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通人情世故?(为人处事)

尹科畅谈 2024-07-22 19:30:15

体制主任说:有读者咨询我,想提高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应该看哪些书?

其实说实话,我自从参加工作以后就很少花大量时间系统的看书了,更多的是从实践中学习、反思、复盘、总结、提升。

进入体制内大家会发现,其实每年考公务员进来的年轻人,刚来的时候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但是经过五六年以后,有的遴选考走了,有的人升迁提拔了,有的人调到核心部门去工作,有的去领导身边工作,做着领导重视的工作,为下一步提拔做准备。

但是同时也有人郁郁不得志,还是一个普通科员,或者是被边缘化,做着打杂的工作,或者说一直待在基层,得不到重用,其实主要是为人处事方面有缺陷。

我常说,进入社会以后你需要混社会,而不是漫无目的去读书,漫无目的的学知识那是学生时代该做的事,遇到问题就想靠读书来解决,这其实还是典型的学生思维,我们人生不能错位,在学生时代就要好好读书,进入社会以后就要多去实践、去体验、去磨砺。进入社会以后,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与领导打交道,学会人情世故,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些实打实的鲜活的人生经验,来自于你与现实世界的交锋、碰撞和反思,这远比读书来得更为真切。很多现实中的问题,其实光靠看书是解决不了的。真正人情世故方面的实用知识,和体制内一些核心经验,是根本没法出版书籍的,原因大家都懂。读书是有用的,在我学生时代和大学时代我读了大量的书,读书是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读书像是和一个聪明的人去对话,但一遇到问题就想去读书来解决问题,只会让自己变成书呆子,个人感觉可以把读书替换为学习更好。和人打交道是学习,开会是学习,去实践也是学习,看公众号是学习,看视频是学习,和别人交谈也是学习,自己总结反思复盘是学习,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也是学习,总结别人失败的教训也是学习。我们要树立大学习观,而不是一味的去读书。

我们说体制内外都需要提高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但是体制内更需要,体制内跟体制外有很多不同点,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体制内它不是以创造经济效益为主的,而是以权力为中心。

体制内虽然也有绩效考核,但是不是很量化,体制内能力主要靠领导去评价,它不像体制外讲究多劳多得,你给老板谈了个大单子,你就能赚大钱,在企业里面,有具体客观的评价指标,这个月你完成多少销售量,要谈几个单子,每个月要设计出几套图纸,要拉多少个客户,你能为老板创造财富,即使老板不喜欢你,也会用你,认可你,是以经济效率为目标。

当然我们说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规则是相通的,当企业做的越大,就会产生“大企业病”,越像体制内。

体制内的主要任务就是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分配社会资源,然后用这个权力去加强社会的监督管理,这样一种工作性质就导致了体制内,它主要的精力是用来处理人跟人之间的关系。

虽然我们说体制内也要做事情,但更重要的是事情背后的人,你把人搞定了,往往很多时候事情也就能够搞定。所以我们说在体制内,如果你只想着做事,把事做成了,把人给得罪了,甚至事情也没做成,反而把人给得罪了,这样就比较糟糕,即使你能力再强,领导不喜欢你,你也很难得到提拔。

另外体制内跟体制外不一样,我们的人际关系相对稳定,坐在你对面的同事可能是你一辈子的同事,它不像在体制外遇到不好相处的领导,大不了我们不干了,辞职走人,但在体制内,你遇到不好的领导,可能会一直困扰你很久,让你活得特别压抑,甚至有的人在体制内被领导折磨的有得抑郁症的倾向。

可以说你能不能考上公务员靠的更多的是智商,但是你能不能在公务员队伍里面混好,更多靠的是情商,靠的是你的为人处事的能力。

但是进入社会以后要懂得一个残酷的真相,就是没有几个人会真正愿意当面去指出你的缺点来,或者说告诉你犯了什么错误,成年人的世界需要有一点界限感,很多事情不会说的这么直白,你犯错误了,得罪领导了,或者说你某件事情做得不得体,需要你自己有悟性,你不能指望别人给你掰开了揉碎了,全靠你自己的悟性和情商和反思的能力。

如果是心地不那么善良的人,他们不光不会告诉你,甚至还喜欢看你出丑,喜欢看你得罪人,喜欢看你掉到坑里面去,没有人愿意去提醒你的。

2 阅读:214
猜你喜欢

尹科畅谈

简介:草根出身,分享体制职场经验、感悟、人事、关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