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医院里待得越久,越能发现一个扎心的事:很多人不是死在肿瘤上,是死在“听说得了肿瘤”这六个字上。
你别以为我在跟你开玩笑。咱今天就把这个事掰开了说,咱别藏着掖着,也别拐弯抹角。

你要是问街上十个人,八个半会告诉你:“哎呀,得了癌,那就是判死刑。”这话听着熟吧?电视剧里演得多,一个人脸色一沉,医生叹口气:“我们尽力了。”然后背景音乐响起,主角躺在病床上,一滴泪从眼角滑落。
但现实不是电视剧。现实里,有不少人查出来肿瘤之后,活得比以前还滋润。有个老太太,乳腺上长了个结节,医生建议手术,她摇头:“不手术,我养猫、跳广场舞、每天喝红枣水。”
五年过去了,她猫养死两只,自己还活得跟花儿一样。

为啥?
因为不是所有的瘤子都是“坏蛋”。有的瘤子就像你肚子上的赘肉,是多出来点东西,但它不闹事、不作妖,留着它也不碍事。
医学上有个词叫“良性”,意思就是这瘤子长得慢,像一只懒猫,窝在那儿不动弹,甚至一辈子也不会对你怎么样。
但你要是吓得不行,急吼吼地去做切除、做化疗,反倒可能打乱了身体的节奏。就像有时候你家水龙头漏一点水,你非得把整根管子掰下来换,结果弄得水漫金山。

你可能听说过一个词,叫“过度治疗”。这就是现在医院里挺常见的现象。有些医生怕担责任,有些病人怕死得快,于是小病大治,没病也治,结果治着治着,反倒把人治垮了。
比如前些年很火的“甲状腺结节”,体检一查,三个人里俩有。很多人一听说“结节”“占位”“怀疑肿瘤”,就像听见地震警报似的,赶紧挂号、住院、手术。有的人连自己嗓子在哪儿都没搞清楚,就已经被推进了手术室。

可医生自己心里门儿清,绝大多数这类结节压根没必要动刀。
它们长得慢,变化也慢,甚至你这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它在那儿。日本有项研究追踪了几百个甲状腺癌患者,发现不动它,十年内死亡率几乎为零。
你说这是不是听着像笑话?可这就是现实。有些肿瘤,动了才出事;不动,反倒没事。

说白了,是因为太多神秘、太多恐惧,加上网络上各种“抗癌明星”天天讲自己如何“与癌共舞”,搞得大家一听肿瘤就像见了鬼。
你看,那些公众号标题一个比一个吓人——“乳腺结节竟然是癌!”、“喝这个饮料,肝癌离你不远了!”、“你家的厨房比医院还危险!”吓得人都不敢吃饭了。

但你要真去问医生,人家告诉你:大多数癌症不是一天长出来的,它得慢慢积累,慢慢变化。
一个肿瘤从最初的细胞突变,到变得“无法无天”,可能要十几年时间。你一听说自己得了肿瘤,立马想着“我还能活几天”,这就像你刚听见楼下吵架,就想着小区要塌了,太夸张了。

这事儿不能一刀切。得看肿瘤是哪种,长在哪儿,长得快不快,有没有扩散,你几岁了,身体底子怎么样。
有些肿瘤就像毒蘑菇,长得快、毒性强,必须马上处理,比如胰腺癌、肺小细胞癌,这些真不能拖。但有些肿瘤就像你墙角那点霉斑,它就在那儿,不扩大、不蔓延,也不影响你住着。你非得砸墙重装,搞不好灰尘一多,真把自己呛着了。

有个研究挺有意思,美国一组科学家研究了上千名“高龄癌症患者”,发现有一半人最后根本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别的病,比如心脏病、感染、摔倒骨折。那肿瘤呢?还在那儿,说不定正打瞌睡呢。
所以医生才会说,有些癌症“不是你治好了它,而是你活得比它久”。

有人听了上面那一通,可能又走极端了:“那我就啥都不管了!”可别,咱也得讲道理。
有些症状,你不能装傻。

比如你最近老是咳嗽,咳得半夜睡不着,痰里还有血丝;或者你肚子老是胀,吃一点就撑得慌,人还瘦得厉害;又比如你大便颜色变黑,还带着腥味,整天犯困……这些都可能是身体在敲警钟。
别以为年轻就安全,有些肿瘤专挑年轻人,比如某些血液系统的,发作起来比老年人还快。所以身体要是突然出现啥莫名其妙的变化,别扛着,去医院看看,不丢人。

很多人一听说得了肿瘤,第一反应不是去了解、去面对,而是恐慌、崩溃,然后就像掉进了深井。
但换个角度想,那不就是身体给你发了一张“提醒单”吗?
它说:“喂,你最近是不是太累了?吃得太咸了?喝水太少?晚上老熬夜?我这儿有点小问题了,你得管管了。”
你要是听懂了,改一改,身体说不定就不闹了。
你以为肿瘤是来杀你的,其实它可能只是想提醒你,好好活,别糊弄自己。

我见过太多病人,得了肿瘤之后,才想起要吃蔬菜、要早睡、要和家人说话、要看一看海。他们说:“早知道,我就不那么拼了。”
可惜,很多“早知道”,都是晚知道。
所以你问我,肿瘤到底要不要治?我只能说,这得看它是谁,你是谁,它想干嘛,你想怎么活。
有些肿瘤,真不用治。你得学会看清它、看透它、看淡它。别让一个名字,把你吓瘫了。

怕死没错,但别让怕死,把你活活吓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临床肿瘤学年鉴》
日本甲状腺癌观察研究
《柳叶刀·肿瘤学》2020年关于甲状腺结节非手术管理的临床研究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防治白皮书(202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