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E2025展会上,一款厚度仅575mm的全嵌式冰箱成为大家驻足赏评的焦点。这台方太新一代的高端全嵌冰箱刚刚完成了「双誉加冠」——既获得工信部「国际领先」技术认证,又斩获德国iF设计金奖,中国高端厨电首次在技术标准与美学价值两大维度实现国际权威背书。
当全球家电产业陷入「微创新」困局时,方太用四年时间完成的这场从工业级技术转化到家居美学的系统创新,不仅另辟了一道冰箱行业的价值路径,更揭示了中国制造向价值链顶端攀升的内在逻辑。
破解百年保鲜困局
在冷链物流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看似矛盾的行业痛点始终存在:全球生鲜供应链的「最后一公里」始终无法解决,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每个家庭的冰箱里。传统保鲜技术长期停留在温湿度调节阶段,果蔬进入冰箱后营养流失率仍高达20%-30%,这种「看得见的保鲜」与「看不见的损耗」之间的矛盾,成为全球家电企业难以攻克的堡垒。
方太研发团队从远洋科考船的储鲜系统中获得启示:氮气保鲜技术虽在工业领域应用百年,却因设备体积庞大、噪音超标等问题始终无法民用化。2018年启动的「微型制氮机」工程,让工程师们经历了上千次结构重构:将工业制氮机的核心部件压缩至2.5cm厚度,同时通过分子筛材料革新将氮气纯度稳定在99.6%以上;为解决微型化带来的噪音共振难题,研发团队在设备内部植入航天级减震结构,最终将运行噪音控制在36分贝的图书馆级静音标准。
这项技术的突破,背后是方太对118种家庭常见食材的深度研究。通过建立「黄金氮氧比」数据库,不同食材在专属气体环境中实现差异保鲜:草莓在85%氮浓度下维持3天水润度,蓝莓在90%氮环境中保持30天酸甜平衡,叶类蔬菜的维生素C流失率降低76%。当工信部专家将这项技术认证为「国际领先」时,实质是肯定了中国企业在技术转化领域的系统能力。
重构厨房空间美学
在高端家电展区,方太冰箱以「消失的设计」引发驻足。900mm标准橱柜宽度内嵌入508L容积箱体,36mm超薄门板与钻石切割工艺的结合,让这台功能强大的设备呈现出「隐入墙体」的视觉效果。这种「藏奢于隐」的美学实现,源自对厨居场景的深度解构——中国厨房平均6㎡的空间中,传统冰箱突兀的金属质感与复杂铰链结构,始终是整体设计的破坏性元素。
方太设计团队用三年时间破解了行业公认的「不可能三角」:在全嵌式结构中平衡容积率与保温效率。通过薄翼保温壁技术,在箱体厚度减少23%的情况下,冷藏效率反而提升15%;研发的磁吸式门体连接结构,取消传统外置铰链,实现「三步安装」的极简装配流程。
iF评审团金奖评语中特别强调的「小巧亦非凡」,恰是对方太冰箱设计的最好注解。在过往三十年的全球家电史中,中国产品更多以「高性价比」标签参与竞争,而方太冰箱此次斩获设计界奥斯卡金奖,证明了中国企业已具备将技术硬实力与美学软实力融合的系统能力。这种突破性转变,为正在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提供了新驶入——高端化不是参数的堆砌,而是对用户生活方式的深度呼应。
在技术深水区创造用户价值
方太用四年时间完成的这场创新实验,其价值不仅在于攻克了氮气保鲜民用化难题,更在于验证了技术复制适配的可行路径,以用户真实需求倒逼技术攻关,在成熟品类中寻找突破性创新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这款产品的研发逻辑与方太「高端全场景厨电」战略形成闭环:从水槽洗碗机到集成烹饪中心,从母婴净水机到氮气保鲜冰箱,精准对应中国厨房的场景痛点。这种基于场景的创新能力,正是建立在一个个单项技术的突破上。
站在AWE这个全球家电创新的观察窗口观望,方太冰箱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产业升级思路的革新。当「国际领先」的技术认证与IF「设计金奖」的美学认可在单一产品上交汇,似乎在证明,真正的创新突破,永远诞生在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与对技术极限的持续挑战之中。