡淡的安稳日子。

但是荣毅仁的子女不都能安安稳稳过一生,他的三女儿荣智元在五个兄弟姐妹里最早离世,这成了荣毅仁心中的痛。

荣智婉是四女儿,她打小就继承了家族的基因,学习成绩特别好。后来她结识了马有恒。马有恒的父亲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荣智婉和马有恒结婚,那可算是双方实力都很强的结合,两家门当户对,是非常美满的姻缘。而且,两口子很恩爱,日子过得甜甜蜜蜜的。

【荣毅仁纪念馆】

江泽民同志亲自提名了荣毅仁纪念馆,这个位于江苏无锡的纪念馆能让人看到荣氏家族奋斗的痕迹。荣毅仁纪念馆占地大概1.1公顷,建筑面积0.28公顷。2017年,也就是五年前,这个纪念馆被评为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

这个纪念馆包含四个部分,分别是展示厅、图书馆、荣家故居以及荣毅仁北京故居。一进纪念馆的门,就能看到荣毅仁的雕像,雕像在大厅的中央。

汉白玉的材料立在黑色花岗岩的底座之上,上面刻着的是无锡现代画家周怀明画的梅园风光图。馆里还摆放着荣毅仁跟各类领导人的合影照片,并且集中呈现了荣毅仁的生平事迹和他的爱国故事,如实展现了荣家创业的情形。

【关于“荣氏精神”的学习】

他特别热爱祖国,对党、国家和人民都怀着无限的热忱。他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守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胸怀宽广,和蔼可亲,老百姓都特别爱戴他。

学习荣氏精神,就得学习他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荣氏精神其实就是爱党、爱国的精神。

他晚年的生活非常简朴。他睡觉的地方只是用模板拼起来的,就跟普通人家的条件差不多。后来,他在无锡和上海建了好几所中小学,给这两个地方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还扩建了两所大学。就连他去世的时候也留下了东西,把自己的图书捐给了无锡图书馆。他一辈子都在为国家做贡献,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结语】

荣氏家族从19世纪一直到21世纪,这两百年来长盛不衰。每个年代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出现。而且这个家族一直在为国家做贡献。这其实就是现在所倡导的家风。有好的家风,对子女教育是非常有益的。不过荣氏家族的这种传承,不只是家风,更是家族精神的一种传承。

对国家来说,荣家几百年一直都在奉献。荣家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就是这个,这种精神财富被几代人传承、保护,在岁月的流转里不断积累,悄悄影响着家族中的所有人。中国如今能富强起来,正是靠这些有爱国情怀的人不断贡献力量。

3 阅读: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